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畅游时空在线阅读 - 【065】 大佬驾临

【065】 大佬驾临

    自从上次献丹之后,李世民就赏赐了逍遥子宋灵云道长一处道观,被宋灵云命名为【青宁宫】。这本来是一处前朝高官的宅子,改造一下,就成了一处道观。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再加上长孙无忌的捧场和宋灵云自身积累的声名,自然有溜须拍马之人趋之若鹜。

    但是宋灵云知道,这些上门之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份量,朝中大佬虽然送上礼物,但是却一个也没有来,对自己的计划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宋灵云自从第一天开观以后,显现了一番法术。剩余时间就闭门谢客,一副大隐于市的清修样子。

    四个月过去,宋灵云这段时间一直在利用唐朝的技术来发展科技。

    “民以食为天”,古代以农为本,最为重视的莫过于农业了。宋灵云就准备以农业做为突破口,先解决唐朝百姓的吃饭问题。

    提高粮食产量,主要在于农田水利、种植技术和粮种三方面,当然,天时地利不在其中。

    宋灵云这次特意带来了自己在小世界改良后的玉米、小麦、土豆、红薯和水稻种子。

    现在宋灵云在【青宁宫】搭建了一座暖室里面分别种植了一些小麦、玉米、土豆、红薯、水稻的样本,最近就到了成熟的时间了。这个是宋灵云特别控制的。

    【青宁宫】足足有数十间房子,超过二十亩的面积,自然不会只有宋灵云一人了。这座道观在李世民赐给宋灵云的时候,就附带赠送了39位道士仆从,380亩良田。不过现在人口紧张,这个需要宋灵云自己找佃户种植。

    为了种植因为人口剧减而荒芜的土地,李世民给全国的自由民都分配有土地,宋灵云短期内很难找到种地的佃户了。

    暖室之中的粮食由6位擅长农事的道士奴仆专门看守,其中有两位宋灵云早就知道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安排的耳目。

    土豆和红薯还好说,小麦、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早就被看守之人估计出来,上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了。

    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大概为亩产一石,折合到现代来讲就是一市亩334斤左右。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根据探子禀报的消息,宋灵云种植的五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的产量足足超过亩产1000斤,换算为唐代计量就是亩产三石,是原来的三倍。而可以估测的水稻也差不多,玉米到不好估测。

    这个时代农业的重心在北方,小麦为重中之重。如果宋灵云的粮食可以推广,大唐的粮食产量立刻就可以提高三倍,带动的各种其它好处更是超过五倍都不止。可以说,这就是国本。

    很快,随着粮食成熟期的临近,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坐不住了。找了一个借口,就是庆祝长孙皇后身体好转,再加上给太上皇李渊祈福,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摆架【青宁宫】。

    宋灵云头天就得到消息,暗笑一声,这两个老狐狸终于按捺不住了。

    第二天,整个【青宁宫】一大早就忙碌起来,洒扫宫室,黄土铺地,然后就是数百左千牛卫的士兵前来负责安全事宜。

    大约早上九点半,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太子李承乾和一干朝中大佬一起来到【青宁宫】中。

    宋灵云自然大开中门迎接,带着大家参观整个【青宁宫】。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宋灵云把整个【青宁宫】都转了一遍才来到西方种植几种粮种的暖室。

    好在李世民养气功夫够好,就那么面带微笑的任凭宋灵云引领着闲逛。

    看到眼前造型古怪的暖室,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眼中精光一闪,长孙无忌装作好奇的开口对宋灵云问道:“逍遥子道长,这是什么建筑啊?”

    宋灵云装作高兴的笑着对长孙无忌说道:“这是本门前辈历经千辛万苦自数万里之外带回来的四种粮食,还有经过数百年改良的小麦。相较于现在种植的各种粮食,产量最少提高三倍以上,最高超过十倍。”

    影帝李世民顿时先是震惊道:“这是真的吗?”然后就是一幅狂喜的样子,继而严肃的对宋灵云道:“道长,这个可不能乱说,这可是事关天下万民的大事啊。”

    宋灵云也严肃的发誓道:“如有妄言,天地共罚,形神俱灭!”对于修行者来说,这几乎是最恶毒的誓言了。

    长孙无忌马上接口道:“恭喜陛下,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真如逍遥子道长所言,从此天下无饥矣!”

    李世民摆手道:“口说无凭,我们进去看看。”

    房间很宽敞,大约有六分地,由三间房子拼凑而成,五种作物各有一分地的种植面积。

    看着金灿灿的小麦、玉米和水稻,李世民和一干朝中大佬都双眼放光。

    由于这些作物都已经成熟,在宋灵云的指导下,李世民和朝中大佬亲自动手,割麦的割麦,挖红薯的挖红薯。

    比如,皇后和太子李承乾就干简单一些的掰玉米,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割小麦。房玄龄和杜如晦很机灵,直接去收割水稻。所以一干军中大佬如李靖、程咬金等就只好挖土豆和红薯了。结果,宋灵云和一干道士反而插不上手了。

    看着大家兴高采烈的干活,宋灵云却没有感到一丝的不好意思,只是觉得自己现在是不是应该做几个小金人,一人一个。

    站在这个叫做起居注的家伙面前,只见奋笔疾书:贞观二年二月七日,帝与群臣…。一串长长的名单……

    反正就是在记录这个肯定会名传千古的事件,而古往今来比起把粮食产量提高3~10倍的功绩的事情也不多,怪不得大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这是为了身前身后名啊。

    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五分地远远无法发挥出大家的战斗力,一刻钟不到,整个活动就宣告结束,大家意犹未尽。

    战果是辉煌的,一堆土豆,一堆红薯,一堆玉米棒子,还有两个小草垛,垛着小麦和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