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调教大明在线阅读 - 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

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

    镇新堡的表现倒是叫黄台吉满意,查大受连夜奔逃,只带自己家丁,连随行的步兵都丢了不要,查大受一走,镇新堡内大乱,如是那守备纠集力量坚持守堡,黄台吉也没有攻堡的兴趣,不过明军大乱之下根本没有人有这个信心守住城堡,当下步兵也是奔逃,第二日蒙古人这边知道了情形,策马追赶,半道上追着大半,一路砍杀,明军近两千步兵逃出生天的怕是没有几个。

    这算是蒙古人自板升一役后的又一次大胜!

    自戚继光,李成梁两人任总兵后,虽然蒙古各部没有停止犯边,但蓟镇方向不敢犯,西北方向明军力量强过蒙古各部,犯边得不偿失,一般都是小打小闹为主,只有辽东这边向来是大打出手,但多半是要亏损首级来换得抢掠物资,明军损失大过蒙古这边的战事很少。

    但自李成梁老迈之后,最近几年与辽镇的战事几乎都是蒙古这边获胜为多,此次又是斩首明军两千级以上,估计明朝那边又是要很是惊慌一阵子了。

    镇新堡这样的坚堡在手,堡中还有几百石粮和不少军需物资,也算是一个蛮不错的收获。

    蒙古人与明军的战事之中很少有破堡和全歼的记录,这一下收获可真是不小。

    当然他们和努儿哈赤比就差远了,广宁一役后八旗兵一路杀向辽西,明军土崩瓦解,几百个堡垒军台无兵敢守,要么跪下剃辫子请降,要么望风而逃,努儿哈赤赶着几万辆小车不停的推,将百万两以上价值的物资不停的推向辽东,加上抚顺沈阳各战事的损失,明朝在辽东二百年的积储为之一空,这才是打草谷的最高镜界,眼下黄台吉几个为着这么一点物资就高兴的眉开眼笑,境界确实不高。

    看着眼前战场,黄台吉挥鞭道:“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把辽阳明军逼出来。”

    对收拾辽镇黄台吉已经感觉意思不大了,以他对明朝上xiati系的了解,现在辽镇,蓟镇,宣府,大同,这些各镇肯定已经宣布边境警讯,明朝中枢会紧急动员起来,了解这一次入侵的规模和程度,同时开始调拨各镇兵马戒备,如果蒙古有破边长驱直入的打算,京师可能也会为之戒严。

    俺答汗两次入侵明朝内地,虽然只在京师附近打转,也是足够叫黄台吉这个曾经与役者之一为之自豪了。

    “这得看我们深入多远,呆的多久了。”卜言台周也并不畏惧,在他身边有不少小台吉和鄂托克们,也是一脸的跃跃欲试。

    土默特部和大明相争多年,这些人都在祖辈叙述的荣光中深信蒙古人的武勇远在汉人之上,辽阳军绝不可能战胜所有的蒙古人。

    “南下,南下。”

    所有人都叫嚷起来。

    ……

    ……

    北虏入侵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京师。

    辽镇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内弃守所有的大宁失地,几天之内,将辽阳镇打下来的广阔地方,拱手让人。

    东西七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这么大的地方,辽镇弃守起来却是飞快,几乎就是迅雷不捷掩耳之势,沿东西境筑成的十几个军堡立刻弃守,将领奔逃,士卒亡命。

    自大明建国以来,还真的从未有过这样的狼狈情形。

    各大军镇与北虏交战,历来是有胜有负,最差的年头是负多胜少,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将领普遍性的不战而逃的情形,辽镇算是开了先河,当然,在很多人诧异惊奇的同时,包括万历在内,没有想到,三十年后,这会是辽镇的常态,举国之力供给辽西,结果培养出了一个个卖盟友专家和飞毛腿将军,现在的情形,不过是几十年后的预演罢了。

    但因是开风气之先,辽镇还是受到举国瞻目,一下子弃数百里地方,虽然在旧边墙一带稳住了防线,辽镇上下的表现还是引发了举朝的愤慨。

    万历严旨迭降,率部先逃的查大受逮捕拿问,张世爵,杨元,孙守廉等相关的大将,俱着锦衣卫前往拿问,杨绍先革职待勘,着辽东巡抚并巡抚督促诸将严密防备,断不允许再出现溃逃现象。

    同时朝中议论纷纷,请李成梁复职一说,甚嚣尘上。

    张惟贤这两年几乎快要淡出人们的视线之外,锦衣卫收敛了很多,人数从暴涨阶段变成削减人手,大致的人数维持在万把人左右,校尉们虽然还是勒索商户,横行不法,但对官吏和有太监勋贵背景的就容让几分,朝中的舆论讥评,果然是比以前要减弱了很多。

