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钱清在线阅读 - 16.小富

16.小富

    自去年离开京师,朝廷风向一日数变,苏贞百里虽知道历史的走向,可面对着诡谲变换的朝局,亦很难把握所有的细节,且自己远在保定,族中亲人又多是武人,上阵杀敌尚可,筹谋政治实在是力有不逮,阿玛和族长数次来信,让自己方便时候能回京一趟,毕竟此时朝政太过纷杂,有些事情仅靠书信实在难以说清。虽然在复立太子一事上,苏贞一族平安度过了危局,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苏贞百里打算处理完手中的盐货,便动身去京城一趟。

    前些日子,康熙在畅春园召见李光地并非什么秘密,隔日便传遍了整个京师,隐约又传来皇上有意通过举荐来确立新太子。消息一出,京中官员还有各地督抚都不免心动。但凡心里有点念想的,哪个不想升官掌权?若押对了宝,一个从龙功臣是跑不了的,将来升官又发财,岂不美哉?于是京师里的情势便愈发的浮躁了,皇帝那里自然没人敢去,但京中几个上书房的大臣却是跑不掉的,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几位上书房的大臣都选择了回避,便是日常被问的狠了,也不过说几句模棱两可的话语,让下面的众人越发的琢磨不透。

    李光地奉旨留京后,这几日攀交情,托人情的着实不少,却一概被挡在来门外。府里的回话是老爷偶感风寒,不便见客,礼物和心意收下来,回头我家老病愈了定当一一拜谢。话虽如此,有些人实在挡驾不住,只能请到内厅。此刻皇十子胤正气哼哼的坐在椅子上生气,嘴里骂骂咧咧地道:“你个狗奴才,连爷的驾也敢挡,便是你们家老爷来了也得给爷我磕头请安,狗奴才,胆子不小,定要打断你的腿子才行”,李府管家低眉顺眼的站在一旁,也不敢言语,只是乖乖的请罪。皇十子胤上月刚被封了敦郡王,此时心气正高,这次园子里传出皇上有意让众臣推举太子的消息,作为八爷党铁杆的胤,便被八阿哥派到了李光地这里问询此事,却不想被一个管家挡了出来,登时气血上涌,先是一顿鞭子将挡驾的几个门子抽的鲜血四溅,接着便直接闯到客厅,对着府里的管家一阵责骂。好在管家久居京师,也知道这位新晋郡王的脾气,就是一个直性子的愣头青,气性又大,拧巴劲儿上来了真真地是六亲不认的主儿,只要顺着他的脾气便好了,倒也犯不着大动干戈。

    这边胤叫嚷了几句,便觉无趣,堂堂一个郡王冲几个奴才耍威风,实在有些跌份儿,便自坐在那里生闷气。好在不大会儿李光地在下人搀扶下进了客厅,见了胤大马金刀的坐着,便要下跪行礼。胤素日里虽荒唐,但心中还算明事理,也不敢端着郡王的身份真受了他的礼,况且李光地算是跟着皇上的老人和心腹,岂能真让他行礼?况且人家还病着,这要被有心人给传了出去,一个恣意妄为,欺侮大臣的罪名怕是跑不掉的,少不得又要挨皇上的板子。胤赶紧起身,抢先将李光地扶起来,口称得罪,算是揭过此节。

    胤见李光地面色苍白,整个人的精神亦显得萎靡,对他生病的事儿便不由信了几分,心中的火气也暗自降了降,耐着性子问了推举太子的事情。李光地看了一眼胤,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便道:“既然王爷问了,臣也不好不答,前日万岁爷召见确实说过此事,不过此乃皇上乾纲独断的事儿,我们做臣子的不好多言,请王爷体谅一二”,李光地姿态放得很低,胤也不好强问,且他本身就是个直愣的性子,倒也没有多想,即已得了确切的消息,也不多留,客气了几句,便起身告辞,回去复命了。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一,大朝会上,康熙下旨,凡京中四品及以上官员,诸省三品及以上官员,均可上书举荐太子,说要在诸阿哥中选择皇储,一定听从大家推举的建议。当晚,第一份举荐奏章便到了康熙的案头,乃是一等镇国公玛里目的密折。康熙皇帝倒也不意外,用特制的钥匙打开盛着密折的铁盒,取出密折,读了起来。玛里目本是武将出身,虽然上过一段旗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罢了,府里虽养着笔墨师爷,但此乃密折,不好假借他人之手,只能亲自书写,故而此折写的是一塌糊涂,好在康熙早就心里有数,耐着性子读了。随即笑骂道:“这杀才,写的字儿还是这般的不长进,倒是忠心可嘉,没得白疼他”,独自笑了两声,便将折子随手一放,命随伺的太监梁九功将折子收起来

