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隐芝先生的故事
庸俗开口论天机, 只能狂说不能知。 世上浮生无鉴识, 及至逢真说道非 金筋玉骨,炼养筑灵质之躯;碧眼方瞳,服饵造长生妙境。金花玉药,烹成阳酥仙膏;醍醐甘露,炼成奇异之香。 ----------隐芝先生语录 70年代初为了恢复人间正气三位天尊指派一批仙人下凡,这些仙人下凡后转生为人。三位天尊还帮助几个具备仙缘的人,传下仙法让他们早些成道。这些人得到神仙帮助提前修成仙法,成为了在人间传道的人。 等那些投生人间的仙人们长大后,传道人就负责以各种不同的渠道传递道法真髓。启发引导有仙缘的人们,帮他们成就事业。 张至顺道长就是太清一脉亲选的传道人。负责向人间传递清静法脉。每一个传道人都具备深厚的道学修养,各自都具备了不同法脉的特性。今天要讲的隐芝先生就是上清一脉的传道人。 隐芝先生成长在云南西双版纳,哪里是灵气丰富的地方。传说中的神之净土香巴拉就在离西双版纳不远的地方。 云南地区盛传小乘佛教,隐芝年少之时阅读阿含经等佛家早期经典。佛祖传法之时留下的经书明心见性的话语居多,隐芝先生对这些明心的话语深有感触。平时喜欢研读佛经深入思索佛理。 佛经有提高智慧洗涤内心烦恼的作用。许多修仙道的人平时也会看些佛经,从里面明悟一些本性上的东西。 人心在本源之处都是一个样子的,各种不同的法在心灵上都是相互通达的。 隐芝先生上高中之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街上有卖药之人,并得神圣药吞入腹中,丹光透骨,紫云笼身。 醒来之后感觉梦特别真实,身上有奇异的香气。心中感觉很是神奇,早上起来后去梦中遇见卖药人的地方寻觅。 果然和梦中一样遇上了一位背着葫芦的老人。隐芝先生看到老人囊中有《升天仪》《举形道成经》《丹壶经》等道书,恳求老人索取捧读。岂知遭拒,老人言“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乃以《地仙却老要记》一卷、并七言律诗一首授之。 《升天仪》《举形道成经》《丹壶经》这些是魏晋时期流传在修仙界的修仙书籍,凡俗之中已经难得一见。 “董君地仙却老要记”是葛仙人曾经在抱朴子中提到过的仙书。在当时流传的仙书里排在最后第二位,“李 先生口诀肘后二卷”排在最后一位。 仙人赐予丹药改换体质,并授予仙书。这是仙缘及其浓厚福德具全的人才有的待遇。神仙人物很少涉及人间俗事。只有仙缘很深的人才会亲自显身点化一下。 仙缘是讲人与神仙之间的某种特别联系。神仙升仙之前很多都有家室,其中不少都留下了后代。他们升仙之后不会忘记家人。直系亲属之中若是有人根基不错会亲自下凡点化。还有就是神仙在人间留下的徒弟,他们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在那一辈子里没能成仙,等转生之后仙缘也非常浓厚。跟神仙没有这些联系的人通过长期诚心礼拜仙真也可以得到仙缘。 人世各种缘分之中仙缘最是难得。古代皇帝们那么大的权势也是难得见仙家一面。 仙家没有忘恩负义的,点滴之恩都会涌泉相报。修炼仙法的人总能得到贵人相助。他们的帮助仙家都会记在心里,以后的日子里总会以各种方式报恩。 隐芝先生得到仙传之后,对长生不死之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摒弃沙门,趋向烟霞。十年精心,灵得其妙。 