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周在线阅读 - 第七十章 波谲

第七十章 波谲

    “臣弟夏俊宝(夏俊林)恭迎三位皇嫂!”景王和伤势略微恢复能够站起来的瑞王一齐朝着马车行礼。

    “臣等恭迎皇后娘娘,恭迎二位贵妃。”谢光王森敬等人也一起向马车行礼。

    “景王、瑞王不必多礼!诸位卿家也无需多礼,本宫和两位meimei此番前来,还要请诸位为我三人做主。”

    马车之中,传出了皇后萧玉竹的声音。随后,马车的门帘掀开,一身素服的皇后和云妃静妃一起从马车中走了出来。

    “三位皇嫂还请快快入内,许墨何在?”

    “末将在!”许墨闪出身来,拱手行礼道。

    “安排好将军府四周的防卫,任何人不得靠近!”景王低声吩咐到。

    “遵命!”许墨领命安排防卫去了。

    景王带着三位后妃,率先走进了将军府,其他人也跟着走了进去,陈东春等人却是留在了门口,并没有一起进去的意思。

    “冬春,你不进去吗?”落在最后的张许仁好奇的问到。

    “张大哥,我就不进去了。祖父只让我把皇后三人送到金安关,后面的事情不许我参与。我这边准备一下就要回夏都去了,下一次,我们可能就要在战场上见面了。”陈东春面带苦涩的说。

    “东春,夏都那边我们张家还有什么人活着吗?景王殿下说我二弟三弟都不在夏都,此事可是真的?”张许仁看了一眼将军府,凑近陈东春小声问到。

    “许义在那天下午率领羽林卫出了夏都,许礼在夜里逃出了夏都,他们两个却是都在城外,我从夏都出发时,听说他们已经离开了紫邑县,现在我估计已经到了安宁郡境内了。对了,胡轩那小子也在,他们三个人是一起离开的,尊夫人和两个孩子也在其中。”

    陈东春的话和景王所说的大差不差,让张许仁提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东春,多谢!”

    “不必如此!帮我和二位殿下说一声,我这就告辞了。”说完,陈东春翻身上马,招呼一声,带着随从向金安关南门行去。

    看着陈东春的身影渐渐的消失在夜色中,张许仁长叹一声,转身进入了将军府。

    将军府,景王等一行人都坐在大厅之中。主位旁的桌子上,摆着六方小一些玉印和一个大号的玉印,每一枚玉印都是龙钮。包括二位殿下在内的众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些印章。

    张许仁一进入大厅,就看见了桌子上的七枚玉印。

    “这!这是玉玺和天子六印?”

    张许仁目瞪口呆的看着桌子上的玉印。

    张许仁的话也让在场的众人反应了过来,景王呆呆的看着皇后。

    “皇嫂,这是真的?”

    “自然,这是先帝生前暗中交给本宫的,留在皇宫中的那一套是先帝生前命人仿制的。”皇后的话让在场众人心中一颤,这位刚刚驾崩的皇帝也不是个善茬,天子六印且先不说,那是大夏太祖开始才有的。传国玉玺是什么,那可是皇帝的象征,夏俊彦居然连这个都敢仿制。

    相传传国玉玺是昔日第一位统一天下的大汉太祖皇帝,命令丞相取天下间最好的美玉精心雕刻,历时三年方才雕刻而成。雕刻成功后就作为皇帝的象征一直传承,从大汉、大唐、大宋、大明一直到先周,最后是落在了大夏太祖夏落天的手中,一直传承至今。

    “皇嫂,皇兄可还留下其他的遗诏?臣弟听闻皇兄的遗诏是让五弟继位,此事可是真的?”收回落在传国玉玺上的目光,夏俊宝问到。

    “自然是有的,乾元宫中颁布的遗诏是假的,真正的遗诏在我这里,诸位,请接旨。”萧皇后从身上取出黄绢,交到了景王的手中。

    夏俊宝接过黄绢,环视了周围众人一圈,打开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夏俊宝抬起了头,脸色难看中带着轻松的把黄绢递给了旁边的瑞王夏俊林。

    夏俊林接过黄绢,好奇的看了看自己的三哥,把目光转移到黄绢之上。

    “三哥,你怎么看?”看完遗诏之后,夏俊林把黄绢交还给萧玉竹,转头低声问夏俊宝。

    “我遵守皇兄的遗命,只是不知道你和二哥是什么意思。”夏俊宝看了看玉屏关的方向,小声说到。

    “三哥!我听你和二哥的。我们这就派人去请二哥吧!”