    梁九功见康熙虽嘴上骂着玛里目是个杀才,脸上却带着几分欣喜,心中石头方才落地。这些年万岁爷年岁渐长,脾气也愈发的多变。便是打小起伺候万岁爷的梁九功,平日里也要小心谨慎,唯恐出了岔子,惹的万岁爷不高兴。别人不清楚,梁九功心中却通透的很。这几日,万岁爷因着举荐太子之事,连着几晚都没休息好,心情也出奇的差,脾气更是坏到了极点。着实让御前伺候的太监并宫女都如履薄冰,平日里连口大气都不敢喘,唯恐触了陛下的霉头。

    梁九功收了折子,又给皇上献了茶,便趁着皇上高兴,赶紧传了晚膳。见着皇上多用了一碗胭脂米饭,梁九功便彻底放了心。作为几十年来在御前伺候的老人,梁九功自然晓得康熙的脾气与习惯。若是遇着高兴的事儿,皇上必然是胃口大开,用的饭也比平日里多一些。梁九功心里不由得对玛里目暗暗感激,也对密折颇为好奇,但却不敢多看一眼,多说半句,心中暗自告诫自己,此事万万不能掺和。

    三月初三,通政司,左通政黄体仁正在值房内悠闲的看书,虽然满朝大臣都在写奏章推举太子,但黄体仁却不愿掺和这蹚浑水,明哲保身为上。况且他一个正四品的左通政,芝麻粒大的闲官,也没指望做个从龙功臣,所以便做起了朝中的隐士,安心的在值房内读起了书。明代设通政使,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置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等。凡朝廷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通政使也参与讨论。清代通政使,设满、汉各一人,副使,满、汉各一人,官阶与明朝同。不过,这一衙门在明、清两代并无实权,如“雍正朝,世宗命诸臣有紧密事改用摺奏,专设奏事人员,以通喉舌。自是无不立达御前,通政司惟掌文书而已”,所以通政司一向被视作“清淡衙门”,便是地方督抚的奏折也皆由上书房直达御前,少有送通政司的。不过今日却例外,一个值守的小吏抱着七八封奏折找到了黄体仁,弄得这位左通政黄大人一阵恍惚,以为小吏拿错地方了。通政司虽有上传下达的职能,然有着上书房在,奏本题本等俱是送上书房的,然后由上书房诸位大臣依着重要程度分别题写票拟,再进呈皇帝决断。如今的通政司不过是个摆设,所以众人见着这些奏折都有些发懵,不知是该送上书房还是该直接呈送御前。好在黄体仁还算冷静,依着前例旧事,一面命人速速将奏折抄写一遍,转送上书房,一面命人将所有奏折登记造册,以便事后查证核对,然后亲自捧着奏折原件进宫面圣,进呈御前。

    康熙见了通政司送来的奏折倒也不奇怪,这些都是请求推荐太子的,乃是苏贞一族在京勋贵的折子,昨儿玛里目的密折中也早有提及。之所以通过通政司而不是上书房转呈御前,乃因通政司进呈的折子皇帝是不能留中的,须公开于诸位王公大臣,此举颇有为复立太子造势的意思。

    需知康熙虽有心复立太子之位,但是这话却不好明着说出口。毕竟当初废黜太子是皇帝一人决断的,而今又要复立,多少都有些出尔反尔的意思在内,因此苏贞一族的这一番cao作,算是给康熙彻底解了围,有了一个体面的台阶可下,这便是康熙心情舒畅的原因。

