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年关晚上
紫禁城,午门外。
郑和一袭红色官服,身系黑色大氅,他如一棵老松般岿然不动,任清风拂过,扬起身后的大氅,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黑发里夹杂着白发,干桑的面孔上满是皱纹,每一条皱纹仿佛充斥着一段故事。
从永乐时期起,这位三保太监曾六次下西洋,皆奉帝命而往海外,宣扬大明国威。
而距离上一次下西洋,至今已过去九年之久,中间他被洪熙皇帝封为南京守备太监,又经历了汉王叛乱,终于等到宣德之治。
这一次,他觐见皇帝,正是为了请求宣德皇帝批准他第七次下西洋。
郑和当然明白其中难度,但这件事情必须要做,无论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了却他心中的一桩意愿。
站在午门前,这个活了六十岁的太监,共睹五朝皇帝,先后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直至而今宣德。
可此时此刻,他手心满是汗水,忍不住的紧张。
生怕陛下会拒绝他的请求,到时,他该如何是好,继续坚持还是彻底放弃。
思索之际,殿上传来喊声:“宣,南京守备太监郑和觐见。”
郑和闻声踏殿前台阶而上,迈入殿内,一眼扫去,百官皆置于殿内,他一步一步往前,直至前列,立即跪拜行礼,呼喊道:“臣南京守备太监郑和拜见陛下。”
朱瞻基饶有兴致地看着他,挥手道:“平身罢。”
“谢陛下。”郑和起身,正欲讲述此行目的,也就是下西洋一事,想要皇上答应,恐怕他得将此事的利弊好好在陛下面前捋一捋。
他在来之前,便已经准备好一套足够他从早上说到中午的说辞了。
可下一刻,朱瞻基笑呵呵的开口:“郑和,朕听闻你曾奉太宗皇帝之意,六次下西洋,远渡海外各国。”
“额……禀陛下,确有其事。”
郑和愣了,倒不是没想过陛下会率先发文,但却是没有料到陛下会提到他下西洋之事。
之前,他几次上奏,字里行间里都隐晦提到他下西洋之事,莫非是陛下记住了,所以今日才专门提及的。
郑和心里没有来得一喜。
如此想来,他想再下西洋一事的成功率又大了一些。
朱瞻基颔首道:“嗯,不过下西洋倒是挺费钱的,但也看得出,太宗皇帝曾对此事的看中。”
郑和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准备了许久的说辞全部憋在肚子里,好像现在说哪句都不合适。
当他听到朱瞻基前一句话的时候,都几乎认为下西洋一事怕是无法通过了。
但朱瞻基下一句话又重新给了他一丁点希望。
朱瞻基又道:“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吧。”
郑和腹中早有打稿,挺直了腰杆,道:“经臣六次下西洋所感所悟,此举不禁能拓展大明与海外各国的交易,还能在海外那些国家面前宣扬我大明国威……”
“行了。”其实朱瞻基今日算是紧急召见郑和,见他一见的,可却没那么多时间听他啰嗦。
郑和看出朱瞻基的不耐烦之色,心底失望多了几分,也不禁担心起下西洋之事能否成功。
“再宣布最后一件事,便散朝罢。”朱瞻基说完,众臣静默地站着,恭耳聆听。
连开口的机会也没有么……
郑和沧桑的脸上显出一抹颓然之色,但几十年的君臣礼仪早已刻入身心,深入他身体的每一寸骨髓,他不敢触犯皇上,选择默默接受结果。
“郑和听命!”
朱瞻基声音逐渐高昂:“今遣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命郑和下西洋,告知各番国,明朝宣德皇帝已经登基……”
突然其来的变故,令郑和这个六十多岁的太监眼角泛起水雾,一时间泪光盈盈。
砰,郑和跪在殿上,深深叩首,道:“臣,郑和听命。”
殿内群臣sao动不已,有人站出来道:“臣以为,此事陛下应当先与臣等商议后再做定夺。”
“下西洋一事,梳前六次经验,所费国力巨大,请陛下三思。”
“现如今,我大明国库紧张,若此时行下西洋一事,恐怕不妥,请陛下三思。”
朱瞻基淡淡的扫了一眼,道:“下西洋乃宣朕大明国威,有些海外偏僻之地,甚至还不知我大明如今的皇上是谁呢!”