    “嗯!我这里倒是有个人选。许仁,你去把李尊带过来。”夏俊宝吩咐张许仁。

    李尊是和张许仁一起抵达金安关的,只不过夏都发生的事情传来后,李尊就被夏俊宝下令,带着右卫营驻扎到了金安关之外。

    不多时,张许仁带着李尊走进了大厅。

    “李校尉,本王有件事想请你走一趟,不知李校尉可愿意为本王效力?”夏俊宝面带笑意的看着李尊。

    “殿下但有吩咐,末将万死不辞。”李尊单膝跪地,行礼到。

    “没有这么夸张,我这里有一封信,请你立即送往玉屏关恒王殿下那里,完成后可以暂时留在玉屏关,你与二嫂也是很久没见了吧。”夏俊宝把刚刚写好的书信递给李尊。

    李尊的父亲是太安州大都督李云熙,jiejie就是恒王妃李妃辰,真要算起来,两位殿下与李尊的关系还算是亲近的。

    “末将这就出发,只是右卫营就要麻烦殿下了。”李尊接过书信,有些担心驻扎在关外的右卫营。

    “右卫营的事情,李校尉不必担心,驻扎在此处即可。”夏俊宝示意李尊放心前去。

    “末将告退!”得到夏俊宝的承诺后,李尊转身出了大厅,带上几个随从,连夜下关向玉屏关而去。

    “诸位!夏都事变,朝廷中有乱臣贼子弑杀天子,屠戮大臣!镇国大元帅许将,四朝元老,尚书令张骥,乃是天子和我兄弟几人的老师,然而却惨遭屠戮,全族遇害!”夏俊宝见李尊走远,站起来高声喝道。

    在场众人都是已经知道了夏都换了皇帝,却是不知道张家和许家全族遇害,而现在,先帝的皇后和两位皇妃,带着传国玉玺和天子六印出现在了金安关,只怕是事情不像夏都传来的那样简单。

    果然,景王的话音刚落,坐在景王身后,身穿素服皇后和两位皇妃一齐站了起来。

    “还请诸卿为我三人做主。”说完三位后妃竟是向众人拜了下去。

    “三位娘娘,这可使不得!臣等焉能受此大礼。”谢光和王森敬、秦安等人急忙起身闪到一边,只有行动不便的萧青躺在那里没有动。

    “本宫是代先帝未出世的皇儿拜谢诸位卿家,还请诸位卿家勿要推辞。”萧玉竹抬起头来,精致高贵的脸上已是泪水横流。

    “臣等遵旨!”谢光等人站在原地,战战兢兢的受了皇后这一礼。

    夏崇礼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景王夏俊宝、瑞王夏俊林在金安关宣布奉先帝遗诏,遵恒王夏俊熙为帝,起兵讨伐伪帝夏俊英,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响应。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当日,太北刺史谢光、太明刺史王森敬、太横刺史庄海英同时宣布,响应景王和瑞王的号召,大夏北部三州不再接受夏都的统治。

    消息传到夏都时,已是建平元年正月初三。

    新帝登基,自然是要改元,年前十二月二十七,司空刘从礼会同百官商议,次年改元建平。

    先帝夏俊彦的身后事也已完成,鉴于夏俊彦在位仅有八年,故而没有庙号,仅仅是上谥号为哀帝,葬于崇陵。

    建平元年正月初三,恰逢新帝夏俊英正式登基的大典,在夏都的所有官员齐聚乾元宫前的含元殿。

    夏俊英在礼官的陪同下前往太庙祭祀了大夏列祖列宗后,又在天地坛祭拜了天地,这才回到含元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然而,百官的朝拜还没完毕,一骑快马径直的冲进了夏都北城墙上的天武门,守门的士卒来不及拦截,只得是通过城楼上的烽燧通知内城北门玄武门。