    这种情况并未持续多久,不过隔了二日,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为愕然。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屡言于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颜色殊不乐”,令其备感不安,又出示了苏贞族人举荐太子的折子作为例证。而废太子胤礽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言下之意,可复立之。康熙帝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言语,满朝官员谁敢不从,唯诺诺是矣!于是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六,正式下旨,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紧接着康熙连续下旨申斥曾举荐过八阿哥胤禩的佟国维、马齐、阿灵阿等诸大臣。佟国维被勒令致仕,马齐被降三级留用,仍任上书房大臣,位居张廷玉之后,阿灵阿被剥夺一切爵位和职位,下刑部大狱。八阿哥胤禩被革了贝勒爵位,留府内圈禁。然仅仅数日,康熙却又加封诸子。胤禩经此废而复立,仍为贝勒,朝局却为之一变。诸阿哥的势力加强,太子则气弱,对峙之势较早先愈发毕露,众皇子夺嫡之心纷起。旋即康熙又下旨,对于举荐太子事件中的诸王公大臣,除佟国维外,一律不予追究,至此举荐太子一事方才尘埃落定。

    旋即康熙便命皇四子雍郡王胤禛主理户部,开始追比国库欠款一事。一时间京城内外物议沸腾,上至京城六部,下至诸省潘司衙门并巡抚督抚等,皆惊惧异常,纷纷使出十八般本身来应付此事,倒是举荐太子的事件无人再提了。

    明清两朝对百姓的流动限制极严,普通百姓便是去县城,也需向里甲保长申请,方可成行。若是要穿州过县,更需去县衙申请告牌方可成行,私自离乡乃是重罪,轻则枷号鞭笞,重则可判流刑。当然,有功名之后就可以自有出行了,只需去县学让教谕开一份游学证明即可,甚至秀才还有佩剑的特权。静极思动,苏贞百里自打来了保定后,便一直窝在这里,不是府中读书便是参加考试,县试府试院试一圈下来,最远也不过去了清苑县,还是去参加县试。实在呆的有些烦闷,便想着去京城转转。自打来了个时代,苏贞百里还真没有逛过京城,心里很是好奇,想着无事的时候也写本游记啥的,保不齐就能成为后世史学家门研究的重要资料呢。

    本打算简单收拾一下回趟京城,却不想又被盐事给羁绊住了,到了三月底,波及大半个国家的盐荒彻底爆发了,南北诸省盐价一日数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商贩官吏,无不加入抢盐的队列。盐货奇缺,导致各地酒楼食肆大量歇业。各地盐政衙门急的团团转却毫无办法,只能一日数次下文,催促各盐场尽快回复生产,多有不能完成产盐任务而被责罚的盐场大使上吊自杀的,便是势力庞大的两淮盐场也不能幸免,接连有数位盐场大使和盐商被逼的悬梁自尽,这让缺盐的恐慌氛围更加浓郁。

    有人哭,自然有人笑,苏贞百里便是此次盐荒的获利者。随着囤积的盐货快速售出,手中银钱每日都随盐价的上涨而快速的增加,到了四月初旬,徐掌柜已经将手中大约16万担鲁盐销售出去,得银48万两有余,合计每担盐货3两银子的价格,端的是暴利。如果不是苏贞百里催着徐掌柜赶快出货,只怕价格还能再涨上个两三钱,少不得还要多赚个三四万两银子哩。苏贞百里并非不想多赚银钱,而是现在朝中举荐太子的风潮已过,虽然又开始追比欠款之事,但朝中已有人将注意力转移到盐荒上了,一旦被朝廷发现自己囤盐取利,少不得又是一番风波。莫不如趁着现在的空档,捞上一笔,既得了实惠,又不让朝廷嫉恨,一举两得。至于剩下的那一万五千引(6万担)长芦盐也已找到了买主,乃是山西范家的盐行。

