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难择路在线阅读 - 第七十五章 各自抗旱

第七十五章 各自抗旱

    “什么事儿这么急?”

    “师哥,俺有个急事儿要跟你商量。俺眼瞅着咱们定北县这块地,得一个多月没下雨了,地里的庄稼早都旱坏了。咱们不能光靠着人力挑水浇地,浇不过来啊。”这时节正是长庄稼的时候,一个多月没下雨,旱情就比较严重了,肯定会影响地里的收成。这一个多月天天在外头跑,李得一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说话间不自觉嗓门就大了起来。

    听了这话,小刘医官赶紧伸手捂住了师弟的嘴,低声说道:“这事儿不可声张,走,等到了师父那儿,再商量这事儿。先别大声嚷嚷,免得让老百姓听去了,再弄得人心不稳。今年的粮食可是重中之重,万万不能有失。”李得一紧闭着嘴,瞪着眼点点头,跟着师哥一起赶去了师父那。

    师兄弟俩到了师父那院子,一进屋不及行礼,先把事儿就说了。孙老医官一听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让李得一赶紧又跑了一趟,把三位把总也请了来。

    不多时三位把总纷纷赶到,威北营最近练兵有小刘医官管着,农事李得一在忙,三位把总居然难得的清闲了下来,人都胖了一圈,气色看上去也好了不少。最舒坦的就是李把总,他年岁居长,又因当初守定北县时受了重伤,好容易鬼门关前捡了一条命回来,就份外珍惜这难得的一段清闲日子,所以这段日子,数他过得最悠闲。

    孙老医官见人都到齐了,便对小徒弟使了个眼色,李得一会意,站起身把自己在下面各村各地间行走时发现的旱情又说了一遍。三位把总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当然知道现在粮食对威北营有多重要。更何况他们都是从那些年挨饿受冻的苦日子熬过来的,对粮食看得那是比什么都紧。

    最要命的是今年威北营正值扩军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粮食收成就份外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威北营将来的成败生死。三位把总一听李得一说今年的粮食有可能要受旱减产,顿时都紧张起来,手不自觉的就用劲儿攥紧了桌子,手背上青筋都暴了起来。没有其他废话,几个人立即开始商议对策。

    六个人紧急商议了半天,最后一致决定要立即组织人手进行抗旱,但具体该怎么做,三位把总就一拍两瞪

    眼了。没办法,这些年整天净忙着打仗和挣命了,就这么着天天那日子还过得苦哈哈的,抗旱这种事儿真是没空去研究。孙老医官倒是略提了几句,可他长于军略,对这些农政之事略有涉猎,却也并不擅长。就在他老人家一筹莫展之际,李得一开腔了。

    “俺觉着咱们应该组织军民共同抗旱。俺这一个多月在咱们县里各地奔走,琢磨出两个办法。第一是打深井抗旱,可一时间咱们也找不到那么多懂挖井的匠人。即便找到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打出足够的深井还是两说。第二,咱们从别处引现成的水来。离着咱们最近水源的就是北面清源河了。可清源河并不流经咱们定北县城,反而靠着北面草原比较近,那里可是突辽人的地盘,若是只出动民壮去挖渠引水,恐怕会引来突辽人袭击,所以咱们必须得派兵马护着干活的民壮才成。”

    李得一说完了这番话,拿眼打量了众人一番,看到师父正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自己,三位把总也一脸震惊地望着自己,看自己停了,还拿眼巴巴地瞅着自己,那模样显然是盼着自己赶紧往下说。

    给自己打了打气,李得一接着说道:“此次旱情虽说对咱威北营是个不小的考验,可俺觉得这也是个机会。咱们最近不是一直在想法让这些流民和定北县的百姓对咱们归心么?这次抗旱若是弄好了,正好可以帮助咱们掌握住民心。咱们这次组织民壮抗旱,不能跟以前的平周朝廷一样,光让百姓白出力干活,咱们得按时给他们发酬劳。再说俺也粗略测估计过,如今庄稼都已经种下了地,除了浇水,地里暂时没有多少活可干。所以这次咱们可以一次招募三千民壮,也不用怕耽误了地里的活。这次招募民壮挖渠引水抗旱,每人每三日发一个枚银钱,每天再管一顿晌饭。”

