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回京
就在大军回返汴梁之际,大宋朝堂之上也对此次大军的封赏展开了争议展开了争议。 主要是在狄青前往岭南之前,侬军已有成就基业之势。活脱脱的有一个李元昊,但是狄青平定叛乱的速度太快了,虽然有着张忠蒋谐的失败在前,但是仍给了朝堂上衮衮诸公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主要是连带着整军备战到平定叛乱,再到攻占广源州,扩土两千里。一共加起来也就四个月。 虽然震慑了交趾,平定了岭南,但是吧这有些太简单了。朝堂诸公也由此断定侬智高不过一贼子而已。是以大部分的文官对请封爵位的提议,皆报以反对的态度。 仁宗皇帝见状,便让自己的心腹提成让狄青总领枢密院。这一下仿佛捅到了马蜂窝一般。 枢密院自成立以来,就是文官的天下,何时轮到一个行伍厮杀的莽夫来统领。文官集团仔细一想,狄青也因功而升至枢密副使,若是不给他封爵就凭他此战所立下的功劳也没有什么可以封赏给他的了。 是以文官集团主张加授狄青一些官职,就是不愿意让武勋集团再次的崛起。 整个大宋的武勋集团,在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下,除去少部分手中掌权的武勋,不少武勋已经放弃了生身立命的根本而转向科考。 文官集团绝不允许武勋集团再度兴起。 但是仁宗皇帝妥协了一辈子,此时不知怎的下定了决心想要延缓武将势颓的状况一般。也可能是为了表彰他在位期间第一次开疆扩土的功绩吧。 在两派争斗不休之际开口道:“狄青乃我大宋好儿郎,此战开疆扩土当的重赏。” 这是身为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的韩章开口道:“一介行伍怎配得上好儿郎之词,陛下言过以,依臣来看东华门外唱名当是好儿郎。” “卿言过以,于国有功者都是好儿郎。此战有功之人赏爵赐金。另外依着众卿家之意当给予众士卒如何封赏。”赵祯连忙结束了这个话题,连忙将话题转向了对大军封赏之事。 庞籍出列道:“臣以为,当对战死士卒多倍抚恤,以此激励将士们死战之心。” 一旁的三司使包拯连忙出列道:“新年之初,国库不丰,陛下当谨慎使用。” 重臣议事至下午,赵祯大手一挥,将此战有功将士尽皆厚赏。着令枢密院加以统计,依着惯例进行赏赐抚恤,其余的由他的内库再出一部分额外封赏。 一月后,狄青也带着众将士抵达汴京。在南大营将兵符交还给了赵祯派来的天使。之后就在太监的告知下,明日陛下将于南门外亲迎众将士。 第二日,狄青率一众功劳最高的将佐二十余人向城中行去。刚到城门外便见得赵祯亲自率领百官十里出迎。
狄青连忙下马,众将士也连忙下马行礼。 赵祯亲自将狄青扶起。一挥手让众将士平身。 “尔等此行皆有战功,朝廷不吝封赏。” “谢陛下!” 赵祯也不在意狄青甲胄在身,挽着狄青的臂膀就向着城中走去。 “卿此行辛苦了。” “为国效力,怎敢言苦?”狄青回道。 “不知卿此行可有水土不服等状况啊?朕听闻三军将士有小半都水土不服受不了那岭南的烟瘴之气,卿可有碍否?” “劳陛下关怀,臣无碍。” “战阵之上,多有凶险望卿多多注意。”就这样赵祯拉着狄青说道。 二人说了一些话,多是赵祯关心狄青的话语。赵祯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对狄青道:“时辰不早了,将军且与朕进城。” 说着二人到了马前,赵祯接过一旁侍从手中的牵绳后,对着狄青道:“今日,朕抚将军上马。” 狄青连忙惶恐的俯首在地推辞道:“一介匹夫,怎得陛下如此恩遇?” “卿自是当得的。” 狄青眼见推辞不过去,就硬着头皮上了马。而一旁随赵祯前来的文官个个眼里喷火,恨不得将狄青融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