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军事小说 - 最强刀锋在线阅读 - 第一章第二十六节 两手准备

第一章第二十六节 两手准备

    李洪国恰恰是在他一向最注重的在执行完行动后,如何全身而退这一点上,他心里都没有任何把握,行动分队孤身敌后,他们找不到任何可以给他们提供支持的后援。被敌人发现后,要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中杀开血路脱身出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也是他在挑选人选时,首选高远却分外犹豫的原因。

    李洪国让人找来政委刘湘山和参谋长覃建华,他想听听他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如果他们没有人选的话,听听他们会在这三人中挑选谁。

    “柏卫国比较合适!”参谋长覃建华的答案让李洪国有些意外。

    “理由?”李洪国看着覃建华问道。

    “柏卫国年轻!”覃建华的答案让李洪国更加意外,在他眼里,柏卫国的年轻是个不利因素,怎么到了参谋长这里,成有点了?他没有说话,只是示意覃建华继续。

    “柏卫国年轻,进入咱们这行时间短,不会落入定式的巢窠。记不记得上次的侦察任务?咱们大队怕是谁都不会把那座原始森林搞成一座迷宫,可柏卫国就这样干了。虽然在当时没有发挥作用,可这个阶段,根据那里前沿的监控报告,林子里经常会在不同的地方发生爆炸,目测的爆炸位置,基本都在迷宫范围。这说明敌人已经找到了我们开辟的那条通道,但却在迷宫里吃了亏。而我们这次的任务不同以往,就好比是弄个孙猴子要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去,柏卫国这种能搞出些奇思妙想的脑子,去了应该不会吃亏。”

    覃建华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柏卫国会想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连我们熟悉他的人都猜不到他怎么想,敌人就更猜不到了。这为行动分队的进入和撤出提高了成功的几率。

    李洪国认可覃建华的这个说法。侦察大队的老人们,在侦察大队时间呆的长,很多时候,确实思维已经产生了一种固定模式,遇事会习惯性的做出反应。而柏卫国是个新人,至少目前还没有形成这种惯性思维,确实能在遇事时行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那么,人选就定柏卫国了!

    柏卫国接到一中队队长李栋的通知,立刻赶到大队司令部报道,大队长和政委、参谋长都在。侦察大队对这次行动非常重视,可既然要发挥柏卫国天马行空的思维,就不再画蛇添足的搞什么计划了,一切都要柏卫国自己去考虑。听着大队长李洪国满脸严肃的交代完任务,并把厚厚的一叠资料推向他面前,柏卫国异常的兴奋。

    “各位首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柏卫国站的笔直,举手向在座的三位大队首长敬礼。礼毕,捧起面前在桌子的情报资料就想走。

    “资料不要带走,就在这里看!”

    参谋长制止了柏卫国拿走资料。指了指司令部一角放着的座椅,让柏卫国到那去看资料。这些涉及敌人的情报,目前都属于绝密,在行动成功之前,绝不允许有丝毫的泄露。

    一旦让敌人得知我们掌握了那些情报,那么,我们手上的这些情报或许就成了废纸!极端情况下,可能还会成为敌人设置陷阱的工具。这样的话,依据这些情报制定的作战计划的成功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参谋长覃建华的这个做法,倒没有不相信自己的干部战士的意思,纯粹是搞情报的人的潜意识中的习惯性反应。在大队司令部里闷了三天后,柏卫国拿出了他的行动计划草案。

    柏卫国计划组织一个十二人的小分队,小分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三人组成的侦察组、一个六人组成的进攻组和一个三人组成接应组。

    携带武器除每人一支56式冲锋枪和一支54手枪或67式微声手枪以及一支匕首以外,接应组人员再携带一支85式狙击步枪以及一部电台。每人携带两个基数的弹药,此外根据各人的负重能力,尽量多的携带手雷和炸药。

    侦察组同时负担尖兵的任务,在渗透进入时为小分队开道,到达目标北光附近后,化妆进入北光,查找敌人指挥部的位置并确认敌人重要目标是否都在指挥部中,同时勘察选择进攻路线和撤退路线。

