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女帝能有什么坏心思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机会

第一百九十八章 机会

    ,女帝能有什么坏心思

    缺人。

    朝堂上因为处理掉李儒、常阳侯一党,各个职位都有空缺,有些职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地方上各郡县的官员也是刚刚好,柳山青曾看中郡守,想提拔他们入朝为官,奈何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施然创办的学校里出来的人,是有不少在地方上任职,担任县一级官员,或主吏掾、令史等职位,其中一些人能力不错,将县治理的很好,但这些人任职的年份、功劳不足以进一步的升迁。

    在官员升迁方面,有随一朝,尤其是柳山青治下有着严格的标准,不管你是谁,跟谁有关系,只要没有足够的任职年份、功劳就别想升迁。

    施然学校出来的人,就算是施然的门生,想要走马上任,都必须经过严厉的考核,考核通过后,只能去县里担任官吏。

    个别能力出众的,能直接担任副县令,能力一般的只能从主吏掾、令史等小吏做起。

    像张平、左戍和乐复等人能直接担任九卿之职,可不是看在他们与施然关系好的份上,而是他们有从龙之功,又跟随施然灭了南越,有灭国之功。

    没有这些功劳,张平、左戍和乐复等人如何能够位列九卿、拜将封侯?

    正因为柳山青在用人方面,没有任人唯亲,严格按照她和施然完善的用人标准,如李儒、常阳侯等一直反对柳山青当皇帝的人,在这方面挑不出柳山青的刺。

    甚至李儒、常阳侯有时都忍不住抱怨柳山青用人太过吝啬。

    另外,由于施然创办的学校学生不多,这两年的毕业生都已安排去各地方任职,暂时已无新的人员补充,再加上单靠施然创办的学校,来为大随选拔官员远远不够。

    所以,为了弥补人员的空缺,施然之前和柳山青商量过,要举办科举,面向全天下招揽人才。

    这些日子,施然、柳山青已粗略制定出第一次科举的框架。

    现在是时候,拿给朝臣们看,让他们制定细则。同时,施然、柳山青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又让玉儿将科举框架,交给李儒,让其出一些意见。

    李儒固然十分反对柳山青当皇帝,但对大随无比的忠诚,就算是被柳山青幽禁在家,面对柳山青交给他的政务,李儒都会一丝不苟的完成,从来不会打折扣,或者敷衍了事。

    有的时候,还因为对一件事的决断,和柳山青有不同意见,和柳山青在奏章力争论了起来,把柳山青气得不行。

    可后来冷静下来,再经过施然的分析,柳山青不得不承认李儒的决策比她的更合适一点。

    《镇妖博物馆》

    这种时候,施然会觉得李儒有点可惜,白白浪费了一个能做事的人才。

    至于李儒反对柳山青当皇帝这点,施然完全不在意。

    因为李儒只能在心里反对,没能力推翻柳山青。

    当然,可惜归可惜,柳山青是为施然才处置李儒的,施然现在不可能劝柳山青收回成命,一旦收回命令,那就是让柳山青打自己的脸,损害柳山青的威严。

    柳山青其实也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了,应该听施然的,只处理掉常阳侯就行。

    柳山青还想过要重新启用李儒,不过也就是想想。毕竟一旦重新启用李儒,就意味着柳山青错了。柳山青不介意向施然认错,很介意向大臣承认自己的错误。

    施然曾经有一句话说的好,皇帝是永远都没有错的。

    就算有错,也是大臣的错,没有劝戒好皇帝。

    李儒看到施然、柳山青制定的科举框架时,瞬间便明白过来,

    秦王、陛下这是要向官员选拔权下手了。

    以后像他们这样的三公九卿,王公贵族的后代再想为官,就必须得拿出真本事跟黔首的孩子竞争了。

    李儒对此没什么感觉,十分支持施然、柳山青的决定。

    倒不是因为李家世世代代都要囚在府中,外界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而是李儒知道,科举一旦推广开来,能为朝廷获得大量的人才,朝臣之中也不再是一片死水,一上朝,一眼望去不是熟人,就是亲戚。

    李儒还在为相时,就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想着该如何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没想到施然、柳山青竟然会决定这样做。

    不愧是年轻人,胆子真大。

    李儒可以想象到朝廷上的大臣们在得知这件事后,是何反应,不过就算他们再反对,也不过是在心里说说,以施然、柳山青对朝堂的把控,朝堂上没有人能反对施然、柳山青的决策,就算不要命也不行。

    至于施然的人会不会反对?

