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王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二则

读书笔记二则

    1、对《手臂录》中长枪规格的了解。

    与戚继光等军方人士的推荐不同,吴殳提倡的长枪规格偏重短、重、硬,其原因在于要使用更多的技巧,发挥更大能力。枪短、重心靠手,有利于把握平衡;枪全重大、腰硬,容易拨开对方武器,也不容易被被对方拨开。

    吴殳推荐的长枪长度为九尺七寸,是不是明代营造尺不确定,大致相当于今制3.1米左右。重量在八或者九斤(明朝一斤通常取0.59千克左右,不超过0.6千克),也即4.72千克左右,或5.31千克左右;力量特别强的,用十三斤,即7.67千克左右。

    吴殳所说长枪体形,是枪根大致满手掌或稍多,枪杆要很硬,受到外力不至于明显晃动,尖径半寸。看书时对尖径半寸有怀疑,觉得容易被砍断,因为明代营造尺半寸不过1.6cm,裁衣尺也大不了多少。

    后来实测一些自然长成的、无明显弯曲的直条树干(长度3米左右,重量不超过2公斤),尖径半寸时,离尖径7、8厘米的地方,直径已经有2.5cm有余。这个地方,通常是枪筒套住的末端,如果木材好,强度大,是足够的。而且枪筒长度10厘米以上的并不少,吴殳也没做要求。

    至于戚继光所说的竹竿长枪、狼筅,因笔者对竹子见得很多,对其材料性能并不怀疑。

    2、对《赵士祯神器谱》中度量衡的推断。

    数年前看赵氏《神器谱》时,就对里面鲁密铳的长度和《茅元仪·武备志》不同有疑惑,写《鸟铳考》后,又从度量衡和现代清宫遗物对比分析,得出一种看法。

    《神器谱》里的鲁密铳是六七尺长,《武备志》是五六尺;重量上,《神器谱》七八斤,或六斤,《武备志》是八斤。装药是粟米大小颗粒高硝黑火药4钱(14.75克左右),粟米直径2mm稍大,这非常接近现代黑火药颗粒的要求(同等枪口径下)。

    上文已备,按明朝官方衡制算,八斤约当今4.72千克,如果鲁密铳是五营造尺长(1.6m),则一切都好理解,在当时的冶炼基础上,可以达到。

    稍后的证据还有清宫御用火枪遗物,凡是长度超过六营造尺的,装药量甚至少于鲁密铳的,不会只有4.72千克那么轻。盲目排满的就不必看了。

    笔者对历代度量衡,曾与人在网上从争吵过,故而对此比较敏感。赵士祯是浙江人,很可能常用太湖地区自唐宋以来用的尺度,浙尺,相当于今27.5厘米(一说27.72)。

    如果这样算,《神器谱》和《武备志》的长度差异就基本没有了,原因很简单,茅元仪在《武备志》里用的应该是32厘米的营造尺,这也符合茅元仪著书发表的特点。

    稍后,上海人徐光启的各种施工奏折中,就明确提到了使用浙尺,可为地区习惯一证。

    因此,总结历史上的地区习惯和清宫实物,笔者对自己的推断还是信心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