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调教大明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态度

第三百八十二章 态度

    “张惟贤去一趟辽东吧。”

    坐在金台上,眼前只有阁臣,九卿,科道,是一场小规模的廷议,对辽东的封赏,在万历的主持下,迅速敲定了。

    两次大功,一前一后,如果按正常封赐,一大票人得封为总兵,副将,参将都不在话下,都指挥,指挥,同知,佥事等世职,也得按功劳大小颁下。

    但因为种种原因,封赏被严重的削弱了。

    升官的,只有马光远,马世龙,朱尚骏等一级做战的军人,各升一级,比如马世龙,原本是指挥同知,世职为佥事,这一次升一级,成为正三品的指挥,世职不变,勋、阶,各升一级,对应三品。

    赵雷和李青两人,一个实授游击,一个实授千总,世职对应。

    张惟功不升官,只将太子少保升为太子太保,算是两次大功的酬劳。

    一般的文官,为侍郎到尚书,可能为少保,最少要十年之功。等封为太子太保,恐怕要终其一身,到致仕的时候,年高德勋,没有大的错漏,亦无政敌攻讦,且颇有建树,这才能封为太子太傅或太保,这是一种难得的荣誉,惟功这个年纪,得封太子太保,十分难得了。戚继光为太子少保十余年,一直到前几年,因功才加为太子太保,他都已经是领兵十万,镇守蓟门多年的大帅了。

    蟒服,麒麟服,斗牛服,银牌,银鞭,这一些的物事,大为加厚,这是对官爵给的少的一种变相的抚慰。

    当然,还有钱粮,惟功前一阵上疏,练兵之事,将要提上日程,朝廷最近日子好过,兵部和户部协商议定,每年给辽阳镇四千兵的粮食和两千到三千战马的豆料,也就是粮食近四万石,豆料八万石左右。

    另外本色每年给三万六千两,这也是兵部议定的额数,万历在这方面格外体恤,大笔一挥,给加到足额四万。

    将来扩军练兵,本色折色再议,不过不脱自万历八年起各省额定钱粮的平均数值,纵稍高一些,亦高不到哪去。

    这些事,从传旨到提曹簠来京审问,都需要派员去辽镇办理,另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李成梁和张惟功上次的争斗,也需要朝廷派员去调和。

    万历挑的张惟贤,倒是一个好人选。

    以英国公嫡长孙的身份,加上金台轮值官,锦衣卫实权掌印,大约张惟功和李成梁都得卖三分面子,此人出使,正合其宜。

    “臣遵旨。”

    在场廷臣皆无疑议,张惟贤自金台下转身,叩领圣旨……这件事就算定局了。

    万历对他,当然也有额外的嘱咐。

    “你此行辽阳,不妨同惟功直说,他太过年少,锋芒太甚,所以朕要压一压他……此事与旁人无关,是朕乾纲独断……当然,你不能说是朕的亲口,就说是你的猜测。”

    万历对张惟贤,已经信之无疑。

    相比锥子一样到哪儿都出尖的惟功,万历此时发现,颇有世家子风范,做事稳妥圆融,行事风格不显山露水的张惟贤,这才是他需要留在身边的人才。

    或者惟功能力更强,但万历在短期之内,不打算将惟功调到自己身边来。

    这种微妙的心理和情绪,恐怕就是万历自己,亦不大明白其中的深奥之处。

    皇后几次劝他,刑赏之权在于君上,对臣下不论是重用或是敲打,皆可由本心而发,万历这一次对惟功的处断,可以说确实是乾纲独断了。

    “臣明白。”张惟贤很机警的道:“臣会和五弟说清楚,皇上爱他用他的心,没有任何的改变,还要看看,臣家这五弟有没有怨望之心……不过臣敢保,那是绝不会有的。”

    万历没有说出口来的就是张惟贤的后半截话,他想知道,自己亲自压一压惟功,看他心里怎么想。

    这就是帝王心理的矛盾之处,又要压一下臣子,又不想臣子有怨恨的心理,而是如被冷落的女人一样,对男子没有丝毫的怨恨,只是不停的期盼黄昏之后,男人的降临。

    深宫之中的后妃,大约是对皇帝有一样的心理,而到了明清之季,帝王对臣子,也是用于对后妃一般的心理来处置了。

    先秦之时,拜相时君王要下拜,言曰:寡人自今而起,将国事托付与君。

    两汉时,君王拜相,亦要向丞相揖让,丞相至殿,皇帝要起立相迎,议事,是坐而论道,丞相有自己的佐吏,甚至有自己的府兵。

    到大明,废相,天下一切执掌俱在皇帝手中,连心理亦是发生了这般的变化。

    “你那五弟是聪明人,岂会怨望?”万历半真半假的道:“朕叫你和他说,是要磨磨他的性子,将来京营总要靠他的,有他在京,朕才真正睡的安稳。”

    这话半真半假,不过万历指望惟功对京营再加整顿,确定京师防务,这个话当然是真的。

    张惟贤心中是何想法,当然不会叫皇帝知道,当下再顿了顿首,沉声道:“臣明白。臣会劝臣的五弟如钉子般钉在辽阳,辽镇李家一家独大,也确实是一件危险的事。”

    所谓近臣,心腹,就是能将帝王不便宣诸于口的心思,揣度出来,并且自己给扛上。

    说辽镇和李成梁的话,是张惟贤自己的角度,与皇帝无关,但是,是真的无关吗?

