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明末,从草原崛起在线阅读 - 第265章 大明依然坚挺无比

第265章 大明依然坚挺无比

    第265章大明依然坚挺无比

    银行的存取业务开通后,每年高达一成的利息,确实让许多地主士绅都心动不已,尤其是刚搬到大同来的武官们。

    这些武官虽然给了个官身,但却没有实职,也就没有俸禄,一大家子每日坐吃山空,不但没有丝毫收入,银子还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哪怕家大业大,一个个也早就愁坏了,所以立即就响应了号召,纷纷到银行开户,存了一笔银子吃利息。

    各地的士绅地主们虽然不敢多存,但也都拿出来了几百上千两银子存入了银行,一来是想尝试一下一年后是否真能拿到利息,二来就当是给华国纳投名状了。

    虽然大家都存的少,但架不住人多,加起来也让银行在短时间内吸纳了三四百万两的存款,加上商部在各地的商铺也开始营业,只收取纸钞,拿着纸钞又随时可以去银行兑换元宝,渐渐的众人也不再排斥华钞。

    毕竟相比起银子铜钱华钞确实要方便多了,加上要凑够五两面额才能兑换元宝,各地的挤兑风波也慢慢消失了。

    无论百姓,还是士绅地主和小商小贩们,手中多或多或少都囤积了一些华钞。

    华钞的信誉稳定后,各地的分行这才开始回收铜钱,回收来的铜钱则全部运往工部作坊,铸造大炮。

    经过几个月的忙活建设,工部也渐渐走上了正轨,一座座简陋的工坊在大同西郊的工业区里拔地而起,附近比较容易开采的几座铁矿铜矿和煤矿,也都直接收归到了工部名下。

    明朝的钢铁冶炼技术,灌钢法已经非常发达了,对这方面林锐也不太懂,所以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让工部扩大规模,完善奖励激励制度。

    比起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就要省事儿多了,秋收过后,只是花了半个多月,各地就将人口统计完毕,每个州县分别成立了二十到三十个不等的生产队。

    除去城里的人和地主士绅,三郡共有人口两百余万,足足成立了600多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最多不超过5000人,最低也有2000人。

    每个生产队下辖若干个不等的生产小组,每个生产小组多的有四五百人,少的一两百,人均基本都能达到三四亩地。

    林锐也从野战军中退役了600多名老兵,前往各个生产队担任预备役军官。

    工部也抽出了一部分匠人,来加班加点的打造各种农具,运往各生产队赊给百姓们,耕牛也从草原各部落购买了上万头。

    林锐对农部的要求是明年春耕之前,所有的生产队都要做到每户一副农具,五户一头耕牛。

    入冬后,统计调查局也开始派出夫人们前往各地统计,虽然每个州县都只派了一人,也不知道她们统计些什么,可对各地官员和士绅的震慑力还是相当大的,都不敢掉以轻心。

    关键是这些统计的夫人神出鬼没,在亲卫和护卫的保护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来了也不和文官接触,这里看看,那里问问,然后便走了。

    久而久之,各地的官员和百姓也将这些夫人称之为采风使,也都明白这些采风使就是大王的耳朵和眼睛。

    有了这些采风使将各地的情况如实的上报到统计调查局,然后经过筛查汇总后,也让林锐对各地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随着生产队的初步成立,加上今年又大获丰收,以及各地的商铺将粮食盐巴的价格也稳定了下来,让前阵子动荡不堪的大同宣府逐渐安稳了下来。

    各地的士绅地主也像是认命了似的,不再惦记那些土地,开始将精力都放到了自家的店铺上,地方上的事务,也全部被各生产队的农政官和预备役军官,司法官等接管了过去。

    当地的士绅也只能在自己家族内还说得上话,但权威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家中的许多家丁奴仆也都选择脱离了奴籍,加入了各个生产队。

    甚至就连城中的一些小商小贩和客栈酒楼里的小二伙计,都放弃了城中的营生,选择加入生产队去种田。

    对于生产队成员的划分,林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是普通的百姓,反正只要愿意加入,无论任何人全部按照规定来分田,没有房子的则分块地自己盖,唯一的要求就是田地不能抛荒,要按时交纳租粮,达到要求的男子,每年要参加半个月的集训。

    这使得各州县分化成了两类人,一类人是负责劳作的各地生产队,一类则是地主士绅和城里面的人。

    华国这边的新政暂时告一段落,卢象升的新兵招募同样也接近了尾声,而多尔衮也基本摆平了朝鲜各道,只剩下朝鲜水师仍然拒不归顺。

    牛嫂也赶在大雪前,带着人马和各部落的勇士返回河套,只是让王朴带着一万多明军降卒留在了宁夏驻守。

    这次攻打宁夏,可以说简直是一点压力也没有,大军轻而易举的就将所有回回部落全部灭掉了,女人和孩子也都分给了参战的蒙古各部落。

    至于宁夏总兵和各卫所的武官,根本就没反抗,直接就投降了,林锐暂时也没精力在治理宁夏,所以也就让那些武官保持原状,只是让王朴留在了那里主持大局。

    这也是宁夏的武官这么干脆投降的原因。

    可以说这个冬季除了中原的各路反贼俞演俞裂,整个大明的北方都比较平静,无论是华国大明还是伪清,都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不刚过完年,林锐就开始下令户部和后勤部,向紫荆关运输粮草,工部的各工坊也加班加点的打造兵器甲胄,各生产队的预备役也整整cao练了一个冬季。

    而京城的崇祯和卢象升同样也没闲着,在察觉到华国开始向紫荆关囤粮后,卢象升也是一边加紧练兵,一边督促工部,同时也开始排兵。

    不但将曹变蛟调回了京师,还将刘泽清和高杰派往了居庸关,将吴三桂也调回了京师。

    对此吴三桂还巴不得,毕竟夹在居庸关,到时候华军若来攻,降与不降都是一个难题,还不如离开居庸关静观其变。

    何况他的关宁铁骑全部都是骑兵,窝在狭小的居庸关,简直就是自缚手脚。

    崇祯皇帝则是不断的催促江南各地将练饷和去年的秋税,尽快押解至京。

    如今中原各地糜烂,湖广和四川的税收,也都只能经长江运到江南,然后走运河运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