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汉之全球攻略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兵之胆,破阵而出】

【第八十章 兵之胆,破阵而出】

    ps:突然觉得我应该改变一下写作风格,比如一件事情的叙述应该简短一些,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一个大时代……嗯,这才是写网络小说的精髓吧?!像我这种一个事情要讲好几章的写手,其实更适合写旧体小说……呵呵,不多说啦,今天的章节奉上。看我慢慢改变!

    关于汉元1003年五月二日夜里的这场战斗,事后侯鉴向枢密院的奏报是这么写的。

    “……日中我军已备,然日昳之后刻,吾初闻月氏叛匪实为七军围困,虽紧急调署,却非一时之功也……晡时末,岂料敌之阵脚陡乱。陷阵之前师冷云者,应敌之变,率众而击,溃敌两万余……然至日入,前师追敌甚深,被困于途,全军失声,无以传递。

    急下所达,唯救耳!吾令东出之中师半道更辙,前往应援。建制完整之特编部与吾之警卫旅亦往援之……及此,乱矣……兵不识将、将无以统兵,敌我皆然!

    北疆天裂,自此而始,吾不敢背也。

    所幸天佑大汉,赖陛下神威,人定之初,我军之特编部破阵而出,带回前师骑步计六千余人,后有中师第二镇与第三镇一部,于人定末,前来汇合。当此时,敌王子亲军迫至,吾聚兵已达万余,可堪一战。遂引兵直进,破敌三千,穿阵而过,直抵飞云堡……

    此战之过,吾不敢背。其下有三,料敌不明。致使敌众我寡之势大矣,此罪一;临阵无戾,致使将有不明,陷阵于途,此罪二;损兵失重,致使后战维艰,此罪三。”

    战后统计,此次夜战汉军阵亡人数高达一万一千余人,加上先前战死者,和不可统计者。第三军团阵亡人数已经突破两万大关!而损失的辎重粮草更加不可计数。不过胡公有给侯鉴“临阵处置权”,故而可不算大过。

    至于歼敌数,侯鉴汇合各级军官的数字,奏报给枢密院的是“四万两千至三万五千人左右”。

    按照月氏人后来流传下来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字大致是准确的。反观月氏人的奏报。水份就多了许多。

    汉元1120年,帝大历史科研究资料时发现。当时统帅月氏大军的是罗马的罗维尼斯。而奏报给伪月氏皇帝张晟的人却是伪月氏王子贡昆阿巴斯,其数字是“杀敌三万余,灭汉北疆方面军之第三军团大部,缴获辎重无数,可供大军一月之用……自损兵员三万七千九百余,第八军团已不堪驱使。第七军团残破!可战者,唯第六、第四、第九、第十及新编第五、新编第三军团!”

    但在之后研究罗马史料时,研究人员发现,罗维尼斯在呈递给罗马皇帝的奏报就诚实的多。他是这么写的。

    “尊敬的奥古斯都。关于1003年5月2日夜里的战斗,我所能告诉你的是,已经初步实现了围困大汉北疆方面军的战略意图。若是陛下能够迅速将亚细亚行省的军队指挥权力,完整地不分割不掣肘地交给马诺总督阁下,并于7月之前进入战场,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必定可以歼灭大汉的北疆方面军……

    当然,我必须承认,这一晚的战斗里,很多战术构想并没有完全实现。首先在我的战术构想中,这场战役会以歼敌三万,彻底灭亡汉之第三军团。但实际上,汉之第三军团依旧有一万多人逃离战场。关于这点失误,我必须承认我犯了轻敌的意识……其次是月氏人给予的情报并不可靠,关于汉军马匹的数量有着严重的失误。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我对于汉军兵力运送能力上的预判……最后是关于汉军将领方面,我希望有冥王殿的死神镰刀亲自给我传递消息,否则依据月氏人的情报,是非常不可靠的。最起码在汉将侯鉴的心理估测中,我出现了偏差,我没想到他这个在月氏人情报中以‘兔子’命名的将领,会在最后当一头大象,拦在第六军团的前方……

    最后的最后,我不得不提醒陛下,月氏人的整体战斗力跟汉军不在一个档次。若想取得亚洲攻略的胜利,请务必早下决断,用正规的罗马军团来跟汉军对决!”

    正如前面所说,罗维尼斯犯了两个失误,第一是忽略了汉军的战斗意志。第二是算错了汉军的马匹数量。这两点在后人看来是惋惜的心情居多,但在当时战场上的沈云来看,却是无比庆幸---他庆幸自己当时能够当机立断,做下这个决定!