    万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眼前这张惟贤,是条好狗呢。

    他微笑道:“朕已经口谕锦衣卫上下,南北镇抚,由你统带。”

    “臣惶恐……”

    “是要惶恐,虽有东厂番子,但锦衣卫旗校亦十分要紧,南北镇抚,轻易不得用,而又不得不用,其中关窍所在,你要好生揣摩。”

    万历早年,锦衣卫处于衰落之后,万历中期之中,随着矿监税监的增多,天下sao然,处处**,锦衣卫出动极多,至天启年间,锦衣卫使田尔耕为魏忠贤死党,锦衣卫成为魏忠贤手中对付异已的利器,是最后的辉煌。

    在此时,张惟贤终是博得了万历的信任,边带着锦衣卫的走向,似乎也要发生微妙的变化。

    历史的浪花一朵朵的飘过,终究是有一些为惟功直接影响,开始了不同的走向了。

    “对了,”正事说完,万历很随意的道:“你和张诚,好歹要把梁子揭过去。你抓了他侄子,有几天了吧?这事儿总得支唔过去才是。”

    “是,臣知道,一会下去,臣便去张公公的府上。”

    大太监都有自己的居处,将父母兄弟家人接来,如果效力有年,皇帝亲下诏旨,准其过继一个宗侄继承自己的香火,当太监到这种地步,这一生功业就算功德圆满了。

    万历对自己的身边人,有一种十分关照的习惯,也有一点真正的情感在里头,他现在吩咐张惟贤,就是将他看成了半个自己人,不愿自己的身边人,彼此争斗下去。

    见万历无话,惟贤便又叩了个头,慢慢后退,出殿之后,方才转身离开。

    站在乾清宫的殿阶之下,遥看远方。

    今日有些细雨,整个宫禁之中,烟雾迷蒙。

    前方的三大殿笼罩在细雨之中,但仍然看的分明,那巍峨高耸的殿宇,象一座座山峦,沉甸甸的压在人的心头。

    又象是一只只的怪兽,正在匍匐着,瞪眼看着,在寻找和选择着自己的猎物。

    若是往常,张惟贤一定会心怀敬畏,这里,哪怕你是世代簪缨的勋贵子弟,也很难生出傲气,只能深深敬服,但在今日,他却是自信一笑。

    一切,似乎尽在掌握之中呢……

    到得张诚的府邸,张惟贤脸上的笑容尽敛而去,拿了名刺,叫人投递进去。

    “我们老爷说了,今日身上不爽利,请指挥大人得了闲再来罢。”

    细雨转成小雨,淅淅沥沥的飘洒着,张惟贤连门亦不得进,张诚府中的下人,也是与普通家中的下人一样,称呼自己的主人为老爷……看门的眼神最毒,主人对客人是什么态度,自然也决定了他们的态度。这名刺,也就差丢出来了,往张惟贤的跟班手里一塞,眼神已经转向别处。

    张惟贤的长随当然也是英国公府的人,见此情形,无不大怒。

    大府出身的人,何曾在别人的府门前,遭遇这样的冷遇?

    “呵呵,”张惟贤微笑着,将自己的名刺再递过去,同时还塞了一个小小的包裹过去,递在那个看门人的手中,“老哥务必再辛苦一趟,就说今日公公务必请见下官一面,有下情容禀,若是公公不见,下官只能在这雨地里淋着了。”

    “你这人……有趣的很。”门官掂掂银子,份量不轻,受人钱财,只得再去碰一碰钉子。

    这一碰,果然还是大钉子,直接将名刺又丢出来,还是不见。

    门官拿了银子,只得将张惟贤的话说了,然后小心翼翼的退出来。

    到门口,看到张惟贤还在雨地里站着,门官摇头,心道何苦。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张惟贤已经淋的如落汤鸡一般,不过他的长随无论如何苦劝,他却只是站着不动。

    此时从内宅又奔出来人,跑到门前看看,果见张惟贤还站在雨地里,这才近前,大声道:“我们老爷说了,张指挥你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头回送的那礼单,再送过来吧,今日指挥还是回去吧,他老人家确实不爽利,彼此还是不要见面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