道法有所成就之后隐芝先生多次寻觅《升天仪》《举形道成经》《丹壶经》等道书,才发现这些都是早已失传多年,只能在各种文人笔记中亦能窥到一鳞半爪。后悔当初惑于声色及佛理,不知勤索苦要,致与之失之交臂,如今引为巨恨。 隐芝先生深入研究葛洪以前的古仙经及各种文人笔记,得知古仙都是rou身成圣,修行方法不同后世,可称为“金华出世术”。现在一说到修仙就是炼内丹出神,其实,炼内丹出神可称为“丹家”,单炼内丹出神并不能rou身成圣,此举已失古仙风采。吕仙亦言:“金华出世术乃真仙大成之法,密藏天地不测之机,诚为三清隐秘之事,往往万劫密传”。 隐芝先生因仙缘所契,得窥其中小部分精华,学有所成。有一次送一15岁的少年到中专学校上学,老师同学皆以为隐芝先生是和他一起来上学的,询问后引起大惊。与昔日的同学走在一起,同学们大半已显老相,并发福,路人无不认为是叔侄关系。大家都追问学了什么法门如此年轻?隐芝先生都笑答曰:“不知何原因,恐偶然耳”。古人说:“医不叩门,道不轻传”,若无缘分,三缄其口。彼高妙医术尚且如此,况仙道。 隐芝先生炼形有术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在一个地方住久了总有好奇之人追问养生妙诀。不得以时常更换工作,每个地方都不会住太久。 网络中有一个漏尽阁论坛,这个论坛是白云生先生为了弘扬玄门文化而创立的;道友们交流修炼心得的场所。 全国的道友学有所成之后都喜欢到漏尽阁论坛发表心得。 2003年隐芝先生偶然来到漏尽阁论坛发现当今仙法流传紊乱不堪,各种伪仙法当道。决定恢复神仙之本来面目,不欲异教理论侵染仙颜。以““简则妙,妙能得道;繁必乱,乱便失德。”为题目结合20多年修仙经验写下一篇帖子。 赞美魏晋时期仙家举形成道、白日飞升之仙风,严厉批判引入异教理论鄙视rou身,以出阳神、出舍利为目的,认为rou身不能成圣的歪理邪说。宣扬葛仙人”仙道以不老不死为贵!“的精神。 隐芝先生在漏尽阁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时人间以成就所谓的”阳神“舍去rou身的法门为主流。道长们虽然修了一辈子仙法,寿命不如平凡之人!老年疾病多多!几届道教协会会长竟然都没有过80的。。。50-60岁就早早病故。 隐芝先生的一番肺腑之言,引发了广大道友们的追捧。诸多道友对隐芝先生的讲的道理表示认同,并愿意跟随隐芝先生修炼上古仙道。可惜隐芝先生留下两篇帖子为道友们指点方向留下一些修仙线索之后离去再也没回来。 众多道友收藏隐芝先生的帖子视如珍宝,分析其中留下的线索。至今漏尽阁论坛还有一大批隐芝先生的粉丝默默等待他的回归。 隐芝先生所修乃是魏晋时期上清一脉刚开始兴起时候的仙法,是真正灵宝天尊传道人间时候的法门。那段时期人间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有仙人白日飞升。当时的修道人对修仙信心百倍。经过千百年后人间灵脉枯竭很久很久都没看到白日飞升者。道友们早已对炼形保留青春、得到长寿健康的法门失去了信心。众多道友经过隐芝先生点破之后才明悟,仙法原本就是为长生不老而准备的法门。哪儿有修仙之人多病短寿之理? 隐之先生在漏尽阁留下肺腑之言,充份起到了点醒后来之人的作用。经过几位明心道友们的推广,广泛传递到了网络中各个角落。实乃功德无量。 隐芝先生的故事讲完了。 ========= 最后附上一篇”三皇内文“此经为葛仙人最为推崇的经书排在魏晋时期流传的所有道书首位。 天皇內文上 天生雲龍,道本上昇,張烈正氣,麗乎太清,輔弼正道,行於正平,六甲洞元,九天超形,福延子孫,仙行自真,次及人皇,人敬長生,六丁九氣,祕密真誠,敬之終吉,昊帝貴名,久知道妙,身體長寧,聞此真句,常任之清。 已上八十字,每日暗念一徧,求長生之道。及於子孫,亦得總明。 慶延七祖,福及千生,高上太一,真正玉文,斬滅祆邪,和合玉清,仙法本正,名書上清,聖功乃久,法成乃知,昌運大業,仙眾保之,乃命金文,扉命制期。
