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干事本性刘在线阅读 - 一百零六速成补习文化班,干事喜笑颜开

一百零六速成补习文化班,干事喜笑颜开

    一百零六速成补习文化班,干事喜笑颜开

    在鸡公山隧道停工这段日子里,大家觉得日子真难打发,沿线几千人窝在鸡公山深山老林里也不是个事儿,尤其是每一个星期天,粤北县城街道上铁路工人集体上街赶场,与当地老百姓摩肩擦踵热热闹闹,把一个小县城挤得水泄不通。

    饭馆酒店电影院里的人更是如同锅里下饺子,通常是一拨人还没有走出去,后一拨人又涌了进来,加之电影院排队买电影票的人又多,都是铁路上一家人哪里有不认识的道理,于是你帮我买我帮你买,实际上大家都不排队,弄得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不堪其苦。

    当地有好事者对铁路工人的怨气,一般都容易在饭店里喝了酒后撒出来,一旦在酒桌子上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饭店里锅碗瓢勺在对方头上乱敲,啤酒瓶子在饭店大堂上横飞,不知有多少无辜脑壳被开了瓢。

    粤北政府,公安局,以及铁路施工单位领导们绞尽脑汁,始终想不出万全之策又不知道隧道工程时能够开工建设,更不敢把人都放回家。

    就在此时,有一平时木纳不善言辞之人,给领导们出了一个锦囊妙计,那就是粤北新建铁路线几千铁路职工,凡是四十岁以下没有读过初中的老工人,统统全日制补习初中文化和政治学习,谓之“双补”,即补政治学习又补初中文化课知识。

    并明文规定,上课如同上班一样严格考勤,迟到早退处罚,无故旷课如同旷工,假如期中期末学习阶段如“双补”考试不及格,并且补考不及格者,以后的升级加薪就没门。

    人倒是给关进圈了,可是又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初中人民教师呢?

    这好办,上级职工教育部门把老工人人中极品,即凡是在参加铁路工作以前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老工人,和七十年代参加铁路工作的工人,预先集中起来培训,培训合格以后,统统当教员,分配到各个工程队当职工文化补习班的老师。

    在鸡公山隧道工地,以及沿线几十公里的新建铁路施工现场,每一个工程队从早到晚都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铁路工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员补习文化,学习政治的**。

    课堂上“老师”cao着非标准的普通话,人到中年的老工人学生跟着老师用自家都听不懂,老师就更听不懂的方言普通话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个时候随你走到那个工程队,耳朵里都是听见二老工人们既雄壮又参差不齐的四川普通话。

    每到考试之前,张莽娃,游驼子,邱端公就缠到原来是兄弟,现在是先生的工人老师刘干事,先把“耳炮”(夹在耳朵上的香烟香烟)给先生刘干事打起,要先生刘干事无论如何先透露一点考试内容,并且许愿如若此次考试及格,一定请先生刘干事喝一顿酒,还要再搭上一条“希尔顿”洋烟。

    一段时间以来,刘干事箱子里面进口走私香烟都装不下了,把个工人先生刘干事高兴的嘴巴合都合不拢。经过速成教育,为了检验教学成果,还要由各单位领导做监考,时不时的进行文化考试。

    考试一开始,工程处领导以及职工教育科的领导为防止作弊,经常突击choucha各个工程队的文化考试,但是只要领导前脚走,教室里互通有无的纸坨坨你甩过来,他甩过去,大家就开始抄答案,有时候纸坨坨飞来飞去打到监考的老师,或者工程队领导的头上,监考老师捡起来之后,还左看右看寻找是哪个考生丢的,顺便把从地上捡起来的纸坨坨递给需要答案的考生。

    但是就这样考下来,或者说抄下来,及格的人数寥寥无几,工作肯吃苦,劳动表现一贯积极优秀的老工人基本上都是零蛋。

    这样的考试结果,当然令领导们郁闷,于是立马降低文化补习的水平,哪怕是小学高小的水平也可以,对于那些平时工作积极肯干,思想觉悟高但是不识字的老工人考生,所在单位领导每一个类似考生配一个“助考”,以便协助考生最后冲刺。

    考试前领导再三叮嘱“助考”一定要考及格,采取了以上行之有效的手段以后,工地文化“双补”成绩发生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百分之九十几的及格率使领导们和辛辛苦苦搞职工教育的同志们欣喜若狂,成绩斐然。

    当然还是有不高兴的人,比如说工程队里的工人文化教员刘干事,因为上级领导为了本单位工人考试成绩大幅提高,故对于考场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工人们考试过关的经济成本。

    向监考老师递烟的人少多了,喊喝酒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送完整一条烟的人几乎绝迹,弄的刘干事暗暗叫苦。

    一年多的鸡公山隧道的停工,工地轰轰烈烈的职工文化“双补”工作取得的最大成绩,不是几千铁路工人们文化上取得了什么进步,而是一年多时间里,工地上几千准备建设鸡公山隧道的工人们,安安稳稳的在深山老林子里面学习高小文化初中文化,没有几千人一起整天到粤北这些个小县城,弹丸之地逛街游荡,从而维持了地方安定团结的局面,这就是鸡公山隧道停工下马期间所谓文化“双补”运动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

    但是铁路工人马上面临一场更大的考验,这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无论从老工人的身体到灵魂,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强烈刺激,但是由于当时时代的氛围,铁路传统实行的半军事化的管理,以及极强的组织纪律约束和团队荣誉意识,帮助铁路工人们度过了那场既尴尬又无奈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