    在特编部突破当面第八军团的阵线后,很快就冲进了前师的防御圈内。不过此时前师周围的作战半径已经不足四百步,步卒圆阵两翼的骑兵死伤惨重。而因为天黑,月氏人也无法捕捉飘忽不定的汉军骑,只能一窝蜂地向固定不动的汉军步卒圆阵包抄而来。加上汉军的装束与月氏人相差无几,很多汉军骑甚至在月氏人的人堆里待了快一刻钟才被认出来……

    与此同时,月氏人开始胡乱擂鼓吹号,这极大的干扰了前师冷云的指挥。

    在人马乱撞中,沈云见一个倒地的士卒,便飞马将他抄上备马。这个举动让方誊、周蕙等人都纷纷清醒过来,于是一路上将落马或者到底汉军扯上马背的举动成为常态。

    直到这时,所有汉军都意识到再固守下去,唯有死路一条。突围,能跑一个是一个成为了包括徐栋在内的所有人的共识。

    沈云找到第五连,跟他说:“我们都有三匹马,连驮马都是由战马构成的,完全可以让士兵们骑上马突围。”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有时候建议就是这么平铺直叙,简单明了。

    第五连当然认可这个建议,不过最终拿主意的还是徐栋。可徐栋却担心一旦将备马和驮马让出来给前师的人骑乘。那特编部的机动能力就将下滑到一个极低的状态,所以一时犹豫不决。

    第五连是个死性子,长官没下令,他就坚决不做。他下令,带上了前师士兵的人必须将人送到前师的圆阵内。特编部的马匹就不允许载别人。

    这个命令简直让沈云感到莫名其妙。但争吵是无济于事的。沈云只能带着自己的连队,将战场上所能看见的受伤、落马、倒地的士卒,尽可能地带回圆阵以内。

    也因为特编部的赶到,将月氏第八军团和第七军团的包围圈又扩大不少。而随着战斗的进行,不论是月氏人还是汉人,体力都有点不支。包围与反包围的力度也相应减弱。但双方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现象而已。

    乘着这个空档,沈云带着人满场飞奔,将伤员带回圆阵。

    戌时末,整个战场呈现出一个诡异的状态。最起码在前师圆阵周围一里范围。喊杀声渐小。但在外围,似乎有更炽烈的战斗在进行……

    沈云又将一名伤兵送回圆阵时。见到了站在盾后视察的前师师帅冷云。

    这个五十多岁还在为国征战的老将。非常感激地看着沈云点点头,却是没有多说什么,只吩咐左右:“给骑兵兄弟们拿口水喝。”

    沈云发现,这个老将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受伤了,甲胄上插着四五个折断箭羽的箭矢,而大腿上更是绑着明显的纱布。但他的背影依旧挺直。巡视周围时的声音依旧洪亮---这场乱战虽然由他的一个决定而起,不管后人怎么说他误国误军,但他的确无愧于这身军服,无愧于汉人这个名字!

    沈云眼眶一热。突然对着冷云的背影高声喊道:“师帅,你想不想让这数千儿郎有机会回家?”

    冷云的背影一顿,突然转过身来,看着骑在马上的沈云,浑厚的声音道:“士兵,你说什么?”

    沈云赶紧翻身下马,将自己给徐栋的建议再次向冷云提出,并道:“师帅,为今之计,只有让这些步卒们上我们的马,然后全力向西突围,借着夜色,或许我们大部分都能活命。可如果继续这么坚守下去,也不过是拖着这么多人陪葬而已。请师帅以士卒性命为重!”说着,沈云重重顿首,行了个严肃的横胸礼。

    冷云的目光闪烁,半晌才道:“士兵,你叫什么名字?”

    沈云挺胸抬头,回道:“回师帅,属下第三军团特编部第一曲第一连连长,校兵沈云。”

    “沈云?”冷云失笑一声,“居然跟老夫同名。”转而他忽然又睁大了眼睛,仔细打量后走前一步,贴着沈云的耳朵低声道:“你,可是渤海沈云?”

    沈云一愣,没想到自己只是报个名字而已,这也能让人猜出来?

    见沈云错愕,冷云心里已经有了判断,笑着拍了拍沈云的肩膀,低声道:“呵呵,不错啊,你都长这么大了!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说完,冷云也不理有点发怔的渤海侯,对左右大声道:“去,把特编部部将徐栋给老夫叫来。”

    ……

    面对冷云的要求,徐栋却依然不太同意。不过却不敢当面违背师帅的军令,只是讨价还价道:“师帅,我部是骑兵,需要机动力,可否只带一名士兵,留一匹备马?”

