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清,坑你没商量在线阅读 - 120.土官流官

120.土官流官

    明末的青海,并非王烁想的那样,理所当然都属于明朝,而是各种势力混杂,情况相当复杂。

    青海属于明朝直属的地方,与现代的中国地图差距甚远。

    东面从庄浪往西,到青海湖东面,也就是海东,南面至柴达木盆地,北面至祁连山脉,与甘肃搭界,大致这块地方,属于明朝西宁卫所有。

    青海湖以东,属于蒙古厄鲁特部固始汗建立的汗国。固始汗坐镇西蕃,也就是现在的西藏拉萨,海西的青海部分,则由他的十个儿子分别统领,号称十台吉。(蒙语,太子。)

    另外,青海许多地方还有吐蕃藏人的势力。他们名义上归属明朝朝廷,实际各成势力,崇尚佛教。各地有名的喇嘛庙里的,受过朝廷封号的活佛,往往也是最高权利的拥有者。

    除以上两个大些的势力,青海还有少数回鹘,萨拉等民族,散居在各地,影响甚小,不足为虑。

    西宁卫直属的这些地方,多以汉人或者是汉化了的少数民族为主,靠种地为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便是戍卒。

    戍卒多随军征战来到这里,然后便在这里娶妻生子,定居下来。戍卒制度是明代军队的基本军制,全国基本一样。

    明军制规定,戍卒以戍所为单位,在其驻防地附近居住,国家划拨给予部分土地耕种,用于生产戍所所需粮食,剩余归耕种者家属所有。

    戍卒组成的家庭,每户必须出一人组成军队,是谓戍卒,一所大致一千户组成,故戍所指挥官往往被称之为千户。

    戍卒是世代相传的,倘若有一户后代没有男丁,则需从祖籍过继男丁,或者重新迁一户有男丁的过来替换。

    西宁卫直属卫所是六个,也就是六个千户,散布于西宁周围,主要用来保卫西宁卫直属地的安全。西宁城内设指挥使,兵备道,这些机构都随着戍所的戍卒,被马爌调往肃州了。

    一般其他同类的卫所是五卫,西宁多出一卫,足见西宁的重要性。

    在西宁卫城的北面和西面十几里到几十里不等,还有一道城墙,称作边墙。

    边墙大致由大通以北的娘娘沟,老虎沟,向西南延伸,经元朔往南直达柴达木,与长城一般,将西宁卫保护起来,每隔几里便建有烽火台,用来防御外敌入侵。

    守卫这道边墙的,还有四个卫所,称外四卫,均匀分布在边墙附近。

    这四个卫所不直属西宁卫,但归属西宁卫指挥。

    意思就是,遇到外敌入侵时,外四卫有点燃烽火台报警和首先阻止敌军进攻的职责,西宁卫有派军支援和组织指挥抗击敌军进攻的权利,但没有随意调离外四卫的权利。

    故而,马爌与林日端从青海抽兵保卫甘凉,只能抽走西宁六卫,却没有权利调动外四卫。

    鲁文彬进犯西宁卫,西蕃的固始汗曾传信给祁廷谏,愿意派海西的十台吉出兵帮他。

    祁廷谏却没有答应,即便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也没有求救于外四卫的戍所,可见他民族意识还是很强的,内部之争与外敌入侵分的十分清楚。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和品格。

    除却戍卒的势力,西宁卫明朝廷直属的,就是土司了。

    土司制度是自秦汉时代就有的。

    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朝廷因为路途遥远而无法实施直接管理,就按照势力大小,分封不同的官职给这些势力的头领,是称土官。

    由土官代替朝廷,管理地方,镇压叛乱,必要的时候出兵帮助朝廷正规军抵御外敌入侵。

    土官只是个空衔,不拿朝廷的俸禄,但权力却不容小窥。

    土司势力范围之内的土地,属土司私有,百姓也是他的私有财产,而被称作农奴。

    土司养有私兵,称作土兵,大的土司拥有土兵四五千,小的也有几百几十人,是真正在自己势力范围内掌握生杀大权的土皇帝。

    朝廷采取怀柔政策,由着他们胡作非为的时候,他们就认朝廷是爹,也多少的给这爹个面子,交点税,点个卯。

    朝廷不由着他们的时候,则联合起来抗捐抗税,甚至赶跑朝廷委派的官吏,灭掉朝廷的军队。

    自古以来,历代朝廷想尽办法,也治不了这些土司。

    明代曾多次强制在土司的地界上认命官吏,因认命的官吏不是世代相传,可以随时更换,史称流官。

    这强制认命流官管理的办法称作改土归流。

    朝廷改土归流,无非是试图真正统治这些地方,但土司不配合,农奴只听土司的,否则性命不保。

    结果,就是认命的官吏拿着银子也顾不到人手,饭都没人敢卖给他们,只能哪儿来的滚回哪里去。

    故而,胡琏器会预计王烁不敢对这些土司怎么样。朝廷都没有办法,你一个小小千户,几万军队,就能把这些土司都制服?做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