    韩把总穷日子过惯了,一听这次招募民壮抗旱还要给钱,顿时就有点不大高兴,忍不住就插了句:“三千民壮,三日给一枚银钱,若是干上一个月,这得多少钱啊?老钱,你给帮着算算!要不咱们光管顿饭就得了,这工钱就甭发了。前平周朝那会儿,征发徭役不光从来不给钱,也不管饭,甚至那些贱吏还要借机从百姓嘴里抠出钱来。”

    却没料到钱把总并没理他这话,反而说了句:“你没听小小医官说了么,这次咱们可以趁机把定北县的民心收拢在咱们手里。老韩你是不是过日子过傻了,哪个重要都分不清了?别乱打岔,小小医官你接着说,我老钱觉得你说的在理。老韩就是个没脑子的粗人,就知道盯着那点钱,死抠着过他的穷日子,你别理他。”

    “大伙都知道,平周朝廷还在的时候,每年征发百姓服徭役。那是既不给钱,更不管饭,你要是稍有懈怠,还要挨一顿鞭子。咱们这次出兵帮着百姓抗旱,既给他们工钱,又管一顿饭,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好事。到时候咱们把工钱实实在在发到他们手里,有前平周朝廷比着,还愁百姓不心向咱们?只要有了这民心,往后咱们再想募兵,便可直接从定北县的良民之中征募,至于其他的好处,更是多不胜数。”

    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李得一抬头看着众人的反应。

    李把总率先说道:“我老李可是受够了以前那到处颠沛流离的日子,要是能在这定北县扎根安顿下来,那是再好不过。反正咱们自己抗旱也要花不少钱,多花这么点钱就能让此地百姓心向着咱们,那是再便宜没有了。我完全同意小小医官的办法,就这么干。”

    钱把总自然也是点头同意的,这两位把总都同意了,韩把总虽然心疼钱,也只好点点头表示了赞成。孙老医官和小刘医官更不必说,他们打从开始就全力赞成李得一的办法。

    接下来众人又一起商议了一番出兵的章程,待三位把总走了以后,孙老医官又与李得一细细商议了此番招募民壮开挖引水沟渠的细节。

    李得一趁机说道:“咱们县里的百姓虽然大部分都勤劳能干,但招募这么多人,保不准就有那懒惰的无赖趁机混进来骗吃骗喝。咱们此次招募人手抗旱固然重要,但收拢定北县的民心更重要。所以对此类无赖最好不要动刑,咱可以找些军中嘴巧的兵士组成个宣传队,专门把那些干活勤快的百姓名字记下来,到处宣扬一番,为他们扬名。对那些混进来骗吃骗钱的懒汉无赖,也把他们的臭名扬一扬,到时候不用威北营动手,乡亲们的唾沫星子就够他们受的。等这次活干完了,把这些无赖懒汉再悄悄一发拾掇了,咱威北营的饭可没有白给人吃的。”

    李得一这个主意一说,孙老医官自然是拍手叫好,问道:“这些巧嘴的兵士该有个名堂吧,你说叫啥好”李得一想也没想,开口就道:“就叫文工队,或者叫宣传队也行。”孙老医官一听这名,哈哈笑出了声:“战兵动手用武功治人。你这兵不动手,光动嘴,用文工治人,确实是有几分读书人的样子,哈哈哈。文工队,说的好……”师父,并不是你老人家说的那个功。

    旁边小刘医官也是被师弟这话给逗乐了,忍不住就笑出了声。师徒三人一直商议到掌灯时分,才最终把这次抗旱的章程都弄清楚了,然后就由李得一连夜起草告示,第二天一早就贴了出去。

    第二天告示一贴出去,马上就引来了大批百姓围观,一时间街面上众人议论纷纷。原先平周朝廷在的时候,招他们服役那是从来不给钱,还要他们自备工具。如今这告示上说这次招募人手挖引水沟渠,不关给工钱,还管一顿晌饭。这么好的事儿,大伙一时间也是不敢相信。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儿?这是定北县百姓和流民听说了这告示上的内容之后,全体头一个反应。定北县的百姓,打小从他们记事儿起,活了大半辈子,黄土埋到脖颈子,也没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

