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朱棣重生土木堡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九章:文华问政

第一百九十九章:文华问政

    河南河道衙门罢了,但河南是漕运途经大省,漕运上下也少不了河南本地的各大卫所和各州各县,所以需要一个代替的衙门。

    之前,设立河道衙门本来是朱棣当年临时用来治理水患的,谁成想从永乐末年一直设立到现在,设了二十一年。

    既然说已经发现这个大问题,就需要立刻改过来。

    现在对朱棣而言,需要一次性把水患彻底治好,不能让治水大臣也变成一个常设的职位,河南河道衙门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漕运,也是朱棣从这次治水中看出来的引申问题。

    漕运,涉及大明国家之根本,影响着为数众多的农户和卫所,关乎大明的江山社稷,现在看来,当年的漕运之法已经太过陈腐、老旧。

    而且洪熙、宣德和正统三朝二十五年的时间,漕法上到底有多少变动,这些朱棣也不是很清楚。

    现在,需要立刻了解清楚。

    景泰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紫禁城,文华殿。

    文华殿于永乐十九年敕建,呈“工”字形布局,共分为前后两小殿,两殿间以穿廊相连接。

    一般来讲,穿廊中早晚都会有侍立的宫人。

    前殿即文华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为皇太子与大臣理政之所,后殿名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类似,为皇帝观政之处。

    一般来说,都是皇太子在前殿与大臣交流尝试理政,皇帝在后殿观看,为太子指正错误,避免朝政大事出现眼中纰漏。

    原先景泰一朝的皇太子朱见深已经被废,连同着他的父亲朱祁镇一起,彻底成为大明朝的历史。

    现在朱棣这个身体朱祁玉的皇长子是年仅两岁多的朱见济,还没有被正式册立为太子,也根本不到理政的年纪。

    所以这前后两殿,朱棣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这天,朱棣与于谦坐在主敬殿内博弈,朱棣持黑,于谦持白,两人都对棋道有很深的造诣,杀得兴起,一时间难解难分。

    于谦的战略思想十分大胆、超前,常常能在朱棣意外之处忽然杀出一支奇兵。

    而朱棣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马上帝王,勇勐刚强,悍不畏输,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出奇招反败为胜。

    就如同他当年率燕军靖难,以一藩之地数百壮勇,将坐拥整个天下的建文帝拉下马来的时候一样。

    双方对决,一开始于谦本以为该让着点皇帝,没下死手,因为他根本没听说皇帝学习过围棋之道。

    却没想到,皇帝喜欢兵行险着,棋术虽然谈不上有多高深,手法却十分迅勐,于谦往往一招不甚,便满盘被动。

    朱棣一手接着一手的进攻,看似毫无章法,却总能在人想象不到的一个点突然爆发,贯穿全盘。

    于谦疲于应付,甚至顾不上组织自己的反击,等到他意识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晚了。

    从一开始的试探性让步,到现在的大汗淋漓、全力以赴,下到最后,于谦越来越累、身心俱疲,反观朱棣,却一直都是那副大势已定的自信神情。

    一个多时辰下来,两人在这一方小小的棋盘上杀得酣畅淋漓,连一旁看不懂棋的小太监汪直也看得暗自咋舌。

    于谦手持白子,举棋不定,良久,默默道:“陛下善出奇兵,臣技不如人,又败一手。”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哈哈哈。”朱棣知道,于谦没有让着自己,命汪直收拢棋子,说道:“今日一番博弈,叫朕好生快意!”

    “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时,还是多少年前了?”

    于谦仍没有回过神来,复推了这局棋,忽然道:“臣知道了,全局的关键,就在陛下这第七十八手挖。”

    “这一手,看似是常理上的废子,却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一步妙手,就是在此之后,臣便完全被陛下带着走了。”

    “臣以为陛下是要把臣封在里边,所以下一手紧粘,自以为可以反击,却不料正中陛下之下怀。”

    “陛下七十八手后,臣完全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喜悦中,只顾追击,未曾成想,陛下的黑子已经将右方完全占领。”

    “最后,陛下一手定了乾坤,臣棋盘右侧一大片白子转眼之间,全军覆没......”

    朱棣也是有些吃惊,道:“既然你看出来了,那朕倒要考考你,这最后一局,像哪场战例?”

    闻言,于谦眼神一暗,道:“土木堡…之耻!”

    “是啊,土木堡的耻辱,到今日朕仍然难以忘怀,国耻怎么敢忘!”朱棣脸上的笑容消散,道:

    “那一战,沂王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完全被也先的一步废子牵着鼻子走,最终全军覆没!”

    于谦呆愣愣地抬起头,看着眼前的景泰皇帝朱祁玉,忽然间,觉得自己有些不认识这位陛下了。

    竟然有这样的远见卓识,这还是当初那个郕王殿下吗?

    “以前的事儿,就说到这,今日朕找你来除了下棋,主要是想说说本朝现行漕法的问题。”

    朱棣摆摆手,靠在椅子上,道:“你告诉朕,自永乐二十二年以来,洪熙、宣德、正统三朝的漕法都经过如何改动?”

    “事无巨细,朕全都要知道。”

    于谦也猜到皇帝为何突然要问这个了,这估计也和最近的裁撤河南河道衙门的事情有关,于谦在心底是支持皇帝这么做的。

    河南河道衙门,于谦以前去过,那是一个黑幕特别多的地方,很多事情连于谦都觉得不堪入目。

    当时,他还痛骂过那群人尸位素餐,盘剥百姓。

    如今皇帝励志改革漕法,于谦心里一百个支持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去反对?

    于是他说道:“陛下,洪武年漕运行海运,完全由民间组织征收漕粮、运抵木料等事。”

    “永乐年间,太宗皇帝迁都北京,兴建都城,需要大量的材料和夫役,仅凭海运已经无法满足朝廷的需求,也因为各地军民商供给支兑混乱,遂于永乐十三年行支运法。”

    “支运法由时任漕运总兵官的陈琯上奏推行,规定各地漕粮就近运至淮、徐、临、德四仓,再由运军分段接运至通州、北京。”

    “支运法一年转运四次,太宗皇帝规定,各地农户参加运粮即免纳当年税粮,纳当年税粮则免除运粮,其运费计算在支运粮内。”

    “相比于洪武年间的海运,永乐一朝的支运法民运的比重约占四到五成。”

    朱棣点点头,这些都是上一世的事情,死之前朱棣还觉得支运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可现在看来,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于是问道:“现在本朝的漕法还是支运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