    “部帅,少一匹马就等于少带一个袍泽,那可是一条人命啊!”沈云在一旁道。

    徐栋奇怪而又烦躁地看了一眼多嘴的沈云,要不是看在沈云曾夺旗立功,又在殿帅大帐里出现过的份上,徐栋当场就会骂他。不过还是硬生生忍住了,只是狠狠瞪了他一眼,示意他闭嘴,然后对冷云笑道:“师帅,非属下不听军令,只是这,这……”

    冷云也微微默然。徐栋说的也不无道理,万一敌人追击,多一匹马也是多一份保障,若是全部马匹都坐了人,到时候速度和机动力都将大大下降,反而容易被敌人追上围歼。再者说,冷云是前师的师帅,被侯鉴委任为前师与后师余部的统帅。在前师和后师里当然说一不二,可特编部是直属军团大帐,对于要命的军令,徐栋当然可以打点折扣。

    就在冷云思忖不定时,整个战场又掀起了**。月氏人那边率先出现喊杀声。而且集中在西北方向。不多时,只见西北方的月氏阵形出现小规模混乱,然后数十骑从里面破阵而出,冲向汉军这边。

    “师帅,是殿帅的军令到了!”接应的骑兵将冒死从月氏阵中冲出来的汉军骑接回来,立即赶来报信。

    侯鉴的军令很简单。就是各自为战,任何汉军士兵以身边军衔最高者为尊,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编制系统。这也是乱战中最适合的指挥体系。

    有了这道军令,徐栋的脸色顿时变得极其精彩。

    冷云却是哈哈大笑,也不看徐栋。而是大手一挥,直接下令:“全军听令。各自找马骑乘。准备突围。殿帅就在十五里外的树林等候我们。”

    一时间倒是欢声雷动。看来人对生的渴望还是压过一切的。

    当然,突围的过程其实并不顺利,但最终他们还是破阵而出。这里面还有些许月氏人的功劳,因为擂鼓和军号的混乱,汉军虽然有些莫名其妙,而那些没有接到军令的月氏人一样也摸不着头脑。除了当面围困的月氏军队还有些秩序外。外围的月氏军队很多都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

    这场突围中,唯一悲壮的就算是侯鉴身边的亲卫旅和警卫旅了。

    前者为了将军令传达到各个被围困处于乱战中的汉军手里,简直是不要命一般冲击敌阵。他们以营为单位展开索敌阵,遇到大队就闪开。遇到小队就聚歼,若是实在躲不过了,就采用锋矢阵突进……天黑路盲,亲卫旅简直是在以生命开道。很多骑兵跑着跑着就突然一歪,消失在队伍里---不是被冷箭射中,就是马失前蹄了。不过也正是因为亲卫旅的拼命,才将侯鉴的军令传达到了各个汉军将领手中,不过战后统计,三千多人的亲卫旅,最后活下来的不过二十多人,两千多人就这么战死在这里,连身份铭牌都没来得及留下。

    而警卫旅之前为了救援前师,被月氏第七军团包围在离前师不过四百步的地方,亲卫旅的军令也没有传达到那里---毕竟人数不多,黑夜中亲卫旅也很难发现被围困在小角落的警卫旅。于是,警卫旅是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战后月氏人还感慨,警卫旅每个人都是战死,有一些甚至落马后依旧弯弓不止,力竭而亡!

    正是警卫旅的宁死不降,让前师那里少承受了无数压力,最终才能够策马逃脱……可以说,没有警卫旅,前师和特编部绝不会那么容易破阵而出。

    但关于警卫旅在这场夜战中的关键作用,却是在十年后,月氏彻底覆灭时才被发现,“帝悯其忠,谓其勇烈,特赐全旅将士郊祭,晋两级,赏其后人恩荫!”

    而此战中月氏最关键的第六军团,却因为天黑迷路,径直从西面绕到了南面,跟直冲月氏第七军团后阵而去的中师来了个硬碰硬。也幸亏第六军团走错了路,不然人强马壮的中师差点击溃了月氏第七军团的后阵---要知道,罗维尼斯的指挥大帐就设在这里!

    后来中师接到了军令,便舍弃了第七军团后阵,径直向西突围,在付出了伤亡近半的代价,才突围出来。中师差点抓到罗维尼斯---这也是当时汉军唯一翻盘的机会---这件事在十年后被挖出来时,所有当年参加过突围之战的中师士卒都捶胸顿足,悔恨不已!

    特别是当时的中师师帅,后来的军团殿帅罗铭,简直恨得当场吐血三升,含恨而亡!

    中师上下之所以会如此悔恨,最关键的原因是罗维尼斯在后来给大汉帝国和汉军带来了重大伤亡,若是当时就将他斩杀,哪里还有后来的诸多悲壮?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也没有假设。依照当时罗马和大汉的实力和情形,即使没有罗维尼斯,也还会有别的罗马将领来跟汉军作战。只是可能伤亡情况和战争过程会少了许多精彩---多了也说不定---总之,历史没有假设!

    注1:十二时辰,在西周之前便已使用。而在汉代官方文体上,还可以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来代表十二时辰。

    当然,如果需要精准计算时,也可以使用汉圣祖引进的二十四小时制度来解释。这里侯鉴在奏报上用含糊的日昳、晡时等语,是想掩盖一些责任---人性皆如此,无可厚非。

    999WX.COM,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