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汉列侯在线阅读 - 第135章 进军高原计划(二更求首订)

第135章 进军高原计划(二更求首订)

    ps:青藏高原上的生戎是古戎分支,羌的意思是就是戎族的牧羊人,汉武帝时代汉人没上过青藏高原,不是汉人上不去,而是不知道上面有好东西,所以历史地图上我们青藏地区是空白,在那个伟大的上古时代,祖先的光荣还未逝去的时代,非常有趣。【】

    “这儿叫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这会儿应该是漫无边际的草原和绿洲,如果我们不珍惜,用不了几百年会逐渐被沙漠吞噬。”

    曹时回忆起前世的点点滴滴,西出阳关黄沙万里,曾经数次徒步行走在那条苍凉的古道上,回忆着数千年前划时代的汉唐帝国留下的痕迹,一眨眼时光之河倒转二千多年,他忽然有一丝悸动,或许有朝一日应该重踏旧路,见识一下二千年前的西域是何种面貌。

    “姊夫,姊夫!”

    刘彻的叫声将九天之外的神思唤回来,曹时怅然一笑:“河西走廊曾是大月氏人的草场,大周王朝时代叫做禺氏,生活在陇西到河西的游牧部落叫西戎,大月氏人始终是西戎的主体,鼎盛时代有控弦之士近三十万,目前归属于匈奴的休屠王、浑邪王等↓万+书※吧+↓+nsb+m部落是西戎分支,三十多年前,大月氏王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杀死,大月氏人他的头盖骨被冒顿单于做成盛放酒水的酒器,至今仍是匈奴单于庭中最值得炫耀的战利品。”曹时耸耸肩说道:“大月氏人被迫西迁逃窜。部分戎族归顺匈奴成为河西走廊上的匈奴部落,还有一些不愿意走的上山,找到居住在山上的羌戎融合。他们叫做小月氏人,这些羌戎属于生戎,常年生活在千丈高原之间以放牧为生,对咱们提防心比较强,小月氏人是熟戎,对咱们的戒备心比较小,对匈奴人有切齿的痛恨。这些人可以借力。”

    “生戎和熟戎?有趣的说法,这儿还有个大咸海,那些小湖泊也是咸湖?”

    “有盐湖。还有天然碱湖,盐湖晒出来的天然盐熬住过滤,就是天下最好的食盐,除了上下高原的路不好走。运输成本要比齐国的海盐低的多。更妙的是此地的天然盐储量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河东盐池熬盐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可以作为新的盐源供咱们汉人食用,从此咱们汉民就不用为缺盐头疼了。”

    盐湖、天然碱湖。即使这样。汉民依然普遍缺盐。

    因为没有足够的盐吃,汉民的身体逐渐虚弱,各地的太守为了解决用盐荒伤透了脑筋。

    盯着地图上的凸起的一块高原,深红色的高原脚下是毗邻关中内史郡的陇西郡,再往西走就是陇西高原,那儿是星罗棋布的盐湖和天然碱湖,只需要说服那里的生戎和熟戎服从大汉帝国的统治,再花大价钱修出一条坚固的驰道,这儿将是大汉帝国向西控制西域的桥头堡。

    “汉家缺盐,长安需要更多的食盐,这里是我们必须要拿下的地方,有什么办法没?”…

    曹时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去河湟谷地开拓,那儿适合咱们汉民居住,可以让羌人妇女去盐湖捞盐,咱们用粟米做交换,取来的盐巴熬住过滤几次就是纯粹的雪盐,投入少获取多成本也最低廉,再往上到了高原比较困难,那儿也有很多天然马场,把羌人拉下山用粮食换他们的牦牛和高原马也是不错的买卖。”

    “还有马?他们的战马怎么样?能不能和匈奴人的战马相比?”

    “某种程度会更好。”

    刘彻好奇道:“怎么说”

    “那儿的青海骢速度中等,耐力强悍,耐粗饲,抗病力强,挽力也很强,可以耕地,可以作为战马,还可以改良匈奴马种,陛下要对付匈奴,改组马政是少不了青海骢的。”

    小皇帝两眼直冒金光,在他眼里那块不毛之地的高原简直是神赐予他的礼物,湖水里产盐碱,草原上跑马,还有了不起的战士,虽然他们依然过着以草木枯黄计数的原始生活,可这都不是难道他的问题,这要有心就一切都能做到。

    曹时再接再厉继续鼓动道:“高原上还有牦牛,rou里含盐量很高可以直接生吃食用,厚厚的牛毛冬天可以做燃料,夏天可以做成毡帐和毡毯,牛皮是衣服和护甲的天然原料,牛骨煮汤是冬天不可多得的滋补品,只要派出几千户汉民去那里杂居,每年把汉民和羌民子弟送到京师培养,不出十年那儿就是我汉家的固有土地,占据高原可以轻松的进出西域,威慑河西走廊的匈奴部众,支援祁连山附近盘踞的小月氏人。”

    刘彻兴奋的手舞足蹈道:“必须掌握这里,只要掌握这儿,从高原上往北可以攻击右贤王,往西北直插西域,这个地方太重要了!”