    在定北县百姓心中,如今平周朝廷没有了,县太爷早也就不知跑哪儿去了,遇到这这大旱,就只能各家自己挑水苦熬着。从来不曾想,也不敢想,威北营居然把抗旱的担子挑了起来。不光挑了这担子,人家还要自己出钱组织大家抗旱,不光出钱,还每天管你一顿饭。以前平周朝廷在的时候,县里组织抗旱,那都是让你白干活不说,饭食换都得自己带。县里的那些衙役动辄还要找你的茬,从你身上挤出点油水来。这前后一对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百姓根本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里听到的话。

    告示旁,威北营摆了张桌子,桌旁坐着两人手拿纸笔,让那些想要报名参与此次抗旱招募的百姓过来登记姓名,并留下手印。全县城总共贴了十五处告示,就摆了十五张桌子用来登记。

    有那年轻胆大的青壮,凑过来打听道:“这次招工挖引水渠,为何还要登记姓名,留下手印?”李得一今天早晨临出门,就嘱咐过他们这事儿。因此,每当遇到类似问题。负责登记的威北营兵士都会认真答道:“这是为了留下凭证,以后好按着这凭证,发给你们枚银钱。”这话一出口,立即就在百姓中引起了轰动,原本还不肯相信的许多百姓,马上就有些相信告示上的说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上前报了名,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两天功夫,就招满了一千五百民壮,剩下的一千五百人,李得一与师父昨天就商议好了,要从威北营控制的流民中挑选。干活的人都招齐了,便由小刘医官带着民壮先走一步,奔着北面小清河去了。定北县北面这段清源河属于清源河上游,水流较小,按着当地百姓的叫法,这段就叫小清河。

    在家里的李得一开始召集威北营的木匠和流民中懂木匠活的,一起制作了三千块木牌①,每块木牌上都刻着繁复的背景花纹,做好后再分成“凹、凸”两块。两块上面都写着此次招募民壮的姓名,和他们拓下的手印。

    李把总则提早带着威北营新训的两千步卒出了城,在小清河最靠近定北县的一段扎了营,插上了威北营的大旗。钱把总则带着部分精锐老兵和新兵组成的队伍,过了小清河,深入草原十天的行程,为的是看看附近有无突辽人的部落集,若是有小部落,则把他们驱散,不肯走的,就地消灭干净,免得留下后患。

    其实这些年威北营年年秋天都要去北面草原上扫荡一回,北面金水河两岸的突辽小部落早被扫灭一空了,大一点的部落要么远走他方,要么去东面投奔了突辽人。钱把总带兵深入草原,也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如今从定北县往北,一直到草原上的金水河,这一带的夷人部落只要看到威北营的大旗,全都落荒而逃,根本不敢闹事,没办法,敢闹事的早都被剿灭干净了。

    第三天天一亮,小清河旁的工地上,李得一把招募的民壮都叫到了一起,挨个喊着名字叫到校场台前,让他们在木牌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比对上之前登记的手印后,就把“凹”形那块木牌交给这人。忙到晌午,总算把三千块木牌都发了下去。李得一站在台子上对这些民壮说道:“以后领工钱时一概凭牌认领,认牌不认人,只要你们手中的凹形牌子与俺手中的凸形牌子对上了,工钱当即发放!回去之后都要保管好这块木牌!万误丢失,损坏。否则后果一律自负。现在已近晌午,按照当初招募说好的规矩,先管你们吃顿晌饭,下晌再出去干活!”

    还没干活就先管了一顿饭,这可是从没听说过的好事儿。这顿饭吃完,被招募来的民壮纷纷称赞威北营的规矩好,可信。那些流民也对威北营好感大增,有些新来的流民甚至当场就淌了眼泪。

    吃罢了晌饭,李得一带上自己的那些学生,搬来工具给这些民壮发了下去,然后就组织他们开工。孙老医官带着几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早在这李等着了。

    这两天孙老医官也没闲着,接连拜访了县城之中那些曾参与过平周朝廷修河工的老人,并且重金请他们出山帮着修这引水渠。这事儿本就对定北县所有百姓都有好处,何况孙老医官还给了重重的礼金,自然是把这几位老人都请出了山。这两天,孙老医官带着这些老人一起规划好了这引水渠的位置,画出了图纸,在地上也用垒石标记出了要动工的地方。

    李得一带着民壮一来,就轰轰烈烈地开工了。等到开工满三天之后,头一次结算工钱的时候,这帮民壮领到发下的一枚银钱,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这一天定北县城的猪rou卖的特别的好,县城里两家粮食铺子也是罕见的卖出了不少白面,以往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上好的白面才能卖的动,寻常百姓人家平日里哪舍得吃这个。

