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 准备出击
在经过一个月紧张的训练之后,前指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突击队秘密回到了前线,师、团的首长们也来了,他们是来为突击队送行。不过,柏卫国感觉他们更像是来督战。 晚饭后,经过简单的休整,天黑下来之后,突击队集结了。 “咕”柏卫国悄悄的吞了一口口水,不着痕迹的把手贴在裤子上移动了一下,擦去手心里的汗水,同时暗暗暼了一眼站在一旁满脸严肃的师、团各级首长,以及连长林保田和指导员江国立,仿佛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害怕被发现一样。 此刻,他的双腿还在微微颤抖,心脏也在“砰砰”的激烈跳动。 好在天已经黑了,他站着的地方,行军帐篷的一角,正好遮住了一部分的篝火的火光,让他的下半身隐没在阴影里,才没让他出丑。 柏卫国自己清楚,这不是因为害怕,害怕的情绪在他随着部队开往南疆的路上,在那发着枯燥的“哐当”声的闷罐火车里,就被他一点点的丢掉了。 现在他会有这些生理反应的原因是因为激动,他不知道,他的这个状态,是因为肾上腺激素的急剧分泌引起的。 看着排列在他身前的突击队员,站在面前的两排士兵那一张张年轻带着稚气的面庞,柏卫国再次稳了稳心神,开始做最后的强调。 “我们突击队的任务,是冲上高地,清剿高地上的残敌。在我方阵地的压制火力会为我们提供支援,一旦与敌人发生接火,要注意战术动作不要走形!发起冲锋的时候不要停顿,不要犹豫。 只有在运动中,敌人的子弹才不容易打中你们!不要想往后退,跑得再快也跑不过子弹的速度。只有冲上去,干掉他们,才能让危险远离我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 “大点声!” “记住了!!!”突击队员们发出震天的呐喊。 柏卫国这已经不是在做战前动员了,战前动员在两天前,师长、师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和团长、团政委他们就来他们战前训练的驻地做过了。此刻,部队马上要出发,柏卫国在做最后的强调。 连长林保田在刚才临时召集的干部碰头会上,特意叮嘱柏卫国他们这些排长们,要稳住手下这些兵们的心神,特别是那些才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蛋子们。 这些十八九岁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蛋子们,说到底还只是些孩子,尽管柏卫国自己也才十九岁。 柏卫国在做完最后强调之后,下令检查武器。连同正副突击队长,这支小队伍一共是二十二个人,携带的武器却是火力强大。 整支突击队带有三挺56式班用机枪,一支40火,十八支56式冲锋枪。另外每人都带着四颗82式手榴弹,柏卫国除了56式冲锋枪之外还带着一支54手枪和一把56半自动步枪上拆下来的三棱枪刺。 考虑到这是部队第一次参加实战,柏卫国异常谨慎,要求突击队里,除开机枪手之外,包括机枪副射手和火箭筒手在内,每人都带着冲锋枪。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队长高远,他只带着他随身配发的一支67式微声手枪。这让柏卫国心里暗自嘀咕了好一会,在前线,这********有个屁用。 柏卫国把突击队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小组由他带着李滨、刘卫红、马旭宾等八个战士组成,携带一挺班用机枪。第二小组由副排长一班班长田二娃带着八个战士,也同样带着一挺班用机枪。 第三小组只有三个人,一名机枪手和一名火箭筒手,另外还有一名战士背着步话机,既充当机枪副射手也充当40火的副射手,同时还兼任通讯员,他们三个跟随队长高远一起行动,充当火力支援。 以一名战士充当机枪副射手,同时充当火箭筒手的副射手,是柏卫国临时的举措,目的就是要加强突击力量。象这样搭配的话,他带领的八个人,就能组织出两个三人的战斗突击小组和一个三人的火力支援小组,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优势。 另外,火力小组还要兼顾排障,也就是万一敌人前沿有雷区的话,他们要用携带的排障带进行爆破,为进攻小组开辟一条通路。
当然这样做也有缺点,那就是这个既充当机枪副射手又充当火箭筒手副射手的战士,在携带机枪弹药还是火箭弹的选择中,只能带一种。 柏卫国的选择是带机枪弹药,火箭弹只有射手自己随身携带的三发,这显然有些少。所以,柏卫国又指派了另外三个战士,帮火箭筒手各背了三发高爆火箭弹。总计十二发火箭弹,柏卫国估计应该够了。 战前制定的战斗的安排是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接近敌人965高地的阵地附近,在距离敌人约八十米的地带潜伏,在第二天拂晓前,在炮兵对敌人实施的十分钟炮击结束前发起进攻。 距敌八十米,这个距离其实及其危险。 一是这个距离已经近乎担任火力支援的一〇〇迫击炮的炮弹爆炸半径,二是因为是山地,敌人的阵地在上方,而我军在下方。炮击过程中,山上崩塌的碎石崩下来,很容易对自己人造成误伤。极端情况下,都不排除他们被自己的火炮击中的误伤情况的发生。 而选择先打地势高的965高地,是考虑在夺取965高地后,再对902高地发起进攻,就具备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同时万一敌人反扑,守卫起来也容易一些。要是先打902高地,就会遇到965高地上敌人居高临下的火力压制。 按照高远的意思,是埋伏在大约一百米的地方,会相对安全一些。可柏卫国执意要靠近一些,他觉得仰攻本身就处在不利位置,必须在敌人躲避炮击,离开表面阵地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占领表面阵地,把敌人堵在屯兵洞和坑道工事内,然后逐一将他们拔除。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冒点险也值得。柏卫国的意见得到了连长林保田的大力支持,上报到团里之后,也得到了团部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