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我的城市生活在线阅读 - 1428.鲁迅的作品太难懂

1428.鲁迅的作品太难懂

      学习一个链接。

      鲁迅的作品太难懂?

      中国之声昨天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成长,总能牵动公众的神经。最受关注、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是课文的选择。

      近些年来,关于中学语文的“鲁迅大撤退”现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其讨论之热烈、参与之广泛都很让人瞩目。

      2010年9月6日,编剧刘毅在其微博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其中涉及《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鲁迅的多篇作品。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之一的顾之川,否认“大撤退”的说法,他指出:“实际上,现行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数量,只是比1956年版略有减少。所谓‘大撤退’和‘删减’云云,也只是相对于50年代而言的。”

      而在另一位执行主编温儒敏看来,“准确地说,2004年前后出版的7种高中语文教材,并非刻意减少鲁迅作品篇目,而是调整篇目,有些版本把《阿Q正传》、《药》等传统选目放到拓展阅读篇目范围,有的还新增了一些过去未曾选收过的鲁迅篇目(如《铸剑》、《范爱农》等等)。无论哪个语文教材版本,鲁迅至今仍然是选收篇目最多的作家”。

      统计显示,2000年之后人教社新版语文必修教材中鲁迅作品篇目的变化:2000-2003年(15篇)、2006年(11篇,初中4篇、高中7篇)、2010年(12篇,初中9篇、高中3篇)。

      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说非常犀利地反应了一个时代,抨击了腐朽的封建主义以及当时社会和人们的愚昧、落后。比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

      但是鲁迅作品之所以在教科书中被删减,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很多政治性过强的文章,如杂文《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答托洛斯基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在内容和主题上都早已不合时宜。

      二是一些鲁迅作品过于艰深难懂。如主编温儒敏曾对媒体解释:“新语文课本对名家作品的增减主要考虑其是否适合现在中学生,考虑语文性。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太深了,他们读起来不容易懂”。

      针对这一话题,也引发了全民大讨论。

      顾振彪(人教版语文教材编撰者)

      教材没问题,教育有问题

      大家都反映鲁迅的作品难理解,但恐怕是教育本身把它教歪了,鲁迅的文章是真正的好东西。

      薄文军(时评作者)

      关键在于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

      语文课本要与时俱进,也要相对固定。因为课文具有重要的宣传教化功能,必须选择那些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文章。

      温儒敏(“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语文教材总主编)

      语文学习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

      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我发了这个链接到走马中学群。

      我认为,鲁迅作品不能够指导现实生活,学习,人际,工作。中小学生不能够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