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争锋在线阅读 - 0153章 生意那些事

0153章 生意那些事

    李家没来这是让李定方有些郁闷,他不知道李家在想着什么,他对商业虽然不甚了解,但还是可以看出这里面的巨大利润的,绝不逊于那种琉璃的买卖,因为那种琉璃杯是有局限性的,几乎就是一次品,而这红薯却是消耗品,可以一直销售的。

    他不懂,所以他也不需要懂了,因为他已经决定把这件事交给了田家。

    李家只是他心里最合适的选择,却不是唯一的,田家自然也可以。

    或许是上次在和李家的交锋中吃了哑亏的缘故,这次田家显得极为的迫切,他们是不缺钱的,上次也没有损失多少钱,但是生意的市场份额被李家夺了是极大的损失,对田家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他们给李定方开出的价格开始是三两银子一石,李定方觉得这或许还值得合计合计。

    红薯这种东西,并不难种植,生长条件并不苛刻,甚至十分简单。极其抗旱。

    但徐光启当时引进红薯的时候,并没有多么详细的注解,或许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所以造成了一种情况,便是许多红薯种了下去,结果一半的发不了芽,再加上还不懂得施合适的肥,也没有去除顶端优势来增产,成活率可想而知。

    但饶是如此,一亩红薯的亩产也可以达到近十石,比丰收年份中水稻小麦的亩产还要多,也是十分难得的,而且味道又极好,随意也能挣得不少,由此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红薯价格高,种下去又指不定能发芽,于是百姓们都选择将大部分卖掉,只留下少的部分继续种植。

    这种情况知道康熙年间才解决,派人特地研究了这种作物的生长规律,得出了选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发芽率,成就了康乾盛世。

    三两一石便几乎是以前甘薯的价格,但是如此大批量的甘薯,田家也能出上这个价格,就确实是很有诚意了。

    李定方觉得用收入分成的方法比较好,这样盈利会更多,只是,宁致远让他尽早脱手,不要牵扯过多。

    这又是一件很郁闷的事。

    他和宁致远说红薯的处置问题的时候,宁大官人说一切由他,留下几万石的种子,其他的尽快脱手便行了,话语中没有提一句卖与谁,给了李定方足够的自主权。

    李家只是李定方自己开始的选择,与宁致远无关,已经让他郁闷了一次。

    最后的结果便是二十五万石的甘薯以七十万两的价格卖了出去,卖与了田家,或者说,以田家为首的许多商人。

    李今是听闻这个消息,脸色如常,该做的事情依旧进行,似乎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心中实在是惋惜。

    田家和李定方关于那件事纠缠了许久,直觉让她猜到对方可能是想和李家合作,看在自己未来夫君的面子上,但是她不能这么做,有些事就是这样。

    自上次将田家烧制瓷器的人挖了过来,而且李家布庄又以绝对优势对田家的反击占了上方,田家虽然一时忍气吞声,暗地里做的动作却不小,其中联合江浙商人便是很重要的一项。

    恩,李今是对这些本不以为然,商人重利是自古以来万年不变,所以自己没有触犯到别人的底线,那些商人脑子进水才会联合对李家下手,吃力又不见得讨好。

    但宁致远种出的这么多甘薯,这事....着实出乎了她的意料。

    以李家一家,是绝对不会独自买下这么多甘薯的,这里面有巨大的利益是不错,但是危机也大。

    粮食的事情,向来便是重中之重,产量如此反常的甘薯,想不引起圣上和朝廷的注意都难,李家若是独自接下了,便是众矢之的,怀璧其罪了,田家够聪明实际也够凑巧,召集了江浙许多零散的商人,这个问题或许便不大了。

    这些商人是江浙一带与外界的纽带,朝廷对付三两个可以,若是全部针对,江浙便乱套了。

    商人地位低是不错,但却是十分重要。

    但李今是又觉得,就算自己买下了全部的甘薯,危机也没有卖给自己甘薯的宁大官人这般大,她觉得宁致远实在不应该是这么....愚蠢的人。

    她很疑惑,但她无计可施,木已成舟,她现在能做的,便是将瓷器生意好好经营,扩大,然后,再向别处发展,如果她还没有嫁出去的话。

    宁夏卫,宁大官人看着李定方写来的信,若有所思,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李定方将红薯的去向及江南一带商业的大致情况说了一遍,包括了李家和田家的争端,让宁大官人心中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恩,应该是坏点子。

    关于李家的决定,因为宁致远并不清楚李家的处境,所以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们,但既是如此,也方便了他行事。

    只是李家担心的事他早已明了,看待崇祯宁致远也不是靠着那些没谱的后世知识记忆,但通过这么些天来,他也知道崇祯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史书上还是有些相似的,有意无心,就算他很眼红,也不会强取豪夺。

    更何况他也不是没告诉崇祯。

    早在他宁夏红薯收成时候,他便给崇祯递了折子,详细地说着是要推广这种作物,其中包括有选种的方法,种植的月份和生长条件,只是没有施肥和去顶,总归是要有所保留的,当然更多的说的便是他自己花了很大的代价才种出了这些作物,很辛苦,一定能让大明中兴,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中兴这个词,让崇祯兴奋了许久,而这甘薯的收成,也让他兴奋了许久,但残酷的事实再次打击了他,他清楚这推广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至少需要几年的周期,而土地大多被商人富户和朝廷官员占有,而且他的命令下达下去却大多敷衍,他一个皇上也不能自己每天去地里监督种地,于是打算先物色一个好的人选,徐徐图之。

    也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