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贞观文宗系统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 长安城里的大争论

第四十一章 长安城里的大争论

    回到陆府的莺儿,脸上瞬间没有了刚才生气的样子。进了陆府大门,直接一路小跑,就跑到陆德明的书房里去了。

    “阿爷阿爷,今天罗彦出名了。”小姑娘一副兴奋异常的样子,推开门就不住嘴地喊道。那高兴的心情,完全不复刚才一脸不爽罗彦的模样。

    陆德明放下手中的书,摸摸胡子,笑着对这个还在不停叫喊的孙女问:“哦,那你说说罗彦是怎么个出名法?”对于莺儿刚才的冒失,是一点也没有介意。

    “阿爷,你不知道,罗彦在人家酒楼墙上写了一首诗。结果被秦王府的人连墙都搬走了。据说,花了整整二百两银子呢。”莺儿伸出两个手指头,不停摇着:“话说,这么多年,我的零花钱都没有二百两哎。阿爷,下个月给我加五文,哦,不,十文零花钱吧。”少女狡黠地眨眨眼。她深深知道,涉及自家阿爷这个关门弟子,阿爷一定会很大方。

    果不其然,陆德明捋着胡子哈哈笑着,说道:“好啊,只要你能把罗彦写的诗背出来,从这月开始你的月例钱加二十文,这样好了吧。”

    听着自家阿爷给自己加的钱远远超过了预期,小姑娘开心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心里暗想:还好之前让罗彦好好讲了几遍,不然我的小钱钱就没了。

    当下就用那清脆的声音,把罗彦写的序连同诗一起背了出来。背完了之后,小姑娘好似炫耀是的,还抬起下巴,摆出一副我最好的姿势。

    听完小姑娘的讲述,陆德明又和小姑娘聊了聊今天出门的见闻,就让她回了后院。

    至于罗彦,本来莺儿就一蹦一跳走的很快,他只能远远吊在后边。到了陆府,把手上的东西放回自己的房间,顺带洗洗手擦把脸,这才向陆德明的书房走去。

    两下对比,小姑娘讲完了今天的见闻回到后院,罗彦这才到陆德明的书房。

    进了书房,向陆德明行礼之后,只听陆德明说道:“今天你做的不错。”

    这句话让罗彦懵了,今天这还不错?自己虽然说出了风头,但是貌似也得罪了人。而且当时做那件事情罗彦压根就是把自己当一愤青干的。来的路上他都已经做好了受陆德明教训的准备。

    见罗彦一脸懵逼样,陆德明开口解释:“我说你做的不错,不是鼓励你去得罪人,也不是鼓励你谈论国事。而是说,你那个序写的不错。”

    “不知道老师何出此言?”罗彦有些不明白,因为他实在是不认为自己的序写的会比诗好。

    “你那《权书》,除了自序之外,其他的文章我都逐渐放出去了。知道为什么把自序放到最后么?因为这短短的百十来字,却能引起儒家的大争论。成,你在士林从此一路青云;败,你便安心仕宦浮沉,再也不要想学问之事。这番你的言论,不仅仅是能为沙场的手段正名,也为你自己铺平了道路。想必,只要是知道你那几句序的人,就不会再有什么争论。”

    罗彦傻了,没想到自己误打误撞,还真是为自己做了件好事。

    “嘿嘿,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罗彦也摸着自己的头,庆幸不已。

    师徒两人就儒者知兵这件事情,又开始一番新的讨论。陆德明为了这个弟子,也是煞费苦心。本来,按照他现在对于经学的研究,无需再这般劳心费力。但是现在因为罗彦的事情,还要熬夜考虑怎么帮罗彦铺平道路的问题。

    师徒俩在这个休沐日反而要比平常更加忙碌一些,到了深夜,罗彦感动之余,还是把陆德明强行送回后院让他休息。

    等第二天罗彦到了秘书省,编修院里那些人看罗彦的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陈叔达一到编修院,就把罗彦给叫过去,询问了一下近期的生活情况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进之啊,昨天你写的诗我也听说了,想法挺好,就是杀伐气太重了些。你还年轻,有些事情,有了想法,跟我们说一声。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是有点用处的。”

    明显的,陈叔达是知道罗彦因为什么写了诗,所以才这样温和的提醒罗彦。

    至于其他人,因为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开始编书,彼此的交情也很浅,倒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这几天几位主编们已经把大致的编修框架讨论好了,不过因为紧挨着田假,考虑到假期过长,所以这个时候就没有直接开始编修。

