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言情小说 - 汴京小医娘在线阅读 - 第122章 撰匾造额

第122章 撰匾造额

    汴京小医娘正文卷第122章撰匾造额皇祐四年的序幕是在一片鞭炮声中拉开的。

    这个年节,汴京城一如既往地热闹,马行街的酒家瓦子连台大戏,歌舞娱戏更是夜夜不歇。

    辛夷原本想将开业时间定在元宵节后,正月十七左右,可张大伯特地请了一个阴阳先生为她算了一卦。说正月十七红砂日,十恶大败,不聚财,还和辛夷的生辰八字犯刑克。

    辛夷本是不信的,毕竟她真正的生辰其实是个负数。

    掐指一算,她还要九百多年才出生呢,冲不着。

    不过,新店开张需要准备的事情很多,药材需要补充,人手也不足,原本孙家药铺的渠道和伙计,孙喻之都介绍给了辛夷,但辛夷不想再简单地延续孙家药铺的模式,再培养出一群董大海那样的“偷油婆”。

    因此,药材炮制,伙计的培训和筛选,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辛夷听了阴阳先生的建议,将开业日定在了二月初一。

    忙碌的日子,冲淡了年味。

    辛夷安顿下来,便在金泰楼订了两桌席面,让人送到店里来,请了小曹娘子和张大伯一家子前来吃饭,以表感谢。

    一群大人,几个孩子,欢天喜地,吃得好不热闹。

    辛夷又备了茶水、糕点瓜子等小吃,饭后都聚在后院,说说笑笑,展望药铺未来的模样。

    “老板娘,你订的横匾到了。”

    外面的大嗓门传入内间,辛夷将未磕完的瓜子丢到果盘里,笑盈盈地出来。

    “这么快?”

    “老板娘,横匾放在哪里?等你开张再挂,还是我们这就给你悬挂起来?”

    “麻烦你们挂起来吧,免得回头再找人……”

    门外抬着横匾是两个幌子店里的伙计。

    横匾上写着三个烫金大字——辛夷坊。

    上好的楠木,黑色的底漆,字体用金箔覆盖,边角雕有草药线条纹,简洁、大方,看着十分素雅,但不论是材质还是造工,看上去都有些过于奢侈了。

    “这得多少钱?”

    辛夷心疼地算着银子,指着横匾问。

    “我记得我订的是香樟木吧?你们老板是不是弄错了?”

    金丝楠木在哪个时代都是极为贵重的木料,虽说招牌幌子是一个商号的门脸,但辛夷并不想搞得这么铺张浪费。

    毕竟她手头现在没多少钱,紧张。

    “嘿!不用娘子给钱。”

    两个伙计将横匾放在店门口,拿起巾子抹了抹汗,“曹指挥已经替你给过了。”

    辛夷心头一跳。

    “曹指挥……?”

    “对。”那人正要说话,眼风一扫,突地笑了开来,“这不,正主儿来了!”

    辛夷眼皮一跳,抬头便看到了打马而来的曹翊。

    他身着一袭暗青色祥云纹直身,外头罩一件金埒色锦裘氅子,俊脸上的笑容徜佯在年节的喜悦中,公子清贵,风流温柔,一笑便散发出满街的阳光来。

    “张娘子。”

    他跃下马,将缰绳递给随行的侍从,上前两步,朝辛夷拱手作揖,恭贺她乔迁之喜、新铺开张,然后长身一转,微笑道:

    “这幅横匾是医官院的刘医官使亲自撰写,他下笔遒劲,气势宏伟,是有大气魄的医者,用在此处再是合适不过,定能为张娘子的店铺增色几分。”

    辛夷还礼:“有劳曹大人,只是我何德何能,敢让刘医官使亲自捉笔……”

    曹翊笑道:“小娘子莫要谢我。说来此事与我无关,是刘医官使听说了小娘子的典故,心生感佩……这才肯受托捉笔的,若不然,依他老人家的脾气,我怎生去求,他也不肯的。”

    说罢,曹翊又是一笑。

    “至于横匾的花费,那算不得什么,就当是我给张娘子的贺礼,还望娘子笑纳。”

    辛夷看了看曹翊,嘴皮微动,想问什么,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不便拂了他的面子。

    “那我便厚颜收下了。”

