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调教大明在线阅读 - 第六百二十九章 关城

第六百二十九章 关城

    李甲回屋之后,拿起几份“大卷子”,用毛笔沾足了墨水,边看边摹,一则,加深印象,明人已经流行将时人的八股墨卷刊印成册,有志于此的不仅,这种前人成功的墨卷,更是要用心揣摩才是。二来,可以借此练字,要想中进士,文章要通,而字亦要好,特别是殿试时,要想往一甲和二甲努力,则“馆阁体”的字就必须练好不可。

    料想其余各人回屋,光景应是差不多。

    李甲今日,实在无心于此,敷衍了半个时辰后,打开房门,再过半刻钟功夫,一个身影闪了进来。

    “这是这几日交游的举人名单,才高者,清高者,鄙俗者,庸才,都已经分列清楚,将这些拿回去,呈给你的上峰吧。”

    李甲拿出一个小册子,上面当然是本科的举人的资料,包括姓名,籍贯,年龄,当然还能力偏好,比如杂学程度,是星相还是农学等等,还有志趣,性格,是不是贪财……他负责的就是这些,下一步的功夫,就不是他来做了。

    辽阳在朝中有大批的清流官员,其中不乏善于交际的好手,有钱加上有名望,手腕也好,新科进士中值得拉拢的,就可以由这些在朝的官员来进行了。

    李甲如果中式的话,可能也是这一类官员中的一份子,毕竟他也是很擅长交际的一个人。

    “好,多谢了。”

    李甲不是本司的人,所以来拿东西的情报人员照例谢了一声。李甲点了点头,面色和悦地道:“为大人做事,是余的心愿,不必言谢。”

    “凡为本镇效力的人,都当的起我们的谢意。”

    对方坚持还是行了一个礼,接着便是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来。

    “白银一百两,请收下。”

    “这倒真的不必了。”李甲踌躇着道:“花费没有这么多,二来,为总兵官效力也是我个人的心愿。”

    他这阵子,几乎天天请客,京中宴席十分昂贵,不过,也没有花费这么多的道理。

    “我知道李兄家资颇富,但本镇的规矩不可破。”

    “好罢,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如果有下一步的指示,我会再设法知会你。”

    对方点了点头,悄无声息的又闪了出去,李甲步到门前,外头一团漆黑……这和充满光亮的辽阳决然不同,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头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感觉,在这一刻,仿佛自己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自身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一切的一切,都被一种伟力包夹其中,他知道了,自己不论遇到什么,都可以镇定自若,甚至心中笃定的原因何在了。

    ……

    ……

    万历十二年八月,对张居正的处罚终于尘埃落定。

    整个大政风潮,也宣告结束。

    张居正的诸多改革措施,只剩下一个条鞭法还在实行,这也是因为为政者喜欢真金白银,对条鞭法改实物税为银钱税的做法,上下没有被损坏利益的……被损害利益的是真正的小民,没有哪一个士大夫为他们说话,当然这个政策也就没有继续研讨下去的必要。

    最倒霉的,当然是张府。

    张诚等人亲自到江陵去抄家,因为传闻中张府有巨额的财富,本朝抄家,从王振到刘谨,再到严嵩,无不抄到大量的财富,皇帝因为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张府的财富,也格外抱着觊觎的心思。

    可惜,这种心理实在落了空。

    张府之中,当然也不是一贫如洗,而抄出来的所有财富,连现银带田产器物在内,一共值十余万两银子。

    这个财富,在一年收入十几两的小民来说,还是巨额,但在天子和朝廷看来,实在是不值一提。

    十几年阁老,有这样的家底,坦白说,不算贪婪,当然,按皇明太祖的标准,仍然足够剥皮实草。

    真正倒霉的是张家。

    张诚等将至时,荆州守令已经下令将张家封门,内不得出,外不得入。待张诚等人来到,下令开门检视时,张府内已经饿死十几人,有的骨骸甚至被狗啃食,其状之惨,可想而知。

    俟抄家之后,财产对不上,张诚等人只好对张府上下用刑,除了张居正的老母之外,整个张府,不分主仆男女,一律受刑,凄惨之声,数里可闻。

    张敬修这个长子受刑不过,愤而自缢而死,在他死后,刑求结束,整个张府的财产,抄没入官。

    八月底,圣旨下来:张居正污蔑亲藩,侵夺王府坟地,钳制言官,蔽塞郑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开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居易,嗣修,书、易,都永戍烟瘴,都察院其榜居正罪状于省直。

