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建大汉从晋阳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五章 范阳集会

第二百四十五章 范阳集会

    原本平静的幽州,也开始混乱了起来,起因就是公孙桓带领的白马骑兵起义,打败了段末波的段部鲜卑骑兵。一战败北后,段部鲜卑骑兵集结了更多的骑兵想要找公孙桓算账,可当他们来到那个小村庄时,公孙桓的白马骑兵早已不见踪影,就连村庄的百姓都撤走了。公孙桓当然没有提前料到,一切还要归功于段末波这个内jian,他尽职尽责的把情报提前告知了刘群和公孙桓,来让公孙桓有时间带领百姓撤离。怒火未消的段部鲜卑,将怒气发泄到了北平郡内一个士族的身份,谎称是他们给公孙桓的白马骑兵通风报信。可怜的士族,虽然家中有着私兵,但却抵挡不住疯狂的段部鲜卑骑兵,最终全族的男子几乎都被屠杀,而女子就更不用说了。段部鲜卑的所作所为,跟并州的匈奴人没有任何差别,这让士族们都小心了起来。刘胤也没有忘记他的任务,发挥自己口若悬河的能力,游说那些距离段部鲜卑的辽西郡很近,还有敌视段部鲜卑的家族。最终,为了自保,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家族在幽州的利益。幽州虽位于北地,但作为汉人的州郡,那里同样有着很多大型士族,而幽州最强的两大士族,便是范阳的卢氏还有渔阳的鲜氏。范阳卢氏,最着名的便是东汉末年三位顶梁将军卢植,卢植就是出身于幽州范阳,因此才会有了卢植讲学时手下了汉昭烈帝刘备和白马将军公孙瓒的说法。其实这个推论还是有一定可能的,卢植作为大儒名士,又是幽州范阳人,在幽州讲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还年轻的公孙瓒和刘备,很可能有机会听过卢植的讲学。可以说范阳卢氏的崛起,与卢植密不可分,魏武帝曹cao北征乌桓,路过范阳时,就赞誉卢植“名着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并致祭卢植。曹丕继位代汉成魏后,更是鼓励儒学的发展,卢植之子卢毓就被曹丕纳用为冀州主簿。可以说范阳卢氏已经成为了北方儒学的代表,在魏晋时期的地位甚至不下于孔氏一族。渔阳鲜氏的崛起,也得益于东汉末年的鲜于辅。鲜于辅本是刘虞的部下,在刘虞被白马将军公孙瓒杀死以后,鲜于辅便要为刘虞报仇,集结受到刘虞恩惠的鲜卑人和乌桓人,大败了白马将军公孙瓒。很多人以为鲜于辅的姓氏,还有他能够团结胡人的行为,认为鲜于辅所在鲜氏是胡人,其实鲜氏确实正经八百的汉人,只是容易让人误会而已。甚至在当时魏武帝曹cao尚在中原,袁绍在河北称霸时,鲜于辅就听从田豫的意见,决定效忠曹cao,并亲自前往曹cao的领地宣布忠诚。官渡之战前期,无论怎么看曹cao都不可能是袁绍的对手,但鲜于辅却依然没有改变效忠的对象,带领幽州的部队不断的sao扰袁绍在河北的领地,极大的牵扯了袁绍的兵力。魏武帝曹cao打败袁绍统一河北后,更是夸赞鲜于辅的功劳。甚至鲜于辅还一直活到了三国争霸时期,被曹丕委任去蜀国劝降诸葛武侯。卢氏和鲜氏一同号召,幽州的士族自然不敢不给面子,于是偷偷的在卢氏的范阳展开了集会,且没有通知王浚。“都到齐了?”卢氏的老族长见幽州士族的代表基本上都来了,就直接发话。卢氏的老族长并不是卢植的子嗣,因为卢植的子嗣都入朝为官,而留在范阳的则是卢氏其他支系的人。在座的士族里面,就数卢氏影响最大,且老族长年龄和辈分也是最大的,一言一行几乎都代表了幽州士族的方向。见士族代表们默认,老族长就继续说道“既然人都齐了,那就商谈一下关于段部鲜卑的事情吧。”“我想诸位都应该已经得知了段部鲜卑的所作所为,原本在博陵公引入鲜卑人时,吾等就已经反对,奈何博陵公一意孤行,后致使辽西郡的士族被屠戮一空,只剩下几个血脉被我们保护了起来。”八壹中文网“如今段部鲜卑再一次展现出了他们凶残的一面,自己败于那公孙桓之手,却又责怪是我们幽州的士族通风报信,又屠杀一族来警告我们,这已经侵犯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愤怒的老族长甚至一巴掌拍在了案牍之上,响声一下子就激起了幽州士族们的怒火。引进段部鲜卑如辽西郡,王浚压根就没有和幽州士族们打招呼,而是以幽州刺史的权利绕过士族直接做的。这件事自然引起了士族们的不满,毕竟士族才是晋朝的统治阶级,刺史也不告诉他们明面上的掌控者,但土地和人口依然掌握在士族手里。在酒精和愤怒的驱使下,他们甚至开始大骂起王浚来。“博陵公此举确实有错,胡人狼子野心,我们怎可引狼入室呢?他难道忘了自己一族的悲剧了吗?”鲜氏的壮年族长也是摇着头。王浚虽然也是士族,但不是幽州的士族,而是出身于并州的晋阳王氏。并州沦陷于匈奴人之手,王氏一族损失惨重,要是换做他人早就将匈奴人视为血仇,不顾一切也要反击复仇。可迄今为止王浚只有在和司马腾联合时一起讨伐过匈奴人,自那以后就是一直呆在幽州。如此不顾自己士族的利益,在其余士族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眼见氛围烘托的差不多了,刘渊这个时候站起,一个个行礼,谦逊的说“各位长辈,我虽年轻,亦不是幽州出身,但也有一句不知当讲不当讲。”“自无不可,我们早已将刘渤海视为自己人了。”卢氏老族长点了点头。得到应允的刘胤深深的向卢氏老族长鞠了一躬,然后才说道“昔日南匈奴向大汉投降,百年的时间数次反戈相向,而吾等汉人却是在每一次打败南匈奴后,都善待这些胡人,将他们迁入中原,但南匈奴可曾感恩?”“今日段务目尘虽极力讨好博陵公,且年事已高,但谁又知道他的儿子或者孙子,不会是第二个刘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