    李儒完全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文臣方面都是黔首的孩子,他们是靠着施然才能读书识字,有机会做官,施然做出的决策,他们只会支持。

    武将方面,且不说科举考试不涉及武将的选拔,武将的选拔依旧遵从惯例,以军功为提拔的依举,就说张平、左戍和乐复等人都是靠着施然,才有机会建功立业,官至九卿、封侯拜将,他们有何理由不支持施然、柳山青?

    而像张平这些九卿之后,施然推出的科举制,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但张平一向是唯施然马首是瞻,张平的个人武力也是施然手下一干人等种最强的,可以说施然让其打谁就打谁。

    其他人敢不支持施然,都不用施然发话,张平就会让他们尝尝他的拳头。

    更别说还有由施重统领的一干在暗中的人,时时刻刻地在监察那些人。

    谁反对,谁的犯罪证据,当天就会出现在施然的桉台上。

    说起施重,李儒真是很佩服施然,佩服施然的心机,更佩服施然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如此重要的事情竟然敢交给一女子。

    李儒能知晓施重在领导一个隐匿在暗中的监察机构,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开始,李儒只是猜测施然在他们身边都安插了人,具体是不是李儒也无法决定。

    是随着一个又一个反对、抨击施然的官员,被施然以合理合法的理由打入大牢,李儒才开始怀疑。

    后见施重经常进宫里找施然、柳山青,便猜测施然安插在他们身边的探子,因是由施重在领导。再后来,经过他的观察和对施重的试探,发现果然如此。

    从这之后,李儒经过对家中下人的考察、试探,发现跟了他二十多年的家宰,竟然就是施然安插在他身边的探子。

    李儒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对于施然的惧意,也是从那一刻升到了极点。

    而那位家宰,现在依旧在家里,担任家宰的职务,管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

    李儒一开始很生气,很想除掉家宰,但李儒知道他不能这样做。

    施然能容忍他知晓自己身边有探子,他还知道是谁,他若是敢动手将之除掉,他敢保证第二天死的就是他合家老小。

    也是从这件事上,李儒知道今后再无可能推翻柳山青,阻止施然行田氏代齐之事,不过李儒依旧不愿向施然、柳山青投降,坚持潜伏、等待时机。

    结果不出意料,施然、柳山青完全不给他机会。

    在家里的待得这些日子,李儒心里是有些后悔的。倒不是为自己,他被囚在府里没什么,反正他都这把年纪了,囚在府里还能成全他的忠义之名。

    李儒后悔的是自己连累了儿子、孙子,尤其是孙子。

    他才刚出生,连走路都还不会走,一辈子就要永远困在府里,是多么的悲惨。

    每当想到这个,李儒都不由在想,施然、柳山青还不如直接把他全家正法了,他的孙子也就不用受这么多的苦。

    为此,李儒曾想过,借着施然曾和李云从小玩到大的交情,让李云给施然写信,请施然开恩,放李云一家出去。

    如果能为朝廷做事最好,不行就让李云一家远离栎阳去越郡做一户普通农家。实在不行,就放他孙子一人出去,随便找一家人寄养也是好的。

    李儒了解施然的为人,只要李云开口请求,施然会念在昔日的交情,放过李云一家。

    唯一的问题是柳山青的面子问题。

    李儒对此也有决定,让李云主动提出来和他断绝父子关系,甚至让李云改姓。

    只是想来容易,做起来难,李儒能下定这样的决心,李云却是个倔脾气,死都不肯。

    李儒为此都和李云吵了好几次,最终只能作罢。

    现在,李儒看到这份科举框架,觉得是一个机会,李云可以借此尝试向施然求职。他觉得以李云的能力,朝廷现在又这么缺人,尤其是河西那边,施然应该会答应。

    完善好科举框架的一些缺漏,写上一些有关细节方面的建议,李儒没有立即交给玉儿,而是唤来了李云。

    李云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李儒这次叫他过来,他就猜到肯定又是为了让他请求施然放他一家出去,他跟李儒断绝父子关系,改名换姓的事。

