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探视
“下官给大人贺喜新年,祝大人今年再升官,再发财。.t.” “那是一定的。本官升官发财,也少不得总旗官你一份就是。” “谢大人!” “哈哈,起来,起来说话!” 一番礼数之后,还没来的及多说两句,接着便是孙良栋大踏步的进来。到了官厅阶下,也不多说,这个泼皮汉子就是跪下叩头,嘴里大声道:“卑职给大人叩头,多谢大人提拔赏赐的恩德,这么多年,卑职今年才过了一个好年,昨夜就想,这一切都是大人赐给,新一年里,要好好跟随大人,做一番大事业出来!” “好,真好!” 张守仁动容,下阶去扶起孙良栋,在对方肩膀上重重一捶,大笑道:“这个贺年词别致,不过他娘的就是真诚直爽,听着提气舒服。你小子,就照你说的跟着我好好干,老子可没有亏叫你吃!” “是,大人!” 孙良栋昂然答应,自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貌。此人之后,就是钱文路,张世强、张世禄等人依次而来,都是下跪拜年,嘴里都是说着贺年而又感激的话语。 张守仁守越以来,领着大家也就是做了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又下发了一些必须的福利下去,就是这样,就收获了一颗颗热腾腾人心! 接下来拜年的人就越来越多了,这些总旗官小旗官当然是第一批,就算有人动心思想巴结,也不敢越过这些人的上头去。 官厅的院子里没过一会就站了一院子的人,张世福等人贺完年后也是留了下来,帮着张贵一起张罗,不管官多大,上门来就是客人,要上茶水点心,这些礼节也是一点不能错的。 一直闹到快午时,普通的军户拜了年都走了,大年初一是彼此迎来拜往的日子,张守仁这里是第一站,底下肯定还有不少亲戚要走。 普通的客人一走,张世福等人便也要离开。 “别的小旗官都走吧,总旗官要稍等一下。” 张守仁此时眉宇间也是有点倦色,这样迎来送往,后来的客人都不是心腹,说的都是客气话,所以人就累了。但他没有歇着的意思,叫张贵拿来官靴套上,也换了一身崭新的副千户官服,同时叫住了张世福,吩咐这个助手把厢房里准备好的挑子给挑出来。 张世强早就挑了一副挑子,洋洋得意的在大门口处等着。 现在徐以显肯定是要被处置了,估计最好的结果也是免官,这样堡里就空出一个总旗官的位子来,各小旗现在上进的心都很热,大家都在努力巴结,能在副千户大人这里多巴结一桩差事,将来委扎下来的可能就越大一些。 不过要说卫所官真的是一真架子也没有了,堂堂从五品和六品的官员,说起来比知县还大,但这些粗重活计还是自己来做,根本没有什么不悦的心思。 “大人,这是?” 张世禄用探询的眼神看向张守仁,其余各人的眼神之中,也满是疑问。 “五家重伤患的家人刚刚都来过了,他们为本堡出力,为本官效命,现在睡在家里,本官又怎么能不去看他们。” 听着这话,众人眼神中都是震惊和不可思议之色。 这种探视伤患在后世的军中是理所当然之事,不仅上头的人做起来很自然,下头的人也会觉得应该有这种荣誉。 如果战士卧床重伤,上司却踪影不见,这实在是一件很影响军心士气的事。 不过在此时此刻,兵书上记录的主将对士兵恩结同心的事虽然很多,但现实中可是一桩也没有见过。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浑然不觉有什么不对,只当没这一回事就是。 就算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戚大帅和辽东的李大帅,起居一样很豪奢,一样贪污军饷。李成梁有家仆数千人,努儿哈赫年轻时就是李府的马夫厮养,戚继光给张居正送礼,一送就是价值数万金,如果不贪污军饷,根本不可能有这一笔钱。 当时的官风吏治就是如此,也不足为怪。 