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乃郑氏四代目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六章 统一思想

第二百三十六章 统一思想

    ,我乃郑氏四代目

    郑斌看了看郑克臧面无表情的脸庞,语气再次激昂起来,斩钉截铁地下了结论道:

    “为正士气民心,福建必须固守,跟伪清朝廷的这场大仗无论如何都要打!”

    郑斌掷地有声的话语引发了大多数官员的赞同。

    前线战事正急,杨彦迪指挥军队未能抽出闲暇来福州参会。

    郑克臧看了看列席议事的另一位军方大佬何祐,以眼神示意他说说想法。

    何祐瞬间接收到了郑克臧递来的眼神,他微微躬身抱拳道:“臣也以为应该打。”,他一边说着一边貌似无意地瞥了一眼柯平,眼神中隐含着不满。

    “从大的战略上来说,确如郑大人所言,一仗不打便灰溜溜的东归势必将让天下人看贬我东宁,往小的战术上来说,此战未必不能胜。”

    “杰书率领的几省清虏援军声势确实浩大,但这七八万人南下福建的速度无论如何也难快起来,少说也得四月才能抵达,这就给了我们充足的准备时间。”

    “再有就是粮食问题,清虏虽然可以利用苏浙赣的粮食就近补给,可浙江刚被打烂了,江苏又遭了灾,江西闹着民乱,鞑子这么多人,人吃马嚼的要花销多少,其军粮必然不足,定要谋求迅速决战,我们甚至不用打赢他们,只要能拖住他们,胜利最终肯定是我们的。”

    何祐一番侃侃而谈,说的众臣甚至包括郑克臧都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何卿说的有理。”,郑克臧夸奖了一句,眼神锐利地缓缓扫视着众臣,最后落在了柯平身上。

    作为此次随驾而来官员中级别最高的人,柯平对战与和的态度十分关键,若不能统一他所代表的温和派的思想,将为后续的战事埋下很大的隐患。

    如果将柯平和陈绳武相比较,明显后者更能得到郑克臧的信任,这也是陈绳武被留在东宁暂理国事的主要原因。

    而带上柯平随侍身旁,备机参赞,也是郑克臧觉得柯平虽然略微保守但不会看不到全局。

    结果却令他失望,柯平对福建的战略设想未能与郑克臧达成一致,导致郑克臧心中生起若是陈绳武在这里就好了的想法。

    作为温和派代表人物的柯平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保守建言把自己推到了军方、殿下和新上任福建众官的对立面上。

    面对着郑克臧的目光,柯平保持了沉默。

    “柯卿以为呢?”,见柯平没有回应自己眼神中的询问,郑克臧的目光从柯平的脸上掠过,直接开口问道。

    众人的注意力一下子转到了柯平身上,他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转换口风道:

    “臣自然也是支持要打的,之前建议转移物资也是出于东宁的发展考虑,关于这点臣自认为没有做错,与此战无关之人与物尽可同步运回东宁,两者互不影响,并不是非此即彼,还请殿下明鉴。”

    郑克臧轻唔一声,并未立刻否定柯平所说。

    “转移人员物资难免动摇军心士气,还请殿下三思。”,何祐主动开口提出了反对。

    “这些地方既已被本藩占下,自然遵循属地管理,莫非右参政当这福建是南洋那般的安抚司可以予取予夺?”,郑斌作为首任明郑福建巡抚连忙跟上何祐的话头,他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主动为辖境争取利益。

    郑克臧挥手制止了众人的争吵,扭头看向柯平,语重心长地道:“柯卿老成谋国,思虑周全,但我今天把话放在这里。”

    他一边说着一边缓步从上首走下来,群臣纷纷躬身行礼避让。

    “此战只可胜不可败,此战若胜,诸公争论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此战若败,即便从福建带走再多东西又能如何,士气民心尽失,苟延残喘尚不可得。”

    见众人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郑克臧放缓了语气继续道:“既然要打,那就休言其他,诸公今日回去后只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这仗该怎么打,该怎么赢!”

    “臣等谨遵殿下令!”,众人连忙躬身应是。

    至此积极应战伪清大军,固守福建的大战略达成了一致,剩下就是战略战术等细节方面的商讨了。

    郑克臧秉持着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这一原则,命令杨彦迪和何祐以及统领水师主力的江胜一同研讨对清作战方略。

    而新到任的福建巡抚郑斌则全权负责大军粮草后勤等一切事务,柯平很是识时务地没有对这些事指手画脚,每日老老实实跟在郑克臧身边接见各地派来的士绅代表。

    一连几日都在接见士绅搞政治作秀的郑克臧好不容易忙完后,立刻在福州城的总督衙门隆重召见了东南士林中大名鼎鼎的梨洲先生黄宗羲。

    “这段时间虽然身不由已,但看着满目的汉人衣冠,即便大都是些兵汉,但亦堪慰遗臣之心。”,黄宗羲随意地站在郑克臧面前,淡淡地拱拱手冲着延平王感慨道。

    这是个好现象,郑克臧心中一喜,连忙抓住了这点道:“如今福州城已重归大明治下,先生若是愿意尽可剪辫蓄发。”

    这句话果然让黄宗羲眼神一亮,他抚须笑道:“如此老夫还要多谢延平王殿下。”

    “先生客气了。”,随即吩咐内侍搬来座椅请黄宗羲入座详谈。

    “梨洲先生曾被先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如今可愿重任此职?”

    “殿下说笑了,我一介老迈之人既无精力也无耐心再为官了,况且上次做官的经历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相反更多的是负担。”

    说到这里,黄宗羲正色起身下拜。

    “还请延平王放我和弟子隐居乡野,著书立传,这才是老朽的宿命。“

    郑克臧没有接话,笑着挥挥手,“先生不必站着,坐下说,坐下说。”

    黄宗羲深深地看了眼郑克臧,最终还是坐回到了座位上。

    郑克臧笑道:“先生大才,却为何对我戒备如此之深。”

    一边说着他一边打量了一下黄宗羲苍老的脸庞,轻叹口气道:

    “既然先生老迈不愿cao劳,那我便也不强求了,但先生既然愿意著书立传定是存着传学之心的,不如暂时屈尊任东宁府学山长,能将先生的才学思想传承下去,也不失为一桩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