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干事本性刘在线阅读 - 一百三十九这次抢险,是老隧道工的谢幕演出

一百三十九这次抢险,是老隧道工的谢幕演出

    一百三十九,这次抢险,是老隧道工的谢幕演出

    第二天早上,敢死队员们在几百隧道工人和家属期盼的目光注视下,腰系家属们做的红绸子腰带,戴着安全帽,身别着斧头、锤子、锯子,在敢死队长刘干事的带领下,冒着峒内不时掉下的流沙冲进峒去。

    处理隧道坍方这个活儿就和消防员救火一样,一定要快。

    进入到隧道里面的敢死队员手拿强光手电,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发现隧道顶部有可能要垮塌的部位,凭经验估计所需要支撑木料的长短,迅速通知身后辅助施工人员加工好的木料递进来,马上把坍方部位支撑住,然后再用木板稻草把坍方空位塞紧,之后,再处理下一个坍方点。

    处理隧道内坍方最为恼火的是空间狭小,光线幽暗,看不太清楚,一切都是凭经验和一点运气。

    还有就是手脚一定要麻利,一旦上面坍塌下来,一定要及时滚回到坍方危险区域之外,如果时间来不及,则赶紧紧贴岩石表面,即使石块流沙从头顶上落下来,毕竟不会贴住岩石表面砸下来。

    而垂直落下来的石块,运气好的话,不一定会砸在敢死队员头上或者身体上。

    还有在外面协助处理坍方的辅助人员,必须事先把处理隧道坍方的所有材料和工具准备好,如果因为供应峒内所需材料工具不及时,就有可能会葬送在峒内处理坍方人员的性命。

    这又像医院外科手术台边上站立的一排手术器械护士,手术主刀医生只是一伸手,器械护士就会把主刀医生所需器械,准确无误的递给他,使得手术顺利及时的做下去。

    再就是如果运气不好,峒内处理坍方不顺利,或者又发生多次坍方,峒内外的人员切记不要惊慌混乱,除了把伤亡者及时移出峒外,坍方处理必须坚持继续下去。

    因为有可能再坚持一下,坍方就可以完全处理完毕,如果因再次坍塌就惊慌失措,放弃继续处理,有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等到下次再继续处理,就有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人身伤亡。

    这次云山隧道坍方处理,由于处置及时,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斗,冒死处理坍方,云山隧道的流沙冒顶、坍方空腔填塞终于处理完毕。

    但是隧道工程队敢死队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在这次刘干事率领的敢死队,在处理昆明玉溪铁路云山隧道坍方的过程中,易老二肋骨被砸断两根,黄世仁的腿被流沙压断,二人被紧急送往玉溪市医院抢救。

    事后,刘干事代表工程队到玉溪医院去看望二人时,把那五百元奖金送到二人的床前,说这是敢死队全体队员的一点心意。

    这个时候,刘干事在考虑一件事情,一件有可能迫在眉睫的事情。

    那就是今后隧道里不可避免的再次发生这种应急抢险的工作,还能靠老隧道工人自己去完成吗?

    从前铁路工人修铁路打隧道机械化水平低,大多数工作都要靠人工去完成,但是当时的工人年轻都是二十来岁的精壮小伙子,体力好反应快,当天把体力消耗殆尽,喝一斤包谷烧酒一碗回锅rou下肚,在炕头上倒头呼呼大睡,第二天就恢复体力,依旧生龙活虎。

    斗转星移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老隧道工人们大多开始老了,那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们已经开始吃不消了,尤其是在隧道内应急抢险的反应速度,已经跟不上需要了

    即使老工人勉强或者偶尔为之,但是在短时间内体力已经不可能恢复那么快,而且因工受伤的几率比起年轻时高了许多。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家进口大批量的世界先进施工机械化装备,暂时弥补了铁路工人人员老化体力不支的缺陷,再加上进口机械化设备大量替代施工人员的体力劳动,以及比起人工来不知强上多少倍的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掩盖了铁路工人已经开始大量老化,急需要更新这一事实。

    但是,铁路建设市场化以后出现一个新问题,也就是说工作并不是永远都摆在你面前,干都干不完,就像从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

    而现在企业靠中标拿到工程以后才能确定有活干,这活干完以后又怎么办?

    都留在单位里谁来养活工人?

    他们今后的生老病死谁来负责?

    在一切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哪个施工单位敢轻言招工?

    从前企业招工上面说了算,一年给企业几十个指标,工一招进来就算走进了保险箱端上了铁饭碗,以后生老病死、站着吃、坐着吃、躺着吃企业都得给他吃,只要不犯法企业就不能辞退不能开除。

    所以每每在企业招工的时候,老工人家属就是拆房子,卖猪卖牛也要把招工人员伺候好,以求能把自己的孩子招进企业端上铁饭碗。

    据说曾经闹过一个笑话,一个招工人员本人是一个癞子,头上一根毛都没有,在铁路单位上多少年来受尽弟兄们在言语上给与的屈辱。

    某次领导安排他到地方去招工的时候,他放出话来非癞子不招,结果那次招工回到单位,二十个来癞子金光闪闪一片,把单位领导气得个半死。

    在他招的几十个新工人里面有十八个脑袋不长毛的,剩余两个是假癞子,为了迎合招工负责人的特殊喜好,二人专门悄悄去剃光了头并且还刮的亮铮铮的。

    领导问他所为何事,癞子招工人员说在铁路工地受了一辈子气,这次多招几个癞子进来看他们今后还敢再骂哪一个。

    不过这种机会是一去不复返了,国家现在不管企业招工,但是企业大规模的招收固定工是永远不会发生了。

    企业要发展要壮大,生产规模要做大,企业又不愿意把正式员工的包袱背在自己身上,于是天地人和企业急需,中国一种崭新的用工模式和用工组织应运而生,那就是“农民包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