    李云能理解李儒的良苦用心,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一辈子困在府里,但让他为此改名换姓,和李儒断绝父子关系,李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要让他这样做,他宁愿去死。

    故,李云在来到李儒书房后,直截了当的说:“又是为了那事?我已经说过了,如果非要那样,我就带着墨儿一块自尽。”

    李儒无奈地将写有科举框架的纸张递给李云:“你看看这个。”

    李云认真看完,说:“父亲是想要我向秦王请求参加这次科考?”

    李儒说:“这是一个机会,眼下漠南大捷,河西严重缺人,陛下、秦王这是推出科举之制,就是为了招揽天下贤才。为父建议你给秦王写信,求一个机会。不为李家,也不为你自己,就为了墨儿。”

    李云沉默一会,说:“我试试吧。”

    ……

    ……

    玉儿回宫时,宁清殿的偏殿里,群臣还在商量着科举的细则。

    柳山青在龙椅上正襟危坐,看不出喜怒。施然则是一副悠哉的模样,吹了吹热茶,先递给柳山青,见柳山青不喝,再自己美滋滋的喝上一口。

    见玉儿回来了,柳山青立即接过玉儿递来的文件。

    倒不是李儒的回复有多么重要,这些大臣商量不出来科举的细则,而是这些大臣的屁股太歪,一个个提出来的细则,全都是偏向自家子弟,给黔首的孩子,制定一条又一条严苛的规则。

    他们还找出一大堆听起来很正当的理由,说他们制定这样的细则是为了朝廷好,为了朝廷选拔更多的人才。

    如,王侯将相、公卿子弟参加科考,无需缴费,免乡试、郡试,直接入朝试。黔首子弟则要参加乡试,缴纳一百钱费用。

    参加郡试,缴纳一千钱费用。若能通过郡试,参加朝试,无论能否通过朝试,都会退还科考费用。

    用这些大臣的话说,向黔首子弟收科考费用,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剔除一些穷苦之人。在这些大臣看来,穷苦之人连吃饭都是问题,如何能读书,有真才实学。让他们参加科考,只是浪费县城官吏的时间,耽误国家选才大计。

    听听,uu看书这说的多有道理。

    换成一个没有主见、没脑子的人还真就信了。

    可施然、柳山青是谁?这些人一张嘴就知道他们要放什么屁。所以任由他们说的再冠冕堂皇,施然就说了一句话。

    “诸位都说的很有道理,既如此便依诸位所言,凡王侯将相、公卿子弟参加科考者,需缴一金科考费用,无论考过与否,都不退还。黔首子弟无需缴费。”

    朝臣们闻言,纷纷脸色一变。有的刚要出来劝阻,施然接着说:“好了,科考缴费一则就这样定下来,下一条。”

    朝臣们就算心里再不愿,又能说什么,只能老实下来,安安分分的想施然、柳山青想要的政策。他们是真的怕了,若是再提出一些有利于王侯将相、公卿子弟的政策,施然很可能直接会剥夺那些王侯将相、公卿子弟的科考资格。

    一旦真发生了这种事,让众人知晓是因为他们,导致公卿子弟被剥夺参加科考的资格,莫说自家孩子会怪他们,一些没来参加朝臣还不得扒了他们的皮。

    不过这些人也不是没有办法,就故意拖延,称想不出细则,耗着施然、柳山青的时间。施然、柳山青生气也拿他们没办法,他们都甘愿承认自己是个蠢货,他们总不能因此将他们暴打一顿,那真跟暴君没分别了。

    所以,玉儿回来时,柳山青才会迫不及待地要看李儒的反馈。

    柳山青认为李儒是个识大体的人,他不会在这件事上反对。

    然,让柳山青没想到的是,李云竟然真的给施然写了一封信。

    柳山青立即当着施然的面拆开了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