要说张守仁驭下已经够仁德恩结了,现在这样的举动,就算是他身边这些最亲近的心腹,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张世福扛着挑子,原本是一派轻松,此时浑身一震,似乎就是觉得这挑子有千均之重。 “大人行事,真是,真是……” 张世禄是一个很精干的人,黑黑瘦瘦的,身体内却是蕴藏着极强的力量,这个小旗也是有自己心思的,平时说话办事也很干练,但在此时此刻,却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大人这心思,值得俺们拿命来拼!” 孙良栋倒是爽快,这话一出口,同样豪爽的钱文路便是点头赞同,也道:“咱们是光棍,别人是有家小的,以后跟着大人,谁还有后顾之忧?俺反正是跟定大人了。” “别在这里卖乖了!” 张守仁对孙良栋这样脾气的十分对味道,照实了踢了对方一脚,对着众人笑道:“晚上老子请客,你们都给我滚过来,谁也不准缺席。” 这话看着是说笑,但就是等同军令一样,众人听了,一下子就都收敛了笑容,抱拳躬身,都答道:“是,谨奉大人将令!” 今天这个时候,按理张守仁应该一直呆在官厅之中,等着人来拜他,亲谊关系近的,还要留着吃饭,还要给晚辈派红包。 张氏一族在浮山所已经很久,在张家堡也有几十户人家,按行辈来说,张守仁也是世字排辈,不过取名时是请的一个秀才来定,后来对方摇头晃脑,把世仁定成了守仁,所以名字上和张世福、世禄等人有所不同。 这件事也是小事,反正宗谱上有记录就行,倒是张守仁听说之后,没来由的感觉到一阵庆幸……要是真的叫了世仁,自己这会还得想方设法的改名才是。 宗亲不少,但真正近房的就很少了。从张守仁曾祖父起就是单支独苗,到祖父、父,连续几代,都没有把别的孩子养大,所以到了张守仁这辈时,只有远房的堂房兄弟,近支亲戚是一家也没有了。 这样倒也省事,不过街面上的人看到副千户大人带着人出门,还是吃了一惊。 “这必然是往所城去了,听说千户大人对副千户大人十分赏识,初一到所城跑一圈拜个年,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我看未必,都挑着挑子,没有牵马,走路到所城去,这得走多久。” “这个倒是了,不过本堡之中,难道有谁当得起大人去上门拜年?” “喔,我知道了,必定是往那几家秀才家里去吧?” 要说明朝的习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象军户人家,更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谚语,就算是本堡主官,加副千户的百户,在秀才人家面前也是讨不了多大的好。 搁几十年前,举人和参将副将平起平座也不是没有过,就是现在,张守仁去拜那几家秀才,礼数上也说的过去。 这些话正好是被一个姓孙的秀才的邻居听到了,于是连忙跑回家去,叫道:“孙秀才,副千户大人恐怕要来府上拜年了。” “咦?”姓孙的秀才不到三十,十五岁童生,二十一岁秀才,在以普通军堡军户身份读书的来说,这个速度简直是神速。 当时国家的命脉,经济和政治都是掌握在南边的人手中,特别是苏、松、常这三府人的手中。特别是中央机枢六部等要地,更是苏松常三府人的天下。这些人是世家大族,世代书香,小孩一出生到成长,就比别的家族经受更优良的教育。 到考试时,更容易得到大略的试题范围,得到提示,等考卷交上去,也会有种种办法使考官优先照顾。 这种做法,虽然不是明着来的作弊,但也是对别的考生很不公平。 整个明朝三百年时间,江南几省的生员中进士的名额,远远超过北方诸省,而北方的军户人家的生员,就差的更远了。 孙秀才这么牛气,平时当然是牛皮哄哄,不怎么把人看在眼里。他已经中了秀才,虽在堡中,也不应份当差,赋役全免,所以更加不把本堡中人看在眼里。 听说张守仁来拜,他也只是冷然一笑,洒然道:“他是本堡头目,来拜我,便以清茶一杯招待便是,要想别的,那可是自己找难堪了。” ://..///37/3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