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回 初上三清
半个月后,黄山三清观已是大雪封了山道,崎岖难行。太清殿上掌门人云涯子正在与几位徒弟交谈。 这云涯子年纪已六十有余,却是驻颜有术。他面色红润,满头黑发,长须大袖,看起来就似那活神仙。 下面的大殿上,火华子、火松子、火练子等几名嫡传弟子都身穿道袍,垂手站立。 这是云涯子三个月来首次出关,几位高阶弟子正在向他汇报近日的动向。 云涯子看着火松子,问道:“火松子,前日命你下山寻那李沧行的下落,可有何消息?” 火松子脸上挂着微笑:“回禀师父,那李沧行自下山后,就没人见过他的踪影,弟子料他与那宝相寺不忧关系不错,一路查访从武当到宝相寺的道路,均无下落。” 云涯子不满地说道:“哼,真没用,连他往哪个方向走的都不知道,你就不能从武当山下的各个市镇都打听一下,摸清楚他的去向吗?” 火松子脸色微微一变,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弟子惭愧,未及师父深谋远虑。”云涯子吃这一捧,脸色稍缓,面露得意之色。 “火练子,这阵子江湖上动静如何?”云涯子转向了看起来三十多岁,留着三缕长须,一脸稳重踏实的二弟子火练子。 火练子一抱拳,回道:“回师父,大战过后,无论正派还是魔教都元气大伤,没有大的行动。除了李沧行的事外,只有华山派司马鸿接任掌门一事较大。” “原衡山派残存的那些弟子都去投奔了华山,这一战下来他们声势反而提高了不少,现在有几百人的规模了,还在北岳恒山开了分舵。峨眉派的杨琼花似乎跟林瑶仙起了矛盾,也离开峨眉,去了华山,现在就在恒山管事。“ 云涯子一边思考着一边说道:“想不到这次华山因祸得福,倒是接手了衡山派的势力。当今江湖,大争之世,我们也不能脱然世外了。火华子,你有什么要向我汇报的?” 火华子微微一笑:“弟子不才,已经找到李沧行,现正在大殿外听候师父的指示。” 连云涯子也吃了一惊,脸色一变,火松子更是嘴巴都张得合不起来,直楞楞地盯着火华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云涯子定了定神,问道。 “回师父,昨天夜里弟子在房中参研武功之时,值守山门的火星子师弟送来一封信,说是有个樵夫模样的人送来的,弟子见信里说李沧行约弟子在山下黄龙镇一见,遂先行前往。”火华子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摸出一封信递上。 云涯子一边看这信,一边道:“他为何只约你一人前往,你又为何不作禀报?” “回师父,他在信中说得清楚,离开武当后遭到过魔教与巫山派的追杀,即使正道中人也不一定视他为友,所以他听说我们三清观有意接纳他,想先摸清楚来意,由于与弟子相熟,故而先行问个底。”火华子一边回答一边分析。 火华子看了一眼火松子,继续道:“弟子与其虽认识时间不长,但信得过其为人,听火星子师弟提及那樵夫的身形外貌,确认此人就是李沧行本人无疑。他既然连送信都是亲自前来,又怎么可能设下埋伏?于是弟子当晚便依约单人前往。“ 云涯子点了点头:“谈的结果如何?” 火华子笑道:“非常顺利,他说在武当他求娶师妹不成,加之师父战死,便心灰意冷,离开了门派四海为家。只是下山后连续遭遇魔教追杀,想找个正道好门派寄身,以期有朝一日为师父报仇。其他的事情他也不肯多说。” “我说了我们三清观求贤若渴,师父更是当今武林的奇人,让他尽管放心来投。谈了一夜后他随弟子上山,现在就在大殿外恭候。” 火松子忽然道:“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一直想向师父请教。” 云涯子脸上闪过一丝不悦,道:“说。” 火松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嫉妒:“为何师父如此看重李沧行这个武当弃徒,他从小学的是武当功夫,与我三清观武功前不是一个路数,如果是他主动来投,我们收留他还好说,有必要主动到江湖上去找他,求他入帮吗?”
云涯子怒道:“你这蠢材,什么时候才能把用在女人身上的心思放回正途?!你是不是想说为师老糊涂了或者是偏心?那就算为师老糊涂了,别的门派的掌门也都是老糊涂吗?你就不想想为什么他们也都派弟子四处寻找这李沧行?” 火松子给骂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却是无从回答。 火练子道:“莫非是与这李沧行身上惊人的力量有关?” 云涯子骂了一阵还不解气,继续对着火松子吼道:“火松子,亏你还亲眼见识过这李沧行徒手击毙那向天行,你就从来不想想是何原因?” “这……想必是那老魔头连战我方多人,气力不济,所以才会被这李沧行占了便宜。我看他最后跟那老魔头如同街上泼皮混混打架一样,在地上拳来脚往,血rou横飞的,看不出啥招式,完全是靠蛮劲。这家伙年纪轻力气大,就把老魔头给打死了。还有啥原因啊?”火松子不服气地辩道。 “气死我了,为师白教了你这蠢材这么多年,滚滚滚滚滚滚。”云涯子气得差点要跳起来,一挥手就让火松子退了下去,转头再向火练子让他也先出去,只留火华子一人在场。 云涯子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华儿,你怎么看?” 火华子仔细想了想,开口道:“徒儿早就和师尊汇报过,那李沧行当时使的分明是极精妙的擒拿招式与上乘的护体神功。向老魔的森罗万象煞何等霸道,一爪打在澄光身上足可打出血洞,生掏人心,怎么可能一下就气力不济了?” “这老魔的先天罡气弟子亲自见识过,以弟子的功力,直接就给震伤经脉倒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