“再者,郑和下西洋一事,朕当全力支持,另外朕会拿出内库银两资助郑和下西洋。”
郑和听此,顿时感激零涕,跪在地上不停谢恩。
群臣默然,心知这位陛下的性子,既然认定了一件事,哪是怎么也无法回头,只能无奈接受。
……
严冬降临,郑和下西洋一事正有条不紊的准备着,物资、军队、火炮这些都得一一备全。
既然要宣扬大明国威,那么就得震慑住海外大小诸国。
苏馨苑被冤枉一案,事后再次查出一些问题。
姓陈的那户人家,中毒前一晚所饮的烧酒是他人所赠。
顺天府派出衙役细细调查,终于找到了幕后黑手,此人正是养兴堂掌柜之子赖金彦。
府尹胡概亲自审问,顺藤摸瓜发现顺天府推官与赖金彦为叔侄关系,此事幕后策划亦有这名推官的一份儿。
可当胡概带人抓捕到推官府上,几经搜寻,整个府上早没了这名推官的身影,只寥寥剩下几个家仆。
而赖金彦则不幸了,胡概气怒之下,连下数条罪责,将其送入狱中,彻底葬送半辈子。
这一天清晨,苏平谦从府尹派来的下属口中得知消息。
“苏小公子,府尹大人特意让小的转达,他会派人尽力抓捕此人,以免给小公子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替我多谢胡大人。”
离去前,苏平谦致谢道。
时间一日日的过去,临近元旦,京城街道上一片热闹景象,这几日,苏恒暂停了学堂事宜,苏馨苑也从香苑堂琐事中抽身出来。
苏馨苑专门上街替兄弟俩购置了几件新衣裳,为的便是新年新气象。
年关当晚,三人杵在庭院外,苏恒手里拿着火柴,咬着上下嘴唇,犹豫地望着地上的鞭炮,脸上一副天人交战的表情。
苏馨苑一言不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苏恒和炮仗对峙,仿佛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苏平谦本想亲手点的,可他大姐苏馨苑无论说什也不让他碰,美其名曰,他年龄尚小。
但搞半天,这二哥炮仗没点,倒是一人一物杠上了。
苏平谦朝苏恒不耐烦地道:“二哥,你不会不敢点吧?”
苏恒掩饰起神色上的紧张,清了清嗓子:“谁说的?”
郑和一袭红色官服,身系黑色大氅,他如一棵老松般岿然不动,任清风拂过,扬起身后的大氅,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黑发里夹杂着白发,干桑的面孔上满是皱纹,每一条皱纹仿佛充斥着一段故事。
从永乐时期起,这位三保太监曾六次下西洋,皆奉帝命而往海外,宣扬大明国威。
而距离上一次下西洋,至今已过去九年之久,中间他被洪熙皇帝封为南京守备太监,又经历了汉王叛乱,终于等到宣德之治。
这一次,他觐见皇帝,正是为了请求宣德皇帝批准他第七次下西洋。
郑和当然明白其中难度,但这件事情必须要做,无论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了却他心中的一桩意愿。
站在午门前,这个活了六十岁的太监,共睹五朝皇帝,先后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直至而今宣德。
可此时此刻,他手心满是汗水,忍不住的紧张。
生怕陛下会拒绝他的请求,到时,他该如何是好,继续坚持还是彻底放弃。
思索之际,殿上传来喊声:“宣,南京守备太监郑和觐见。”
郑和闻声踏殿前台阶而上,迈入殿内,一眼扫去,百官皆置于殿内,他一步一步往前,直至前列,立即跪拜行礼,呼喊道:“臣南京守备太监郑和拜见陛下。”
朱瞻基饶有兴致地看着他,挥手道:“平身罢。”
“谢陛下。”郑和起身,正欲讲述此行目的,也就是下西洋一事,想要皇上答应,恐怕他得将此事的利弊好好在陛下面前捋一捋。
他在来之前,便已经准备好一套足够他从早上说到中午的说辞了。
可下一刻,朱瞻基笑呵呵的开口:“郑和,朕听闻你曾奉太宗皇帝之意,六次下西洋,远渡海外各国。”
“额……禀陛下,确有其事。”
郑和愣了,倒不是没想过陛下会率先发文,但却是没有料到陛下会提到他下西洋之事。
之前,他几次上奏,字里行间里都隐晦提到他下西洋之事,莫非是陛下记住了,所以今日才专门提及的。
郑和心里没有来得一喜。
如此想来,他想再下西洋一事的成功率又大了一些。
朱瞻基颔首道:“嗯,不过下西洋倒是挺费钱的,但也看得出,太宗皇帝曾对此事的看中。”
郑和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准备了许久的说辞全部憋在肚子里,好像现在说哪句都不合适。
当他听到朱瞻基前一句话的时候,都几乎认为下西洋一事怕是无法通过了。
但朱瞻基下一句话又重新给了他一丁点希望。
朱瞻基又道:“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吧。”
郑和腹中早有打稿,挺直了腰杆,道:“经臣六次下西洋所感所悟,此举不禁能拓展大明与海外各国的交易,还能在海外那些国家面前宣扬我大明国威……”
“行了。”其实朱瞻基今日算是紧急召见郑和,见他一见的,可却没那么多时间听他啰嗦。
郑和看出朱瞻基的不耐烦之色,心底失望多了几分,也不禁担心起下西洋之事能否成功。
“再宣布最后一件事,便散朝罢。”朱瞻基说完,众臣静默地站着,恭耳聆听。
连开口的机会也没有么……
郑和沧桑的脸上显出一抹颓然之色,但几十年的君臣礼仪早已刻入身心,深入他身体的每一寸骨髓,他不敢触犯皇上,选择默默接受结果。
“郑和听命!”