    曹时被吓了一跳,他只是想通过经济和文化手段完成一次伟大的合并,可是却万万没想到小皇帝刘彻更加疯狂,他竟然异想天开的要修建大汉帝国版的青藏公路,那条路哪有那么好修。

    以大汉帝国目前的国力打匈奴需要精打细算仔细掰扯,现在放着打匈奴不去管跑到高原上修路,投入天价在陇西高原修出一条前无古人的驰道,不知道要用多少年才可以把投入的钱赚回来。

    暂时吓住小皇帝,曹时只好危言耸听道:“陛下要修建直通陇西高原的驰道是不现实的,起码以我们目前的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需要几百万民夫和上千亿钱的投入,还不一定能成功,因为高原空气稀薄,我们汉民受不了那里的生活,驰道修不好人就死的差不多了。”

    “还有这一说?”

    “匈奴人都不愿意上陇西高原,咱们汉民也不愿意去,只有生戎和熟戎能受得了高原气候,不信您可以询问陇西太守,上高原的有几个人。”曹时半真半假的把小皇帝给吓住。

    刘彻既吃惊又失望,好不容易得意一把又不成功,有些意兴阑珊:“这么重要的地方不站住,早晚会成为进攻长安的软肋,即使投入再多也不能轻易放弃。”

    曹时有点佩服他的洞察力,青藏高原是大汉帝国的灯下黑,没人想过三千米的高山上有哪些东西,历代汉帝宁愿舍近取远控制西域,从没有人尝试过控制青藏高原,不是不敢尝试,而是没想过,这种情况直到几百年后才被打破,那时生戎熟戎早就忘记昔日并肩作战、相互为敌的秦人和汉人。

    现在为时不晚,熟戎主干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打跑了,剩下的熟戎归顺匈奴,少部分熟戎跑上高原与生戎混居,这仅仅是最近三十年内发生的故事,那些国仇家恨的耻辱印记还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他们愿意为了报仇做一切事,哪怕付出生命也不惜一切,就像当年匈奴人复仇东胡,复仇大月氏一样。

    历史上,汉武帝一招手,熟戎小月氏人走下高原落户河西走廊的湟中,因此被称呼为湟中义从,渐渐的他们忘记匈奴人留给他们的痛苦和耻辱,忘记自己曾是骄傲的西戎之王月氏人,忘记自己的祖先曾经跟随周天王姬发参加牧野之战,忘记被强悍的秦人击溃分裂为熟戎、生戎。

    渐渐的他们的后代被称为羌人、党项人或者其他什么名称,高原上的生戎羌人则演变为吐蕃,同样忘记了曾经伟大的可歌可泣的传奇历史。

    这一切仿佛像一场梦,在梦中忘记荣耀与耻辱。

    黄粱一梦,几千年兴衰荣辱,片刻间化为梦幻泡影。

    曹时忽然觉得,自己被冥冥中的力量送回二千多年前,负担着某些不可言喻的使命,挽救那些失去荣耀的逐渐衰落的戎人。

    上溯三千年,夏人击败南方蛮族在中原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当年跟随夏人作战的戎族是扯不断理还乱的骨rou血亲,周人和戎族共同灭商又翻脸成仇,却掩饰不了我们的亲族的身份。

    “陛下请放心吧!就算今天修不了驰道,十年后,二十年后也要修,现在技术不成熟,并且国力严重匮乏,再过十年或许就不一样了。”曹时的眼眸里闪烁着自信和满足。

    刘彻狐疑的看了一眼,刚才还一口咬定不能修,才才一个会儿功夫就改口支持,思前想后摸不清意图,又不好意思打破砂锅问到底,索性指着河西之地顾左右而言他:“你刚刚才说控弦三十万的大月氏人被打的西迁躲避,衰落的大月氏人还有力量对抗匈奴人吗?”

    曹时不疑有他,认真解释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据降服的匈奴人描述,大月氏人西迁到天山以西的草原上,击溃了当地的游牧部落建立王朝,想必应当有十几万骑兵逞凶一方,至于他们是否愿意回来还不清楚,至少是个可以指望的希望吧。”

    “但愿如此,你说过打匈奴只有钱粮兵马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草原上的盟友,需要匈奴人的朋友,我希望那一天能快一点。”刘彻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