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宝瞳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七章醉酒

第一百四十七章醉酒

    李老微微一笑。

    “你是指这座佛像的纹饰吧?”

    周斌点了点头。

    李老解释道:“你们应该知道,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是起于印度,然后在东汉时期,才传入龙国。而且建立起了龙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因为时局动荡,一些佛像和佛经都没有流传下来。”

    “因此,现在仍然能够见到的佛像,最早都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这是佛教在龙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北魏时期的佛造像艺术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

    听完李老的话,刘东和周斌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只要学过龙国历史的,自然对北魏崇佛和魏太武帝灭佛,这些龙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一清二楚。

    李老继续道:“在北魏早期的佛造像中,其造像形式受到印度笈多式佛像艺术的影响。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紧贴于身上,表现躯体的健美。”

    “但是在太平真君七年,也就是公元446年以后,魏太武帝发动了灭佛运动以后,佛教造像受到重创。直到六年后,北魏文成帝即位,颁布了复佛诏书后,佛教造像才得以继续发展。”

    “而到了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金铜佛造像的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已经臻于成熟,而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形式也被称为‘太和式’。”

    “其特点就是面相清瘦,脸型呈汉人特征,额头高宽,眉清目秀。rou髻较高,发髻除磨光和浅水波式外,又出现了螺发,并且发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带,衣下摆褶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身材比例协调,体态修长清瘦,给人飘逸洒脱之感。”

    “所以说,到了北魏后期,虽然佛像还是佛像,但更多的已经改变成汉家衣冠的造像形式。而佛陀也不再是方面大耳,而是清瘦的汉人长相。这是佛教本土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听完李老的这一番讲解,周斌也明白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演变过程和其造像特点。

    “您老的意思是说,这尊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坐像,是北魏早期的佛像?”周斌问道。

    李老听完后,却并没有立即点头。

    “现在还不能确定,按照它外在的这些特点,确实是北魏早期佛造像的特点。不过到底到不到代,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的鉴定。”

    周斌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古玩鉴定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事。

    通常需要几天。

    如果更珍贵的话,还需要几个鉴定专家繁复鉴定,耗时更久。

    “李老,这尊佛造像怎么看着这么新?要知道北魏距离现在可是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刘东突然道。

    当初就是因为这个,杨尚才断定这个佛造像并不是北魏造像,而是近现代的仿品,白白把这尊价值连城的宝物,推到了刘东手中。

    而同样刘东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要不是舍利子的鉴定异能,他也会做出跟杨尚一样的判断和决定。

    听完他的话,李老脸上浮现出一丝回忆。

    “小东,之前我也遇到过跟你一样的疑问。甚至99%以上玩古玩的人,都会遇到同样的疑问,不过最终能够有这个眼力,解开这个疑问的人却没有几个,包括我也一样。”

    老爷子继续道。

    “在古玩行内,特别是瓷器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官窑器如新’。意思是说,最顶级的官窑瓷器精品,就像是新的一样。还有一句诠释得更为清晰的话。”

    “旧器如新必是宝。”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传世的官窑器自它诞生这一刻起就受到人们的宠爱,倍加呵护,或陈设在玻璃橱内,或置放在锦盒中,偶尔开启观赏也是小心翼翼,故除了岁月的自然氧化形成的肥厚包浆外,与新器少有区别。”

    “这样保存下来的官窑器才是瓷中珍品,是宝贝。”

    “但也恰恰是这些官窑佳器会不被人们看好,总以为它是新的,晶亮的釉面,毫无瑕疵的器身,仿佛刚出窑炉似的亮丽。”

    “佳士得、苏富比、邦翰斯等国际大拍公司上拍的龙国历代官窑瓷器大多属这一类。只有极少量是残破件。这又佐证了“旧器如新才是宝”的观念。”

    “很多人都说古陶瓷水深,难玩,上面说的现象也是个主要的原因。”

    “往往真正官窑精品与顶级的高仿品只有一丝之差,稍一不慎就滑入高仿品的泥沼中,因而大多数人不敢碰精、尖、稀的顶级官窑佳器,宁求残破旧的普品,如果没有多年积累的鉴瓷经验却难以区分。”

    “再加上高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高仿技术的不断深化,那些本来尚有一定鉴赏眼力的“专家,行家”一旦脱离一段时间在市场的历练,也免不掉会走眼。由此,迫使那些大拍公司更多地信传承有序的路子,这实在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偶尔流传下来的官窑精品中也确有一部分旧气明显,伤痕累累,破损残缺的,这往往是拥有者不识其珍,随意放置使用造成的,而很多眼拙的人只认这些东西。”

    “主要是很少见到如新的官窑,更谈不上上手了。偶而见到,当成新器擦肩而过。眼睛只停留在残旧或满身伤痕的普品上,越不出这个圈子。”

    “为什么古玩圈子里的人都说“专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藏家”。这就是强调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小东等你能够跳出这个圈子,不人云亦云,真正能够分清楚精品官窑器和高仿精品的时候,你的古玩鉴定水平也就真正的登堂入室了。”

    借着佛像鉴定的机会,李老言传身教,无私分享着自己的经验。

    看着老爷子眼神中的期待,刘东重重的点了点头。

    看他如此李老暗自欣慰。

    这些年来,刘东是他见过的年轻人当中,在古玩鉴定上最有天赋的一个,也是最有希望继承他衣钵,甚至青出于蓝,成为鉴定大师的人。

    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尽自己所能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