朱瞻基声音逐渐高昂:“今遣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命郑和下西洋,告知各番国,明朝宣德皇帝已经登基……”
突然其来的变故,令郑和这个六十多岁的太监眼角泛起水雾,一时间泪光盈盈。
砰,郑和跪在殿上,深深叩首,道:“臣,郑和听命。”
殿内群臣sao动不已,有人站出来道:“臣以为,此事陛下应当先与臣等商议后再做定夺。”
“下西洋一事,梳前六次经验,所费国力巨大,请陛下三思。”
“现如今,我大明国库紧张,若此时行下西洋一事,恐怕不妥,请陛下三思。”
朱瞻基淡淡的扫了一眼,道:“下西洋乃宣朕大明国威,有些海外偏僻之地,甚至还不知我大明如今的皇上是谁呢!”
“再者,郑和下西洋一事,朕当全力支持,另外朕会拿出内库银两资助郑和下西洋。”
郑和听此,顿时感激零涕,跪在地上不停谢恩。
群臣默然,心知这位陛下的性子,既然认定了一件事,哪是怎么也无法回头,只能无奈接受。
……
严冬降临,郑和下西洋一事正有条不紊的准备着,物资、军队、火炮这些都得一一备全。
既然要宣扬大明国威,那么就得震慑住海外大小诸国。
苏馨苑被冤枉一案,事后再次查出一些问题。
姓陈的那户人家,中毒前一晚所饮的烧酒是他人所赠。
顺天府派出衙役细细调查,终于找到了幕后黑手,此人正是养兴堂掌柜之子赖金彦。
府尹胡概亲自审问,顺藤摸瓜发现顺天府推官与赖金彦为叔侄关系,此事幕后策划亦有这名推官的一份儿。
可当胡概带人抓捕到推官府上,几经搜寻,整个府上早没了这名推官的身影,只寥寥剩下几个家仆。
而赖金彦则不幸了,胡概气怒之下,连下数条罪责,将其送入狱中,彻底葬送半辈子。
这一天清晨,苏平谦从府尹派来的下属口中得知消息。
“苏小公子,府尹大人特意让小的转达,他会派人尽力抓捕此人,以免给小公子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替我多谢胡大人。”
离去前,苏平谦致谢道。
时间一日日的过去,临近元旦,京城街道上一片热闹景象,这几日,苏恒暂停了学堂事宜,苏馨苑也从香苑堂琐事中抽身出来。
苏馨苑专门上街替兄弟俩购置了几件新衣裳,为的便是新年新气象。
年关当晚,三人杵在庭院外,苏恒手里拿着火柴,咬着上下嘴唇,犹豫地望着地上的鞭炮,脸上一副天人交战的表情。
苏馨苑一言不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苏恒和炮仗对峙,仿佛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苏平谦本想亲手点的,可他大姐苏馨苑无论说什也不让他碰,美其名曰,他年龄尚小。
但搞半天,这二哥炮仗没点,倒是一人一物杠上了。
苏平谦朝苏恒不耐烦地道:“二哥,你不会不敢点吧?”
苏恒掩饰起神色上的紧张,清了清嗓子:“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