    罗彦只好继续喝着茶看着那本《北堂书钞》。

    不过长安城倒是因为罗彦的一首诗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上到文武大臣,下到贩夫走卒,总之这几天长安城的话题一直被这仁义与兵事占据着。

    引爆讨论的是李渊再太极宫里说的一番话。那日李渊早朝过后,在太极宫休息,闲暇之余,和身边的人谈论起罗彦的诗来。因为之前罗彦的《权书》已经是闹得满城风雨,因此李渊多多少少也有些印象,以造反起家的李渊,听了罗彦的诗之后,倒是挺赞同罗彦说的话。

    但是旁边的起居舍人不乐意了。

    毕竟李渊的一言一行都是要记录下来当做编写史书的材料的,李渊这番话,岂不是直接要给罗彦下定论?因此,这位起居舍人是打死也不乐意李渊这么说的。于是乎开始了一番苦心的谏言。

    “陛下啊,你嘴上把个门,你这么一说,罗彦这小子可是就把我儒家给毁了。”

    “我不觉得他说的有错啊。挺好的,你就这么写吧。”

    “陛下您再想想呗。”

    “不想,就这样了。”

    李渊一番刚硬的表态,把士林中有些腐儒彻底给惹火了。一时之间,长安的言官们就像发了疯似的,先是硬刚李渊,然后又把火撒向罗彦。

    这下子,罗彦终于被拖到了油锅里。

    原本这些言官和腐儒们都想着,罗彦只不过是刚从进士科上来的一个九品芝麻官,弄死他还不是随随便便。但是谁想到,就在有人把罗彦一纸折子弹劾了之后,秦王府势力突然间出手了。

    首先是李世民亲手写的奏折,专门就罗彦写的诗向李渊表示感慨。慨叹自己在沙场出生入死,没想到人还没死,这骂名就先出来了。前线多少将士,听了长安有人居然说自己水淹刘黑闼部有失仁义,都有些心酸委屈。

    李渊一看慌了,这些言官这么高,前线要是军心涣散,这还了得,一怒之下差点把李世民的折子扔到那些言官脸上。

    随后就是陆德明,公然把《权书》那篇短小精悍的《自序》拿出来在国子监显摆。

    这下子,罗彦算是站稳脚跟了。

    但是反击仍在继续。随着陆德明表态,一些看到事情本质的儒家名士也纷纷给罗彦撑腰。毕竟,罗彦也说了,仁义乃是道,兵事乃是术,隐隐还有抬高儒家的意思。大唐开国基本上都是武将的舞台,治政才是士子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如果儒家士子能够知兵,那么以后立德立言立功不都可以了么。

    如果光是这样也就算了。但是这些言官和腐儒们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一股势力也开始力挺罗彦,那就是勋贵。

    勋贵大多也是跟着李渊造反起家的,这些年哪个人没有掌过兵。这大大小小的战争也经历过不少,所以大唐开国这些人才能获得荣耀和家世。这会儿突然有人跳出来说这沙场征战有违仁义之道。当然,这也是随着大讨论的持续,有些人说话开始不长脑子乱说出来的。

    这怎么行?自己出生入死才帮助大唐开国,这会儿好不容易形势稳定了,你们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就想着搞我们。这些勋贵也不傻,找来门客,帮忙写了请罪书,纷纷找李渊诉苦来了。

    这家伙,弄得太极宫整天门庭若市。李渊想拒绝接见吧,怕这些勋贵心里难受,毕竟也是一起出生入死过。但是你要说接见,一个接着一个的,说来说去都是说那些言官怎么怎么地。

    李渊火了,为了平息这些勋贵们的哀怨,直接罢免了几个跳的最凶的言官。至于理由,什么,这还需要理由?

    最终这场争论就以闹剧的形式终结。作为始作俑者,罗彦倒是泰然自若呆在编修院喝喝茶看看书。到头来,就那几个言官成了牺牲品。通过这次事件,罗彦的大名开始在长安的上流圈子里挂上了号。因为这期间罗彦的靠山也暴露出来,确实是秦王府无疑,因此,在编修院的这些助手眼中,罗彦自然也成了不可轻易招惹的存在。

    而随着这场闹剧的终结,众人期盼的田假也来临了。编修院对《艺文类聚》的编修工作,也正式通知在田假结束之后开始。

    这倒是让罗彦发愁了。这田假究竟去干点什么,最近已经习惯了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状态,一旦休假,这白天难免没有具体的安排,让罗彦心里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