    山西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尝赐朝服,编入“御用皇商”行列。范永斗被任命为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范毓宾是范永斗的孙子,他具有聪颖卓越的经济头脑,继承祖业后不负众望,使范家商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主政时,担当了“承办、采运军粮”的大官差。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输米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苦,但依仗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认为不仅有利可图,又可报效国家。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二的价格自费办售军粮,康熙闻奏大喜,遂即准请。范毓宾感受皇恩浩大,表现出令人感慨的忠诚。他凑足144万两白银,补运军粮计为百万余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清史稿·列传》中说,范毓宾“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邻,克期必至,省国费亿万计”,忠诚换来了丰富的回报。范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被授予官爵,甲第联辉,显赫一时。朝廷还慷慨地把西北游牧民族的贸易权交给了范家,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范氏由皇商兼获高官,在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实属罕见,范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发展机会。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钱用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长芦盐场也有一部分属于范家,此次盐荒将起之时,范家便有所察觉,奈何盐业不是其主业,便没有过分关注,到了盐荒蔓延,盐政衙门一日数道公文催促,要求范家盐场务必按照额定数量提供盐货时,范家方才慌了手脚。只得四处搜罗盐货以完成任务,奈何市面本就缺盐,山西宁夏虽然产盐,但是数量不多,便是运过来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解不了危局。偶尔听盐场的大使,说起苏贞百里曾购得6万担盐货,便找了门路托关系求了上来。苏贞百里自然是无可无不可,本就是要通过此次盐荒赚钱并与各地豪绅打好关系的,便按照每担4两的价码转了5万担给范家,余下一万担自用。毕竟身在保定府,总要给当地百姓留些福利才好,且自己的铺子也需要存些盐货以维持日销。

    范家得了这批盐,再加上自己不计成本,从山西宁夏调来的池盐,堪堪将盐政衙门摊派下来的任务完成,虽前后损失了差不多十万两银子,却保住了自家的盐场。待日后盐场恢复,总能将亏空补上,结果尚不算太差,甚至经手此事的掌柜还得了范家家主的奖赏。

    而山西八大家中的亢家就惨多了,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人家。

    亢氏乃是北地最大的盐商,掌握着长芦一多半的盐场。清代实行盐专卖制,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获取丰利,成为巨富。亢氏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著名的亢园,显赫一时。且亢氏还是大粮商。当时在北京,由于是京畿要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再次,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当时亢氏在原籍平阳还拥有大量田宅和储粮,号称“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此次盐荒中,亢家也是被盐政衙门摊派任务最多的盐商,结果亢家反应慢了一步,不但市面上的盐货没有搜罗到,便是山西宁夏的池盐也没抢到,等托人求到苏贞百里门下的时候,早到一步的范家人,早已经将盐货运走了。不得已百般央求苏贞百里给再匀一些。被缠的没有办法,苏贞百里与徐掌柜商议后,咬牙给让出了五千担长芦盐,又从剩下的一万五千担鲁盐中均了五千担给了亢家。预留的这些鲁盐本打算运往京城自家茶盐铺子的,现如今京城盐价已经涨到五十文一斤了。话说银钱倒还在其次,苏贞百里本就没打算将鲁盐高价销售,不过是作为敲门砖罢了。据说现在京城里,大户人家之间的人情往来都开始以送盐为荣了,能送上百十斤盐,便算是重礼了。当然,卖给亢家的这一万担盐货自然是价格不菲,总计收了5万银子方才让他们将盐拉走,即便如此也让亢家掌柜欣喜万分了。

    苏贞百里将银子的账目和盐货好生归置了一番,目前手里还有鲁盐一万担,长芦盐五千担,按照现在市价值个七八万两银子是没问题的,这些都是后期的收益,暂不计入在内。鲁盐陆陆续续卖了17万担多一些,收了54万两银子,长芦盐卖给了范家和亢家,范家收了20万两,亢家是5万两,合计是25万两,另外保定城的盐铺这段日子买卖也不错,也收了3万两左右,拢共加起来,不过两个多月时间,苏贞百里身价已经是82万两银子了。盐价后期想必还会再涨,手里还有一万五千担盐货没有出售,全部卖出后,差不多能有个百万两银子的身价,算是初步实现了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