已上五十六字,每遇四時八節,饗祭家親,暗念七徧,不書黑簿。智者勿令人知之恐輕泄也。 經傳隱此法禁。 已上六字,說此三皇內文傳受已,師不用功行及十日,天神不附。若傳度非法,亦不得受。只依科所傳,勿令人輕慢。 授及三皇,常遊玉清,凶惡伏滅,永居山堂,青雲從我,六癸存真,人若保之,六甲護身,勿輕我盟,必昇太清,永命延壽,玉神扶形,萬劫為仙,常處丹天,五嶽四瀆,川洞丹xue,社稷泉源,萬靈布設,風伯雨師,星辰擁訣。 已上八十字,六甲六癸日,各念持三徧,五嶽四瀆社稷等神護助也。 凡有玄言,皇神祕傳,寫於繒素,藏於洞天,功歸太真,福度千春,無窮劫過,海嶽成塵,祕之斯文,五雲覆映,兆民敬之,吁和昌運,持受清教,命延壽永。 已上五十六字,言三皇內文佩受之後,仍寫篆送在山野洞xue之中。勿令人知,永保千春。 靈嶽九仙,丹炎洞然,河魁天罡,護道玄言,妄泄伐命,殃及九泉,粉軀碎體,金文莫言。已哉矣慎焉。 已上三十七字,言三皇內文佩受之後,說論與人,輕意妄泄,殃及九祖,粉骨傷形,金文永隔。玄言三百一十五字。 地皇內文中 國合律法,四海咸歸,飄飄玉虛,辟邪保神,萬劫無虞,旁生國土,福皆霑之,卻滅凶殃,福德堂堂,信欽明約,至誠修學,保神終年,歸道捨俗,精勤仙錄,山川嶽瀆,西南東北。 已上六十四字,行於山谷,寓於江瀆,暗念一徧,能辟惡獸蛟龍、毒蛇精邪、魍魎祆怪之類也。 地皇祕印,和叶天地,三皇真言,福輝九泉,有情蠢動,皆屬上玄,陰陽相生,物皆有靈,含識眾類,皆合道藝,修飾虔誠,可期飛昇,力感玄幽,無妄我求,學法精持,無使狐疑,嶽瀆水上,咸令護之,敬崇三文,是即為希。 已上八十字,遇有六畜及胎卵濕化等類有難,暗念一徧,死者解脫,生者安樂。勿令人知聞此真句也。 河海洪江,池源列張,人神動用,軌契五方,明星大神,高帝玉文,却絕險厄,護國兆民,名川龍神,攝禍去迍,嶽瀆名丘,太陰剛州,黃龍配列,依願應求,陽明輔弼,道士俗流,知敬斯言,家屬無憂,祆妄邪氣,終不稽留。 已上八十字,淨寫一本,著姓名,埋祖先塚墓之間,以為九玄告矣。黑書白紙,外以黑紙封之,卻亦著姓名是也。 處世求生,其道必行,歷劫安暢,决定長生,善能保守,必見亨貞,誦之萬徧,玉女下迎,王者祕之,合國咸寧。 已上四十字,說三皇之符文,念之百徧,保達地仙長壽。勿令同壇人覺,恐功不成。玄言二百六十四字。 人皇內文下 舉目自天目心中明星月少小功曜乾坤而地祇斗授林震地戶巽坎離午人門坤巳兌酉天門乾巳坎子鬼門艮戊頭甲乙丙丁庚辛壬元丙上辛。 已上五十七字,欲祭醮,先寫一本焚之。八卦二十位,外邪不悮犯,神明護門。不得令人見讀。 乘天罡魁林人生陽哀人壽昌九天九土九人九命九真九道九術九生九渺九玄九要九成凡百一十七與超天張天公良世勿明。 已上五十一字,凡欲入山水攝邪精,黑書白絹上焚之水伏。勿令人知之。 命龍神九建除滿平定房上明神知要屈命句扶明火三人光九天等神大出六鬼蒼爻遠命上拜必炎三石九王姦出勿勿必明三乾勿九九九天化九牛二人魚罪世白無九同明出命左右。 已上七十四字,用雌黃書於石瓦上,埋於本宅住處四角。勿令人知之,招財神祿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