    快马进城后,沿着夏皇大道一路向南,很快就抵达了玄武门。只是玄武门却是紧紧的关着,门前站满了五军都督府玄武营的士卒。

    “你是什么人?为何要在夏都大街上纵马狂奔。”玄武营校尉卢长耿骑在马上,手握长枪指着来人。

    “我乃是谍报司的探子,有十万火急的军情禀报,速速放行。否则耽误了军情,你我可都担待不起。”来人厉声喝道。

    “什么军情是我担待不起的?看你的样子是从北方来的吧?难不成死了两个单于的狼族又犯边了?”卢长耿笑着收起长枪,驱马来到自称谍报司探子的骑士身边。

    “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你一个小小的校尉能够知道的!快快放行,否则别怪我不客气。”来人翻手取出一块金牌,在卢长耿的眼前晃了一晃,厉声说到。

    “御赐金牌!谍报司金牌密探!快!快打开城门!”卢长耿看见来人手中的金牌,虽然只是一晃而过,但是卢长耿还是看清楚了,那是御赐的金牌。有此金牌者,品级相当于带有称号的将军,拥有有调动一万人以下兵力(即一军)的权力。

    见城门打开,来人也不多言,纵马直接冲进了内城。

    皇宫,含元殿。

    接受了百官朝拜的夏俊英刚要示意百官平身,就看见一骑快马速度不减的冲进了午门。沿着皇宫的中轴线很快的冲到了含元殿前的广场上,后面一大批的皇宫禁卫跟在后面追着。

    “发生……”夏俊英刚要开口询问,就见到马上的骑士翻身下马,口中高呼边关急报。

    “何事?”还没等夏俊英开口,刘从礼就先问了出来。

    “景王和瑞王联合太北等三州刺史,称遵先帝遗诏,于十二月二十九日起兵作乱,兵锋直指景山关。”

    谍报司密探的话声音不大,却在诺大的含元殿殿前广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的官员都在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

    “此事可否查实了?”太安州大都督李云熙厉声问到。

    “回大都督,此事是小人在金安关亲眼所见,大都督若是不信,尽可以派人前往北三州查验。”谍报司密探信誓旦旦的说到。

    “本大都督自然会去查验,你先去谍报司休息去吧。”李云熙挥了挥手,示意来人下去。

    谍报司的密探在人群中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现任大都督魏林熵的身影,这才站起来牵马离开了含元殿殿前广场。

    李云熙转过身来,和站在武官第一位的平安王朱正和对视一眼,这才对夏俊英行礼道:“陛下,此人所言应该是真的,这等军国重事,谍报司的人不敢乱报。”

    “若如此,该当如何是好?三哥四哥竟然敢造反!”听李云熙说景王瑞王起兵是真,夏俊英的声音有些哆哆嗦嗦,竟然被广场上的嘈杂声压了过去。

    “肃静!”刘从礼示意在场的礼官维持秩序。

    “啪!”“啪!”“啪!”

    连续三声鞭子声音响起,压过了文武百官的嘈杂声,现场逐渐的安静了下来。

    “陛下,当务之急是加强景山关的防御,如今虽然安平军全军都在景山关,但是安平军久疏战阵,不如常年征战的征虏军和破虏军,更何况,二位殿下麾下还有镇守北疆多年的边军。”李云熙开口说到。

    “司空怎么看?”夏俊英没有回答李云熙的话,却是看向了一边的刘从礼。

    “陛下,老臣不是很擅长军务,这种事情陛下应该听从平安王、陈太尉和李大都督的意见。”刘从礼的老脸上略带一丝尴尬

    尽管刘从礼的子侄之中有好几个将军。但是,刘从礼本人却是对军事一窍不通。

    “大都督有什么办法加强景山关的防御?”夏俊英这才回头看向李云熙。

    “请陛下下令,从各州调集兵马五万进驻景山关,再选派一位上将,做为总指挥坐镇。”李云熙一脸不悦的回答到。

    “调兵之事好办,只是这主将,何人可担此重任?”夏俊英在武将一边看了一圈,开口问到。

    “末将愿往!”站在武将班里的抚夷大将军陈铭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