    人家把贺礼都送到店门口来了,万万没有让人抬回去的道理,而且上面写着“辛夷坊”,既成事实,退也是退不掉的。

    这时,三小只和湘灵良人一群人也热热闹闹地从内堂出来了,嘻嘻哈哈闹着看商号挂招牌。

    小曹娘子看到曹翊,亲热地唤一声“七叔”,招呼他往里坐。

    辛夷这才反应过来。

    “湘灵,给曹大人上茶。”

    湘灵诶一声应下,喜滋滋去了。

    曹翊看了眼小曹娘子,朝她笑了笑,互相行礼问新年好,又才对辛夷道:“茶就不喝了。我今日还有要务待办,这就告辞。待药铺开张那日,定要来吃你一杯水酒。”

    辛夷谢过,没有挽留。

    小曹娘子将他送得老远才回来,瞄了辛夷一眼,小声道:“我这位七叔可是矜贵的人,平常别说请,八抬大轿都抬不动他,这倒好,亲自给你撰匾造额,送到门前来了,却茶都舍不得喝一口。”

    辛夷看她眼里充满了轻佻的戏谑,知道她在想什么,轻轻一笑。

    “曹大人有君子之风,我只不过帮他一点小忙而已,竟以如此厚礼相赠,着实让我汗颜了。”

    “小忙?”虽同一个曹姓,可小曹府与大曹府隔了一层,小曹娘子对大曹府的事情并不全然了解,闻言自是好奇得很。

    辛夷平静地嗯一声,转头看幌子店的两个伙计挂横匾,状似随意地回答。

    “曹大人的家人生了一场小病,请我去诊治了一回。”

    小曹娘子恍然大悟。

    “怪不得,我就说嘛七叔如此热情……”

    “老板娘,你看看正了没有?”幌子店伙计站在木凳上,脸上挂着笑,憨憨地回头问辛夷。

    辛夷借机走出去,避开小曹娘子更多的询问,仰起脖子指挥伙计挂上横匾。

    “左一点。”

    “对对对,再往右。不对,右角往上一些。”

    “好,就那里。可以,摆正了!”

    小曹娘子跟着走出来。

    “看看这三个字,妙得很呢。”

    新店挂牌,街坊和行人也都驻足观看,热情地讨论。

    汴京城商业发达,行业百千,商家字号悬挂的匾额种类繁多,花样更是层出不穷。

    辛夷之前观察过,很多药铺会把自己家的主打药剂悬挂出来,或是“小儿积食”、“伤药跌打”、“风寒积食”,不一而足,或是有名气的人家,便直接打姓氏招牌,比如“孙家药铺”、“谭家药铺”、“谢医使家”、“齐容斋”等等。

    相对一些有声誉的老店而言,辛夷是新人,不想搞得那么花哨,但也直接用了自己的名字。

    只是没想到,原本一个普通的“辛夷坊”,因了这块烫金招牌,竟衬得满堂生辉。

    也就是在横匾挂上去以后,辛夷才发现下面还有一个红章,她识不得篆刻字体,却大致猜到是刘医官使的署名。

    还没有开业就牛气起来了。

    药坊里的人,都兴奋莫名,一个个摩拳擦掌,笑逐颜开,辛夷却默默叹口气。

    欠曹翊的人情债是越来越多,她快要还不清了,得须潜心为曹皇后诊治才是。

    因年节上宫中杂事繁忙,这些日子,曹皇后都没有机会出宫,也没有招辛夷前去诊治。辛夷记挂着这事,下午送走客人,便将店里的药材理了理,带上自己整理好的药材去了曹府。

    曹翊不在,门房说是去拜年了,大门外仍是悬了一个接福袋,让辛夷留下帖子。

    辛夷将药材包放下,想了想,又留了一张字条。

    “曹大人盛情,辛夷来日必将厚报。”

    这句话,她相信曹翊看得懂,是对他赠送匾额的谢意,也有租让店铺那几千贯钱的感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将来会连本带息归还给他的意图。

    离开曹府的时候,辛夷轻松了许多。

    好好赚银子,还债吧。

    辛夷打定主意,回到马行街便召来原先孙家药铺的伙计,每人发了一张“考题”,题面里囊括了中药炮制和药理药性的一些基础知识。

    她想先摸摸这些人的底,看哪些人能留,哪些人不能留,以便做到心里有数……

    辛夷正守着伙计们做题,不曾想,她在雍丘西岗救过的那娘子就牵着女儿找上门来了。

    开口便说,“我姓安,娘家舅舅也是开药堂的。我从小在舅舅家药堂长大,识得药材,懂得一点药理,想在娘子这里找个活干,不知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