    圣旨下,尘埃落定,一场公案,就此了结。

    大政的变更则是早就完成,令皇帝和辅臣们得意的是,收入仍然源源不断的增加,朝廷用度仍然充足,虽然民变兵变一年有好几起,灾异也有增多的迹象,但总体来说,万历十二年比万历十年,似乎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张居正不过如此。”在当时来说,很多人心里都是这样的想法。

    要等十几二十年后,有这样想法的人,才开始后悔,到三四十年后,张居正就得以平反,当然,对万历十二年的人来说,种种迹象还只是发端,张居正的重要性和失去后的不可弥补,仍然还不为人所知。

    ……

    ……

    “才九月,看这天气,简直要下雪。”

    “冻的手脚冰冷,咱们这一碗饭,还真不容易吃的下去。”

    “有什么法子?没有这一个月一两的饷和那几斗老米发下来,一家老小吃西北风去?”

    “听说辽阳镇……”

    “嘘!别他娘的提辽阳镇,前几天杜家小三儿不合说了几句,叫咱副总爷听了,好一通哨棒打下去,鬼哭神嚎,那惨样你忘了?”

    “杜小三是被人卖了,咱们哥俩谁卖谁?”

    “这说的是了……入他娘的,听说辽镇的大头兵,步兵一个月就二两四,骑兵三两,炮兵四两,要是当了伍长和小队官,一年几百两。”

    “我听了先是不信,后来有个本家当了辽阳镇的队官,管十一个人,又是什么黄子炮兵,一年五百两的出息,上回来家,大锭的五十两的官锭带回来好几个!”

    “辽阳怎么这么富?要说咱们也是当兵吃粮,一年苦哈哈的,温饱也难,不是倒卖些军械,还得冒着杀头的风险,连一家老小也养不活,见了上头将爷大人士绅们还得叩头请安,听说辽阳镇独重军人,不仅饷厚,还有什么勋章,叩礼也免了……”

    两个在关城门下巡逻的辽镇兵丁,大冷的天,扛着长枪,身上穿着的是镶嵌着硬牛皮和薄铁片的“铁甲”,上身和下身连成一体,没有单独的护肩和护胫,也没有护心镜,这样的铁甲,也就比皮甲强了一筹,心理上的作用更大一些。

    另外一层,就是下摆裙摆开叉,有点儿象箭袍,利于上下马。

    不过这两人是普通的步卒,是山海关关门守营的兵,不是亲军也不是家丁,自然是苦哈哈的最底层了。

    再底层的人,心里也有憧憬和希望,提起辽阳镇来,都是说的两眼放光。

    辽阳的军人待遇,薪饷,整个福利体系,俨然已经是神话。

    这种事,其实不需要刻意宣传,有那么几个实际的例证,就足以说明一切。

    现在的辽镇官兵,提起辽阳来,羡慕的程度不必多提,只是言多必失,山海关到宁远这一带,祖承训这个副总兵当家,自己麾下的兵马天天念叨别的军镇好,军心大为不稳,两个办法,一是提高自己的部下待遇,加以抚慰,二就是严刑峻法,缠压军心。

    祖家倒是想按第一条来办,奈何他们把家里金漆马桶当了也弄不出那么多钱来,所以,就只有第二个办法,严加弹压!

    这两个兵,说话也是鬼鬼祟祟的,可见弹压的效果是怎样了。

    “咱们当兵三四年,都二十来岁当年,在辽镇了不起混到骑营,当家丁咱们不愿,亲兵挑不中咱们,了不起当个骑兵队官,一年十几二十两的出息到顶了。到辽阳,混到什么炮兵队官,一年就是几百两……”

    “停了,先住嘴,关门来人,不能耽搁了公务。”

    山海关其实不止是一个关门,还有东罗城等附属的城池和军营,进出来往军民,也不一定怎么严查,但碍眼的人,那是一定要查的。

    这会子的山海关只是一个城关,不具有太特殊的意义,等到辽东故地全失,山海关就成为天下第一关,比起居庸关的重要性还强了十倍,等到了清季,一道关门将汉人往东北的路给堵死了,加上柳条边,整个东北,二百来年就生是没有半点发展。

    碍眼的人,就是一队差官加上一个人犯。

    人犯二十来岁,个头高大,大冷的天,蓬头垢面,衣衫单薄,身子被冻的瑟瑟发抖,身上也有不少伤痕,整张脸上,一副茫然无措的神情。

    走起路来,也是一摇三晃,瞧着就是十分辛苦的模样。

    一看就知道:“嘿,犯官家的子弟,发配过来的军囚。”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