    敌人的重要目标为敌特工团编制的一正四副五个主官,特工团长、副团长兼参谋长、政治副团长、技术副团长、后勤副团长。五个重要目标中,包括团长在内的三至四个目标在指挥部内时,可以实行攻击。重点目标为敌团长阮文欢上校,确保在攻击实施后,敌指挥中枢的彻底瘫痪。

    进攻方式的选择上,具体进攻方案将根据实地侦察到的敌人部署确定。倾向以夜袭为首选,因为自双方开战以来,我方还从未实施过这样纵深的袭击行动,敌人的警惕性不会太高,夜间除敌人岗哨外,大部分敌人应该都在休息。只要能在不惊动休息敌人的情况下,摸掉敌人岗哨,攻击行动成功概率会很大。

    携带的电台在渗透进入时,将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免万一被敌人监听到信号而惊动敌人。

    在攻击任务实施后,或者确定无法实施进攻的情况下,才会开机与司令部联络。前者情况下为报告进攻获取的战果,后者情况下,则将侦察获得的情报报告给司令部,为下一次行动提供详尽的情报。

    这个选择是备选计划,柏卫国觉得,如果事不可为,强行发起进攻也不能完成任务的话,不仅达不到突袭的目的,还会打草惊蛇,给下一次行动增加困难,白白牺牲小分队战士的生命。如果这样的话,柏卫国情愿放弃行动,把战士们安全的带回来。携带电台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撤退时,能向司令部报告撤退路线,方便司令部安排接应。

    柏卫国的这个计划,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准确的说,这是一次偏重侦察的行动。与别的侦察行动有所区别的是,在获得情报后,如果机会合适,才把侦察行动转变为袭击行动。

    政委刘湘山和参谋长覃建华对柏卫国的这个计划明显有点失望,可大队长李洪国却非常赞赏。

    深入敌后,若不能一击成功,能果断放弃,是需要更大的勇气的。因为这在军中,如果不能得到上级首长的理解,这种做法的结果很可能是柏卫国的个人前途就将到此终结。

    很多高级将领们,信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理念,并不在意牺牲多少战士的生命,他们只看最终的结果。如果柏卫国放弃袭击,会被他们看成懦弱、胆怯和缺乏能力而就此失去培养的价值。

    李洪国相信,柏卫国出身军人家庭,不会不清楚这种后果的严重性。可他依然能有这样的打算,宁愿毁掉自己的前途也不愿意毫无价值的牺牲战士的生命,这需要有比面对死亡更大的勇气才能做到。

    “那为什么不多带些人加强力量?”参谋长覃建华问道。

    “从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袭的角度来看,带这些人已经足以完成任务。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袭击机会,我会耐心等待机会,不会轻易放弃的。但不排除我们还没有发起袭击,却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我认为就应该果断撤退,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小分队的人越多,这种暴露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我不准备带太多的人。”

    柏卫国冷静的解释道。覃建华点了点头,认可了柏卫国的说法,同时心情也感觉好了点。嗯,柏卫国并不是不想完成任务,他会等待机会,尽可能完成任务的。

    原本也想开口的政委刘湘山,听到柏卫国这么说,也适时的闭上了嘴。有了柏卫国的这个态度,这时候,他要是再要强调要求柏卫国一定要完成任务,那就是明显的让柏卫国带领的小分队去送死了。作为政委,这样的态度显然有些不合适,不仅不会达到目的,还会引发柏卫国的反感,认为他不在意战士们的生命。

    “有长时间潜伏的打算?物资补充上你怎么考虑的?打算带多少天的食物?你计划带两个基数的弹药,看来是做了恶战的准备,小分队的负重不轻啊,会不会影响作战?”

    大队长李洪国也提出了一个疑问。

    “我只计划带五天的食物,这是为在目标附近守候袭击机会时潜伏准备的,渗透途中和撤退需要的食物,我计划就地收集。这次行动,顺利的话,大约一周就能回来,不顺利的话,或许二十天也回不来,不可能所有的补充都随身携带,我带五天食物只是保证在北光的目标附近潜伏时,不被敌人察觉。”

    柏卫国的回答表明,他在做这个计划时,考虑的很细致。

    “好,我会拿着你的计划,亲自去和首长汇报,你可以准备一下,物色你的队员。计划一旦经首长们批准,就要尽快行动。”

    李洪国将文件夹合了起来,结束了这次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