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农民的大事收麦子
转眼间,麦子也熟了,金灿灿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毕竟是平原,只有村庄和高高的大白杨树,才能遮挡遥望的视线。 今年的麦子,颗粒饱满,注定是和那场大雪是分不开的,也注定了今天的丰收。 农民的收成好了,生活水平自然也会提高一点,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了准备收割工作。 这时的农民,都不约而同地来到集市,买些工具,准备割麦子。 有镰刀,锵铲子,磨刀石,叉子,扫帚,木锨,草帽等等,都是收割麦子的必备工具。 天色渐渐的黑了,小峰的家人,吃过晚饭,小峰的爸爸趁着明亮的月光,开始磨镰刀,准备了四五把镰刀和两三个锵铲子。 这里解释两个问题,为何在月光下磨镰刀?因为那时候没通电。锵铲子是什么东西?这个锵铲子有点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只不过他不是月牙形,是个半月形,插在一根长木棍上,用来锵麦子在土里的根部,将麦子铲倒。 用镰刀割麦子,需要弯着腰,或者蹲在地上,将**根部割断,然后一把一把地摆起,放在一起,在用叉子挑起来放在平板车上拉到场里。 这里再说一下“场”!这个是需要在麦子成熟收割前几天就要做的事,具体cao作如下。 先在地里割出一块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一大片麦子地,而且,是连根拔起麦子,这样这块地里都是纯土,在人拉着石磙全场碾压这块地,直到把这块地碾压的十分的平整,非常的硬实,这块地就是“场”。 那“场”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将收割的麦子放进来,铺平然后用牛拉着套带着石磙,碾压麦子,直到把所有的麦粒从麦穗壳里面碾压出来。 再将碾压厚的麦子秸秆,全部收起来,堆成一堆,等着第二遍碾压,因为,第一遍不一定全部把麦子碾压出来,所以,才有第二遍。 然后,剩下来的就是麦子和麦子壳,以及一些碎秸秆混在一起。 农民利用风的吹力,用木锨将这些混合物,高高地抛在迎风的空中,下落时,风吹走了轻飘飘的麦子壳和碎秸秆,落下来的都是重重的麦子。这样麦子就和那些杂质分开了。 如果分的不干净,就再次碾压,再次扬锨,分出来麦子。
然后,将干净的麦子,装在大的塑料袋子里,收集堆放起来,再晒干,就可以储存了。 储存前还要挑出来一部分交公粮,也叫“农业税”,这部分粮食,一定要弄的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如果不干净粮站是不收的,到时候只能交钱了,那时候谁能有几个钱,还是老老实实的弄干净公粮,争取一次性通过交上去。 至于小麦秸秆,农民就把它们堆成一个垛,俗称“柴火垛”,农村人用的基本都是土灶,烧的都是柴禾,就是秸秆类,大多都是小麦秸秆,大豆和玉米秸秆,当然,还有油菜秸秆等等。 这个柴禾垛,一般都安置在院子外边的房子后面,方便生火做饭,也是为了远离火源。 一般柴禾垛上面会铺设一层薄膜,用来防水,保持柴禾的干燥。 至于交公粮,那场景和整个过程,小峰是从小参与过的,场面还是极其盛大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