    那些领完一枚银钱的人高高兴兴回到家中,立刻把这一枚银钱从兜里掏出来,响亮地拍到桌子上,让家里的婆娘马上出去打酒买rou,再买上半斤白面,吆喝着今天要好好吃顿好的,让孩子们也见见荤腥。有那泼辣的婆娘当场就翻了脸,气冲冲喝道:“好容易往家拿了一个枚银钱,这就要花出去?!俺告诉你,不用想!”那外出挖了一天泥的男人马上赔着笑脸道:“你先别急,听俺把话说完。以后每三天俺就能领一枚银钱,只要不偷懒,这钱是妥妥能领到。估摸着到活干完了,起码能领十几个枚银钱来家。咱家好长时间没见着rou了,娃娃都馋了,你先去买点来解解馋,反正以后还有十几枚银钱能领。”那泼辣的媳妇听了这话,才又转怒为喜,拿着银钱美滋滋上街去了。

    这些天干活的时候,李得一找来的那些嘴巧的兵士也开始了宣传,两人一组,看到干活勤快的,真出大力气的,就上去问问人家的姓名,然后记在纸上,回头李得一就编一套词儿,教给这些兵士,把纸上记的人名直接硬按到词儿里,就开始沿着工地四处传唱。

    这时候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单调,忽然间听到有人唱词儿,都仔细听了起来。百姓也淳朴,待到听出是在传唱那些干活真卖气力的人的时候,不少人也都心中暗暗憋着劲儿,开始埋头猛干起来,希望自己也能被人编到唱词里去,到处传唱一番。至于李得一那些词句,不过是从师父给他的书中硬搬下来,然后再硬把人名加进去,勉强合辙而已。但这对于平时很少能听到唱词的百姓来说,就已经很动听了。而且那几个负责宣传的兵士,他们那粗糙沙哑的嗓音反到与这西北彪悍的民风正相应和。因此这些唱词很受百姓欢迎,没几天,全县百姓都会唱了。那些因着努力干活被编进了唱词的民壮他们家人,这几天在街上走路都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都恨不得蹦跶着走。

    在威北营组织民壮挖水渠抗旱的这一个月,天下间又发生了许多大事。

    不光威北营受旱,自从今年打了春,整个双水江、中神城以北,那是一滴雨都没下,各地纷纷都出现了旱情。为了防止粮食减产,威北营自己出钱出人组织抗旱。

    其他地方的军阀,节度使,豪强他们可就没威北营这么好心。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抗旱方法,纷纷把这场大旱当成了扩充自己实力的大好机会。为了防止自己因为粮食减产而挨饿,这些豪强军阀,趁机四下抢掠粮食,丁口。天下间的战乱,也因此更甚。一个个村庄,城镇,府城,省城被攻破,百姓维持生命的那点粮食全被劫掠一空。青壮为了能有口吃的,活下去,也都被迫成为了各地军阀的兵丁。

    这一场大旱下来,倒霉的依然只是天下的平头百姓。各地豪强,军阀,节度使都借机吃了个盆满钵满。甚至出现了数个拥兵十多万的大豪强。亡,百姓苦,苦不堪言。有他们比着,定北县百姓大概是这天下仅存的安康百姓。

    趁着这大旱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势力,上晋镐安城守备,李寺乃,带着自己李家的部曲,终于初步平定了上晋这一省之地。他早在上晋经营多年,与本地的豪强借着联姻,盘根交错,搞好了关系。如今顺势而为,没费多少力气就有了一省之地。再说上晋本就是李家人居多,各地都有李家分出去的分支,都是一家人自然好说话。上晋一省,沃野千里,民众百万,李寺乃得到这块土地,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平定了上晋的李寺乃直到这时候,好似才想起自己还有一子一女在洛都城当质子,便写了一封信前来询问。这封信被小刘医官安排的郭二得弄到了手,辗转又送来了威北营。

    此刻这封信已经原封不动,送到了李秀鸣手里。李秀鸣接到信时,虽然竭力想镇定下来,可她白皙的双手仍然是止不住的颤抖,连撕了好几次才撕开外皮。久在他乡做异客,接到这封家信,因思念家中母亲眼中自然就溢满了泪水。颤抖着打开信,李秀鸣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