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龙首坝决堤
众鱼户听罢宋寒的话,心中登时一喜。 原先张宁宇在任之时,每年要上缴三成的收成,再加上的手下鱼工的工钱,赚到口袋里的本就不多,而如今宋寒一上任只要一成的获利,这着实让他们信息非常。 看着众鱼户的表情,宋寒心中微微一笑,鱼捕业利润极大,纵使只有一成的获利,每年也有十余万赤金可拿,而他之所以不收取更多的获利,是要这些鱼户安稳下来,因为今后,他根本无暇顾及到这些鱼户。 “宋大人真是体恤我等鱼户之辛劳,我等再次多谢大人了,这是一点小礼物,还望大人不要嫌少,今年的收成我等几日以后会亲自从后门送到大人府上。”这时老者微微躬身,将一个偌大的熟铜巷子摆放在宋寒的面前。 看着眼前的熟铜箱,宋寒伸手打开,只见其中玉石珍宝不计其数,在最上方还有十余张一万两赤金的金票。 这一箱的东西,足足可以兑换几十万赤金! “好!”宋寒这时微微点头:“记住,你等只需遵纪守法,鱼捕之事我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闹出大事,便是我也帮不了你们,知道吗!?” “是,大人之言,小人铭记在心”这时在场的鱼户纷纷应道。 “好,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我便离去了,我在此处若是被有心人知晓,又是许多麻烦”宋寒这时淡淡的说道。 “小人恭送大人”这时众鱼户纷纷行礼。 见到这场面宋寒抓起熟铜箱,身形一掠,登时消失在豪宅之内。 回到万象庄,只见白菲此刻正坐在院落中,仿佛在等着宋寒回来一般。 “正好,你明日差人将这些事物换做赤金,存放在库房之中”宋寒这时将熟铜箱子放在白菲眼前,开口说道。 “大人真是好本事,今日头天上任便带回如此之多的财务,日后庄子必定会蒸蒸日上”白菲此刻开口夸赞道。 “丞相既然赠给了我庄子,我必然需要将庄子经营好,每年有贡奉上缴这才像话”宋寒这时淡淡的回应道,随即转身,向着自己的卧房走去。 看着宋寒的背影,白菲美眸之中闪过一丝疑惑,从眼前这个少年的身上,她并没有看出丝毫的骄傲,相反却发现宋寒对为官与金银之事反倒是看的格外轻,一时间白菲也无法看透宋寒的心思。 …… 次日,张宁宇的尸首被人发现在小巷之中。 张宁宇虽为朝廷命官,但却是个芝麻小官,再加上此次事情与上次一般发现的人极少,尸身之上真气消散无迹可寻,也就成了一庄无头公案,再加上此地又是京都,衙门的府尹也害怕上面责罚,顺势便将此时压了下来,一时间,一位朝廷命官死于天子脚下,竟是如泥牛入海,再无音讯。 十余日之后,宋寒正在房间内修习太上混元经,在体内真气的不断循环中,一股如江河决堤的感觉从丹田之内传来。 这便是突破的前兆! 但是宋寒此刻却并不急于突破,虽然他对实力的需求非常之大,但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此刻沉心静气,巩固真气,以求厚积薄发。 砰砰砰…… 这时房门一阵轻微的响动,宋寒闻声缓缓睁开双眼,开口道:“进来” 房门打开,白菲这时手持一封书信来到了宋寒的面前说道:“大人,丞相托人来信” “哦?丞相来信” 宋寒这时缓缓起身接过白菲手中的书信,展开读了起来。 书信纸上所写,是关于云轩城因连日大雨,城外龙首坝决堤的事情。 云轩城处于京都南方,其中水源丰富,有塞北江南之称,而龙首坝便是当地最为巨大的一处堤坝,龙首坝决堤,当地必然洪涝严重,这时正值深秋,天气寒凉,若是此时延误些时日,便会有大片的居民被冻死,这时正是他水部的用武之地。 “看来,这是一次偌大的机会!”宋寒这时看着手中的书信低声说道。 正在这时,一声尖锐的声音外面传来:“水部郎中宋寒接旨!” 闻声,宋寒心中一喜,赶忙走出房门,只见殿试时遇到的高公公此刻手持拂尘,身后的两个宦官手中拖着一副木盘,木盘之上一间橙黄色的圣旨摆放其上。
见到高公公,宋寒连忙行礼。 “因深秋连日大雨,导致云轩城龙首坝决堤,朕感灾民之苦,特派水部郎中宋寒前往云轩城修补堤坝,务必在入冬之前完成此事!钦此!” “臣宋寒,接旨!”宋寒这时缓缓起身,将圣旨接入手中,随即缓缓站起身来。 见到宋寒,高公公这时笑道:“宋大人,这十余日不见,您倒是风光了许多啊,这一处偌大的庄子,想必不便宜吧” “高公公哪里的话,宋寒能有今日还要依仗高公公当日给了在下一个好位子”宋寒这时微微笑道,同时转身对着白菲使了个眼色。 白菲看到宋寒如此,当下会意赶忙退了下去。 “宋大人当真是好运气,上任不足一月,就遇到这般办事情,若是此时做的漂亮,可是颇有功绩啊”高公公这时开口恭维道。 闻声,宋寒知道高公公的本意。 历来宦官宣旨,官员都有好处,一来拉拢关系,二来是买一些圣旨上没说的信息。 这时白菲也将三百两赤金送了上来。 见到赤金,宋寒微微一笑说道:“高公公此行辛苦,这时一点银钱,不成敬意” 闻声高公公登时一阵jian笑,开口说道:“瞧我这脑子,差点忘了告诉宋大人,皇上还说了,您这次修补堤坝,若是有下属不服,您可以先斩后奏!” 闻声,宋寒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果然,这个宦官还隐藏了一些最为重要信息,等着自己花钱来买。 “多谢高公公”宋寒这时开口笑道。 “咱家便在这里预祝宋大人马到功成了”接过赤金,高公公笑道。 随即转过身子,与同行的宦官一同离开了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