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这个大宋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32章 黑暗之中的那盏灯

第32章 黑暗之中的那盏灯

    太后正和几个宰辅商议政事,闻讯后不动声色的先把事儿处置完毕,随即令人去打探。

    “太后,是官家叫停了斋醮,还说此为永例。”

    罗崇勋一脸欲言又止。

    太后没看到,“把那个逆子叫来!”

    官家昂首挺胸走进了偏殿。

    “谁让你叫停了斋醮?”太后平静问道。

    “大娘娘,斋醮民间可为,帝王不可为。”赵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帝王好斋醮,便会有臣子投其所好……大娘娘,先帝当年耗空了府库弄的那些东西……难道真是先帝一人所为吗?

    王旦,王钦若等人,难道就没有罪责?身为宰辅,不知劝谏君王也就罢了,竟然投其所好,鼓动先帝去封禅,大张旗鼓的斋醮。”

    “逆子,你想让先帝沦为千古笑柄吗?”太后森然道。

    当赵祯停掉斋醮的消息传出去后,民间自然会反思……先帝弄的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是真是假?

    加之这些年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那股子怨气总得寻个地方发泄,先帝这个死人就是最好的靶子。

    “大娘娘,不能将错就错……不能以天下为代价去保先帝的颜面!”

    “拿家法来!”

    ……

    第二日,李献带着好心情进宫。他觉得自己对赵祯的改造步入正轨,可喜可贺。

    “官家呢?”

    本该在西阁读书的官家却没了人影。

    “官家病了。”

    李献心中一惊,急忙去探视。

    赵祯趴在床榻上,天气渐渐暖和,就盖了一床薄被,看着颇为痛苦。

    “这是……”李献突然捧腹,“挨了一顿?”

    赵祯干咳一声,“我是不小心摔了。”

    “是吗?”李献半信半疑,“对了,你停了斋醮之事,太后那边如何说,可曾呵斥责罚?”

    赵祯淡淡的道:“太后夸赞我英武果断,有太祖皇帝遗风。”

    ……

    李献出宫时,再度遇到了静贤等人。不过此时他们背着包袱,看着是要回去了。

    “定远侯的大恩大德,贫道记住了。”静贤微笑。

    看着他们远去,送李献出来的内侍担心的道:“侯爷,这些人可有道行,被他们记恨上了,您还得小心为妙。”

    “真正的道人,必然是心无欲念,名利欲望不沾身,不执着于个人荣辱,这才是道行。就静贤这等心胸狭隘之辈,若真有道行,老天无眼!”

    李献压根就不怕这个,等出了宫城,看到西北刀客后,心中就更笃定了。

    第二日,狄青来了。

    “军中如何?”李献随口问道。

    “同袍们颇好。”狄青很是平静的回应。

    昨日挑衅他被毒打的两个军士此刻正在医者那里躺着。

    “那就好。”李献坐下,“今日给你说说大宋的局势。”

    狄青一怔,“先生,武人不该学这些。”

    “愚蠢!”李献蹙眉,“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哪里能分开。打个比方,此刻令你统军出征北辽,你要采取何等战法?”

    “弟子?”

    狄青不敢想。

    “说!”李献手握戒尺,有些想动手的意思。

    “弟子以为,当下大宋与北辽互通有无,想瞒过北辽密谍出兵不可能。故而当以堂堂正正之势出击。”

    “然后呢?”

    “一路打过去。”

    “速度呢?”

    “不可急切。”

    “可我说必须急切!”

    狄青愕然,“先生,北辽兵力雄厚,一旦攻击急切,便容易被敌军抓到机会……”

    “当下朝中乃是太后垂帘与宰辅们共治,官家没法做主。太后的心思是稳住局势,冯拯老迈,不会干涉。王钦若为首相,必然对出征不满……”

    “先生,这是为何?”

    “他为首相,任何事都是第一责任人。王钦若会看好对北辽之战吗?”

    “不会。”

    “太后求稳,王钦若不看好,其他人等暂且不说。你若是缓缓攻击,一旦战事胶着,你觉着朝中会如何?”

    狄青低下头。

    李献喝了一口茶水,真香啊!

    他美滋滋的喝着茶,甚至还逗弄了一下在脚边打盹的来福。

    狄青抬头,眼中发亮,“太后求稳,王钦若不想多事,若是战事旷日持久,或是胶着不前,朝中多半会生出退兵的心思。故而从战阵手段去琢磨,是该缓缓攻击。可朝中却不会给这等机会。如此,当速战速决,只求取得战果,随后撤军。”

    “这是什么?”李献笑道。

    “朝政。”

    “你若是统军大将,不懂朝政,那么,此战你便会打成糊涂战!”

    “弟子,明白了!”

    狄青起身行礼,出了一身冷汗。

    恩师说自己不懂兵法,可这才是最上乘的兵法啊!

