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军事小说 - 我们的世界大战在线阅读 - 435老师学生一个样

435老师学生一个样

    这一边,还算安全的日本指挥部内,三井孝宫依依惜别送走了山口次郎。那一边,张建军从炮队镜内,看着自己强大的炮兵,凌辱着平壤城内的日本守军。

    在刚刚修建好的一节铁路上,巨大的两节车厢中间,巨大的火炮减震结构上面,是一门高高扬起自己炮管的大明帝国3oo毫米口径列车炮。

    大明帝国可能是世界上拥有列车炮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81o毫米口径巨型重炮。

    那种巨型列车炮同样也是架设在火车上的,而且是同时架设在几条平行的铁轨上的——显然,一列铁轨的宽度是不够的。

    3oo毫米口径的列车炮,是大明帝国装备的最多,同样也是性能相对来说比较均衡的重型支援型火炮。

    这种火炮拥有很远的射程,并且射也还在让人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比起那种片面追求口径的,类似炫技一般的大口径火炮来,它显然考虑作战性能更多一些。

    如果不受干扰并且用娴熟的士兵cao作,这种同样体形庞大的火炮可以用4分钟左右一的射,攻击它瞄准的目标。

    相对来说,这种射已经算是非常恐怖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快的射,让这种火炮比起更大口径的支援型火炮来,更受指挥官的青睐。

    比起真正投送炮弹的重量来,它甚至比那些6oo或者更大口径火炮更多,也正因为如此,它成了大明帝国为集团军配置的标准火炮。

    吊车正在把炮弹吊装到这门3oo毫米口径列车炮后面的列车上,那里有一个存放炮弹的专用弹药架。

    而这个弹药架上的炮弹,刚才已经被半自动的“装弹机”给推进了这门大炮的炮膛之内了。

    两侧的炮兵这个时候已经闭合了炮闩,并且让火炮缓慢的向着刚才已经固定的射角度抬起。

    毕竟是轰击二十几公里之外的目标,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必要瞄准,他们只要按照来自火炮校正观察哨提供的数据,略微修正自己的射击参数,就可以了。

    “35度33分!停止调整!”观察着火炮旁边的射角刻度,负责射角度的军官大声的对自己的长官喊道。

    火炮在这个被修正出来的射角度固定住,然后所有人都已经用专用的耳机盖住了自己的耳朵。

    即便是如此,耳机里面,耳朵眼里还塞着棉花,才能保证在开火的时候不让自己的耳朵被怒吼的大炮残废掉。

    当然了,更多的士兵是要在射之前远离的,他们在远处用手捂着自己的耳朵,眯着眼睛看着这门火炮射的情景。

    “轰!”巨大的爆炸先在炮膛内开始,然后耀眼的火焰就从这门大炮的炮口喷涌而出。这火焰颇有一种遮天蔽日的味道,翻滚的浓烟带着风吹拂着周围所有人的脸。

    炮膛内的炮弹这个时候已经被打了出去,用越音的状态,飞向远处平壤内的目标。带着划破空气的声音,这枚炮弹很快就会在目标附近从天而降。

    然后,在敌人的阵地上,会腾起一个巨大的黑色的蘑菇云。这朵黑色的云翻滚上升,带走周围所有的生命。

    用rou眼就可以分辨,这个巨大的爆炸并不是15o毫米口径的火炮,或者2oo毫米口径的火炮打出的炮弹创造的。

    然后在翻滚的烟雾已经很高很高的时候,爆炸的声音才随着空气传播过来,和其他大的小的炮弹爆炸的响动混在一起。

    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火药的气味,让人呼吸都觉得不那么舒服。张建军看着这些炮弹如同一堵幕墙一样在敌人阵地上翻滚,脸上不带着一丝表情。

    他的部队已经比邻居第2集团军慢了,这已经让他高兴不起来,更何况横在他面前的,还是一座这样巨大的城市。

    比起在野外纵横驰骋来说,张建军很反感进攻对方严密设防的城市。这种进攻作战成果很小,往往却代价很大。

    可是战争就是战争,由不得他喜欢或者不喜欢。他是一名军人,根据作战任务,他只能执行进攻平壤的命令,并且用一切办法攻占这里。

    “炮击什么时候结束。”双眼并没有从炮队镜上挪开,张建军问自己身边的参谋长道:“步兵的进攻什么时候开始?”

    “炮击停止之前,2个步兵师的前锋部队,就会开始进攻。”参谋长开口回答道,他对作战计划内容记得非常牢,这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然后他就继续介绍道:“然后炮兵会延伸射击,步兵随着炮火前进,扫清外围的日本守军。”

    听到自己的参谋长这么说,张建军从炮队镜上挪开了自己的眼睛:“让炮兵们继续轰击!阻断对方的增援!我要先在平壤市区内打进两个楔子!”

    攻坚战无非就是几种办法,一种就是从外围一层一层的推进到最中间去;另一种办法就是先从一个方向突击,然后逐个扫清附近的区域。

    两种办法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缺陷,在取舍过程中,完全看指挥官当时面临的情况,还有自己的喜好与选择。

    张建军这样选择,是因为他想要更快的结束平壤之战,继续南下占领朝鲜南部地区。毕竟还有一个第2集团军在和他比度,让他不得不考虑进攻的效率。

    另外,就是从平壤外围一层一层的打到中心去,并不能挥大明帝国的武器装备优势——那是一种过去的围城战法,张建军认为已经是过时的选择了。

    当然了,如果不是为了赶时间的话,采取逐层进攻的办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损失,多少能够让基层部队少死一些士兵。

    可惜的是,不管是杨子桢还是张建军,两个人都不是那种怜惜自己手下士兵的指挥官。他们更注重的是战争的整体结果,这一点也同样是师承自现在还在东南半岛上指挥战斗的王珏。

    而王珏,这个时候也在不顾损失,向荣市中心突击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