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听雨轩集在线阅读 - 酷热炎夏,邂逅上山

酷热炎夏,邂逅上山

    出梅的浦江,气候不再温润。7月6日正午,室外的温度已达37℃,如若不开空调,人在室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总是坐立不安。不过,打开空调,躲进小屋,还是可以享受低温带来的舒畅。可是,这不仅给自家增加了不少刚性开支,还让室外的温度更高了几度。毕竟,大自然的能量是守衡的,在舒适自身的同时,必然会让他人感到不适。

    于是,我约上同伴一起骑着电动车外出兜风。炎夏时节的自然风,没有春秋时期的那般凉爽,然而迎着阵阵热浪,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酷热难当,倒是能出一出汗,正好全身通畅,比花钱去汗蒸强百倍。

    骑车行驶在快要晒化了的恒昌大道上,途径黄宅古城西路交叉口,看到“上山遗址”指向牌,便生起探访“万年上山”的兴趣。

    “上山遗址”,位于ZJ省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歪(不 直)塘山背的小山丘,土名上山,是钱塘江以南第一次发现良渚文化的墓地,出土了近200件随葬器物及打制石器,是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考古界将其命名为“上山文化”。所发现的稻作遗存,不仅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更是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自然表明了这是世界稻作和栽培水稻的最早起源之一。早在2006年5月就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身为浦江人自然是耳熟能详,只是从未亲临。

    今次,就顺着指向牌前往“上山遗址”,穿过满是林荫的柏油路,仿佛是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远古的“中华第一村”,即“上山遗址”。在此,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题写的“万年上山,世界稻源。”八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这里有呈现农耕文化的水稻种植展示区,让不曾干过农活的年轻人在休闲旅游观光中了解来自远古的农作器具,水车、犁牛、插秧以及石器与陶罐。在上山遗址展馆内,我看到了那些从地下出土的远古村舍建设遗留的坑坑洞洞,有力的证明了万年前中国南方先民——浦江先民在此生活过,墙壁上挂满了历年考古照片和文字介绍,展示着上山文化的考古成果,出土的稻种碳素测定为9000-10000年,如此上万年的文明遗存与旧石器时代的遗迹有承上启下的关系,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直接说“中国具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是恰如其分的。中华民族有如此久远的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当令无数中华儿女为自己身在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而自豪,可不必再事事学西方,应建立起本民族的自信心。

    邂逅了“上山”,选了经费宅“父子尚书”坊所在的路返回。归途中,我在想义乌出土的8000年前的完整人骨与10000年前的上山遗址,都比史载的五帝时期要早很多,从而间接佐证了东夷族少昊金天氏时期距今有着9000年历史的可靠性,与《山海经》记载的古国方位相呼应。那么,不知成书年代的《山海经》,真如民间所说的是一本玄幻神话的故事会么?我看它应是一部中华远古先民记录的世界地理勘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