    少年用崇敬的目光看着先生,却不知先生正在神游于外。

    对于大宋而言,此后最大的麻烦不是北辽,而是西北党项李氏,以及交趾。

    党项李氏野心勃勃,一直想自立。可朝中却对此颇为乐观,觉着李氏会维系着对大宋的尊重。

    “军中对党项李氏如何看?”李献问道。

    狄青说道:“都说党项人彪悍,不过可为大宋臂助。”

    从朝中到军中,都是一片乐观。

    李献候着下衙时间去了王曾家。

    王曾到家,见李献在自己的院子里转悠,自己最喜的一棵花树上,早上才将开放的几朵花被这厮摧残的不像话。

    “住手!”

    李献在思索问题,闻言一看,说道:“回头令人再种一株吧!”

    “这是老夫亲手侍弄出来的宝贝!”王曾吹胡子瞪眼的吩咐道:“以后定远侯来家,不许带到此处。”

    这是成祸害了。

    二人去了书房,李献画了一个简易地图。

    “西北,李氏?”王曾看来没少做功课。

    “是!”李献指着党项那块地方说道:“党项人从李继迁开始,实则便脱离了大宋,这话王公不反对吧?”

    “说早一些也可。”王曾说道:“不过这等羁縻之法行了多年,虽说大宋不直接统御那块地方,却也平安无事。”

    羁縻之策多用于边疆地区,对那等鞭长莫及的地方,中原王朝往往采取封官、和亲等手段,让对方臣服于自己……至少是名义上的臣服。

    也就是说,你不反对我就好。

    “可党项人野心勃勃,王公,一旦党项人宣布独立,大宋会如何应对?”李献问道。

    “弄死他!”王曾毫不犹豫的道,历史上也是如此,不过随后被打的满地找牙。好水川之战令大宋上下蒙羞。

    “但李氏谋反作甚?”王曾很是乐观的道:“听从大宋吩咐,每年都有钱粮赏赐,何乐而不为呢?”

    “王公,若是北辽答应永不侵袭大宋,但代价是大宋对北辽称臣,大宋会如何?”

    “谁敢答应,老夫当批其颊!哪怕是官家!”

    这一刻,王曾浑身煞气。

    那么,你们怎地觉着李氏会一直愿意当孙子呢?

    李献又去寻吕夷简,一番话后,吕夷简微笑着转换话题,提及了斋醮一事,说定远侯果然有贤臣之风。

    被这位名门贵子夸赞,李献总觉得脊背发寒。

    他走在御街上,看着两侧的繁华,不禁有些纠结。

    “郎君为何要在意这些呢?”影子终于说话了,“那是庙堂中君王与宰辅的职责,小人以为,郎君尽力了,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

    “若是局势大变,异族兵临汴京城下呢?”

    “小人会带走郎君。”

    “剩下的人呢?”

    “听天由命,与小人无关。”

    哦!

    原来我弄错了时代。

    李献恍然大悟。

    在这个时代,家国天下和民族的概念并未深入人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其它的事儿和你无关。

    但幸而还有一批人杰在为这个大宋呼喊。

    他们叫做:范仲淹,王安石……

    要不,加个我?

    李献突然觉得这个念头很可笑。

    但仔细想想自己最近的言行,他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

    是啊!

    我特么来自于后世,这一切关我屁事!

    可晚上躺在床上他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干脆爬上屋顶看星星。

    幸而此时并无蚊子叮咬,李献躺在屋顶,看着苍穹,说道:“那日我带着官家去看流民,他哽咽,我没哭,我只是在愤怒。”

    “郎君愤怒什么?”屋檐下的影子问道。

    “我愤怒庙堂之上的太后和帝王,以及宰辅们。他们难道眼瞎了吗?看不到所谓太平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

    王贺没说话。

    “这就像是黄昏,黑夜即将来临。王贺,当所有人都觉得天下太平,而只有你才知晓这个繁华的时代即将被野蛮终结时,那种滋味很煎熬。我甚至更希望自己一无所知。哪怕自己跳进那无边的黑暗之中。”

    王贺开口了,“郎君,好像有人准备给这黑暗点把火。”

    谁?

    李献在屋顶上坐起来,就见自己的书房那里窜起了一个火头。

    一个身影在火光中得意的往外跑。

    “卧槽尼玛!”

    定远侯的怒吼惊破了长夜。

    有人在李家纵火,巡检司的军士蜂拥而至。

    “且住!”

    李献站在大门内,说道:“是我没吹灭书房的蜡烛导致的火头,已经扑灭了。”

    “我等当看看。”有人说道。

    “闭嘴!”带队的将领喝住了那人,赔笑道:“侯爷安歇吧!”

    聪明人。

    李献关门。

    随后就是问话。

    只是看了几分钟,李献就干呕着出了柴房,发誓以后再不看王贺这厮拷打。

    晚些,王贺带着血腥味出来了。

    “是一个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