    他牢牢把握住的,其实就是自己最看重的东西,随着时间推移,张惟贤对其掌握的越发牢固,只是他做的十分隐秘,因此不怎么为人所知罢了。

    今日万历召见,将逮拿辽东镇将领的严旨颁发下来,包括查大受这个副总兵在内的诸多将领都在逮拿范围之内。

    张惟贤接旨之后,并没有从他可以特许出入的东华或西华两门出去,而是从奉天门再到午门,端门,再打长安左门出皇城。

    在出皇宫的时候,他看到有不少文官站在金水桥内六科廊前交头结耳,神情似乎有所激动,当下心中一动,问道:“去看看那边出了何事。”

    一语既出,自然有人跑去打探,而且还不是普通身份,是曹应魁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亲自跑了过去。

    此人身量渐渐发福,跑动时感觉是十分的笨拙,但摇摇摆摆,按着腰间的绣春刀,竟是显的十分勤谨的模样。

    自上次锦衣卫事变以后,曹应魁和马维很吃了一场挂落,但张惟贤碍着张诚这个大太监的面子不好过份,曹应魁悔过态度极佳,是以现在张诚已经被万历抛弃,打发到南京闲住去了,曹应魁还是保住了在锦衣卫的职务,只是跟随张惟贤跟的更紧密了。

    “都督,”过不多时,曹应魁气喘吁吁跑了回来,禀报道:“吏部尚书朱熏,礼部尚书于慎行会集相关官员,联名奏请皇上早立东宫。”

    “哦?”张惟贤呵呵一笑,随意道:“这帮家伙,怕是嗅到什么味道了。”

    本来这个时空的万历与皇后生了嫡长子,应该没有什么国本之争,但郑贵妃的入宫使得历史在这里还是走回了原本的道路。皇三子是郑贵妃所出,今年万历又将郑贵妃加封为皇贵妃,位份只在皇后之下,在六宫之首,而皇三子简在帝心,子以母贵,经常随侍帝侧,皇后虽然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排挤,但在郑贵妃的影响之下,帝后的感情已经不能和几年前相比,无形之中,似又有夺嫡的迹象发生。

    这一次文官却是理直气壮的多,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之中,各官在早期奏请的就是请皇长子读书,视学,并没有敢直接奏请立储君,而本时空朱熏和于慎行等大臣却是直接奏请立皇长子为储君,而且文官集团之中也没有反应的声音,不仅是这些尚书,下一步肯定还有内阁大学士参与其中,至于六科给事中,御史,能有资格发声的,肯定也会相随跟上。

    皇长子是嫡长子,以封建宗法来说是毫无争议的储位继承人,哪怕就是皇长子不学无术,或是性格有什么缺陷,只要不是残暴不仁,荒yin无度,肯定是文官集团惟一能认可的皇位继者,而十来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大恶在身?就算宫禁之中有人传出来,外官也是不可能相信的。

    “这事儿我们锦衣卫不要掺合,你们听到没有?”

    “是,谨遵都督大人口谕,我等绝不敢参与此事。”

    锦衣卫在张惟贤的经营下已经俨然是京师中一支很重要的政治力量,没有人敢轻视于他,更不敢轻视锦衣卫,论实权来说,现在的锦衣卫已经只在当年陆炳之下了,以张惟贤的根脚出身和经历,能把锦衣卫经营到眼前这般模样,着实不易。

    在通往英国公府的路上,张惟贤闭目沉思,虽然轿帘打开着,但路边空空荡荡没有人踪,谁都知道,张惟贤沉思之时,最讨厌被人打扰,而他每次出行,早早就有锦衣卫开道,地方的锦衣卫驻守百户也是警告沿途的住家和商户,在大都督经过时,闭紧门户,不得外出,时间久了,每当张惟贤经过时,四周都是寂寂无人,沉默无声,这种权势威风,其实就是万历出行,亦是远远赶不上他。

    到了英国公府正门前下轿,五楹宽广的正门并没有开,张惟贤自右侧门而入,行得几步,便有一个家中管事要上前回事,张惟贤却是摇了摇头,止住了他。

    在他眼神所看的地方是西角门地方,十来个粗劣汉子推着粪车自府中过来,预备打西角门出去。

    这西角门直通梨花院等处,原本是张元芳和惟功住时常走的地方,张惟贤心厌此处,下令封闭,只有拖运垃圾粪便时才开启。

    这当然是一种无聊的小小报复,只是府中上下,并没有人敢这般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