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在线阅读 - 第116章 我的眼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第116章 我的眼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第117章我的眼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根据这种物质种种基本测试的表现,让宁晨很快意识到,这些性质与宁晨之前模型中的预测有着很大的出入。

    但不管怎样,能够第一次合成这种“钾-铁-硒”的新型铁基物质,总归算是一项不错的成果。

    接下来,宁晨将这项成果告诉了徐洲,徐洲听完也是显得非常的兴奋。

    “宁晨,你到底是怎么合成这种物质的?”

    这种物质的分子式是K2Fe4Se5,徐洲知道,这是一种材料界之前从未人工合成过的物质。

    抛开这种物质的各种性质不谈,仅仅是成功合成这种新物质,就足够发表一篇SCI了。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各种高纯度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放在一起混合,然后再固相烧结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便是所谓的“烧结法”,在材料的合成领域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看上去似乎真的很简单,在实际cao作中,却有很多的细节存在。

    比如说,起始原料要如何进行配比,原料的研磨程度要控制如何控制,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强要控制在多少等等。

    但凡其中的一个细节没有掌握好,最终就很难合成理想中的物质。

    宁晨也是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才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技巧和方法。

    徐洲仔细的查看了宁晨对这种新型材料的测量数据,眉头也不经意的皱了起来。

    “宁晨,接下来你就要准备对这种材料,进行超导性质的测量了吧?”徐洲问道。

    因为超导体的超导临界温度都非常的低,超导体的测量工作往往要用到液氦、液氮之类的制冷剂。

    相比于其他性质的测量,超导性质的测量要复杂很多。

    “徐老师,这种物质大概率并不是超导体。”

    宁晨说这话的时候非常的冷静,好像对这个结果早就知晓了一般。

    见宁晨这么说,徐洲也点点头道:

    “嗯,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从现在测量的各项性质来看,这种物质是超导体的概率确实非常的低。”

    其实徐洲刚刚就得出了这个结论,只是因为宁晨刚刚完成了这种物质的合成,徐洲并不想往宁晨身上浇冷水。

    不过见宁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徐洲也便没有这么多的担心了。

    “徐老师,根据我们现在得到的这种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出每五个铁原子位中,就存在一个空位,而这个空位存在于其他四个铁原子的中心。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它的复合磁矩……”

    宁晨一边说着,一边在草稿纸上写着整个计算的过程。

    “最后我们计算出它的能隙大约为300meV,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个绝缘体,即使在绝对零度附近,大概率是没有超导的性质的。”

    虽说在理论上,绝缘体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中也可能有超导的性质,但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而在这种物质与宁晨之前构造的、可能出现超导性质的模型并不相同,这才让宁晨和徐洲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没关系,宁晨,不管这种物质是不是超导体,能够把它给合出来,就已经非常厉害了。而且我建议你最好还是再测一下,万一能测出什么意料之外的性质呢?”

    “嗯,徐老师,我肯定会去测一下的。”宁晨点头道。

    宁晨倒不会真的期待,这种极小概率的事件会出现,但继续完成这些测量工作,也能够保证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完整性。

    接下来的时间里,宁晨来到了测量中心,完成了对这种物质的超导性质测量。

    不出所料的是,这种物质在低温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超导体的性质。

    更确切的说,它甚至是一种反铁磁绝缘体,与超导体的性质完全背道而驰。

    回去之后,宁晨将测量结果告诉徐洲,徐洲倒是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不错啊!这种特殊的磁结构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怎么样,要不要考虑先拿这个成果写篇论文?搞不好还能发一篇二区,甚至是一区呢!”

    要是之前的宁晨,被徐洲这么鼓动,说不定就真的停下实验写论文去了。

    毕竟一篇一区二区的成果,对于大部分人研究者来说,都算是一个不错的成果了。

    只是,在有了发一篇《Nature》、三篇《米国数学会杂志》,并拿到西蒙斯学者奖之后的经历,宁晨的眼界也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变化。

    “徐老师,就不急着写论文了吧。我先看看后续能把这个课题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决定论文该怎么写,是否要分开发。”

    盲目的对成果进行拆分,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成果的价值。

    另外,宁晨的实验课题可是超导和超导材料,要是最后拿磁结构作为主题发论文,宁晨自己都会觉得哭笑不得。

    经历了这一次的波折,宁晨没有马上继续进行实验,而是分析着目前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认真的分析其中的原因。

    仔细思考过后,宁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没有合成超导体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存在的这个铁原子空位啊。看来我在元素配比的上面,还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之前的实验之中,由于在物质合成上出现了大量的失败,让宁晨迫切的渴望能够成功的合成出一种新型铁基体系的物质。

    这让宁晨逐渐开始根据实验现象调整元素的配比,而不是根据之前建立的模型来进行调整。

    “如果想要真正的合成出一种超导体,还需要把这个铁原子的空位给补上。”

    想要达成这个目的,方法听起来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增加铁元素的配比。

    当然,实际cao作起来,涉及到的问题就太多太多了。

    ……

    在对物质模型进行改进之后,宁晨重新调整了各个元素的配比,并继续了自己的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依然没有那么顺利,但宁晨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便之后再失败上百、上千次,宁晨也会坚定的继续向前探索。

    时间不知不觉便进入到了5月,临近毕业季,盛州大学本科生的毕业答辩也即将开始。

    因为特殊的身份,宁晨并没有参加之前的毕业设计、开题答辩、中期答辩等等,但最后的正式答辩还是要参加的。

    毕竟这是拿到本科学位证和毕业证的最后一关,宁晨对于答辩的事情还是比较重视的,便暂时停下了手中的实验,进行着答辩前的各项准备事宜。

    这一次,宁晨需要同时参加数学和材料两个专业的答辩,当然宁晨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很多成果,只是在选择用哪个成果进行答辩的时候,宁晨还是犹豫了一会儿。

    “哎,数学还是用Sine-Gordon方程的那篇论文吧,要是拿出证明秋成同猜想的那三篇论文,就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意思了。”

    毕竟只是一个本科毕业答辩而已,直接拿出《米国数学会杂志》的论文,估计评审老师可能都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了。

    至于材料专业的答辩,宁晨想了想,也没有选择自己发在《Nature》上面的那篇论文。

    仅仅拿出自己对于多孔纳米硅粒子的研究成果,就足以圆满的完成毕业答辩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宁晨做完了两个成果的答辩PPT,并对答辩时的流程进行了一下演练。

    毕竟答辩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要是不做任何准备直接就上去讲的话,宁晨虽然也可以讲得很好,但如果不小心没有控制好时间,评审老师的评分工作也会很难做的。

    5月底,本科生毕业答辩开始了。

    宁晨先参加的,是数学专业的答辩。

    宁晨这个大二的本科生,跟着一群大四的学长、学姐们,一起来到教室准备进行答辩。

    虽然宁晨是整个教室里年龄最小的,但并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宁晨真的是他们的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