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传奇在线阅读 - 第九百七十章 时机终于成熟

第九百七十章 时机终于成熟

    乾清宫。≧,

    手中的情报,郑勋睿已经看了三遍,他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了。

    从瑞元元年到瑞元四年,四个年头三年多的时间,他终于决定对大清国正式开战,此番战斗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彻底灭掉大清国,大明王朝不允许出现国土分裂的局面,不管是大清国占据的土地还是草原,只要是属于大明王朝的领土,那就必须要收回来,也不管这些地方是贫瘠还是富庶,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是绝不会动摇的。

    大清国内外交困,已经陷入到绝境之中,偏偏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将大清国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其满人权贵已经出现大规模的震动。

    调查署的情报很是详细,大清国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遭遇到了所谓的刺杀,皇太极大怒,为此下令睿亲王多尔衮调查,且必须要查处谁是凶手,让谁都想不到的是,多尔衮的确给出了调查结果,居然是济尔哈朗身边的亲兵谋划了这一次的刺杀。

    这是很荒唐的结果,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亲兵刺杀自家的主人,得不到任何的好处,而且济尔哈朗在大清国的地位不一般,他身边的亲兵自然也是地位尊崇的,除非是脑子出现问题,才会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

    多尔衮给出的调查结果,引发了皇太极的震怒,也引发了济尔哈朗强烈的不满,更加关键的是,多尔衮给出的只是亲兵的口供,这个亲兵已经在审讯之后死亡了,如此亲兵为什么要刺杀济尔哈朗,背后是谁的主使。什么都无从调查了。

    这当然让济尔哈朗不满意,以至于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在大政殿就直接发生了争吵,济尔哈朗对麾下亲兵被审讯致死极其不满意,对于多尔衮建议其更换所有亲兵的建议嗤之以鼻,这导致了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的直接对立。

    皇太极的态度很是奇怪,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多尔衮调查的结果。

    郑勋睿对这份情报做出了自身的判断。他认为这件事情,济尔哈朗的遇刺与皇太极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皇太极知道事情所有的内幕,当初调查署送来情报,详细描述了大清国郑亲王济尔哈朗遇刺的经过,郑勋睿当即就察觉有问题,这不是遇刺,和儿戏差不多,可面对大清国亲王的事情。不可能有儿戏存在,那就只能够说明这是一场政治上的博弈。

    郑勋睿想了很久,才隐约感觉到其中的奥妙,或许是在皇位上的时间有四个年头了,郑勋睿仿佛是看透了皇太极的内心,从曾经的巅峰到如今的低谷,皇太极内心不是一般的强大,人都是这样。越是在困顿的局面,越是想着维护自身的权威。皇太极也难有例外。

    郑勋睿最终的判断,是皇太极直接策划了这件事情,想着通过事后的调查,整顿满人权贵集团,更进一步的巩固自身的地位。

    可惜事情没有朝着皇太极预计的方向发展,或许与皇太极朝夕相处的济尔哈朗看出了奥妙。厉害的多尔衮也看出了奥妙,甚至极少搀和政事的代善也看出了奥妙。

    皇太极发现情况不对,及时的收手,免得造成大清国巨大的震荡,也就不管多尔衮的调查结果如何了。从这个方面看,多尔衮也是极其聪明的,把握住了时机,避免遭遇到清算。

    事情闹到这一步了,大清国怎么可能安稳,大清国的满人权贵失去了汉人的支持,失去了大部分蒙古部落的支持,现在内部又出现了巨大的裂痕,且其满八旗几次遭遇到沉重打击,应该说朝廷征伐的时机成熟了。

    郑勋睿一再延迟进攻大清国的时间,是有着其深层次考虑的,满人的顽强是不能够否认的,当初从白山黑水之间拼杀出来,创建强盛的大清国,其能力可见一斑,若是朝廷不能够做好完全的准备,让那些满人权贵回到黑山白水之间继续作乱,朝廷是要耗费更对精力的。

    现如今的满人权贵,失去了汉人的支持,内部出现巨大的裂缝,已经处于风雨飘渺之中,其物资的缺乏导致内外交困,而那个睿智的皇太极,因为年龄的增长,因为经历和体力的衰落,心思变得难以捉摸,不可能完全相信身边的满人权贵了。

    济尔哈朗所谓的遇刺案,多尔衮所谓的调查结果,就是最好的说明。

    用穷吵恶闹这个词来形容如今的大清国,颇为合适。

    内阁首辅徐望华与内阁大臣郑锦宏进入乾清宫。

    郑勋睿看着两人,缓缓的开口了。

    “朕决定了,征伐大清国。”

    徐望华和郑锦宏两人的脸上瞬间出现了光彩,现如今的大明朝廷已经展露出来富强的景象,海外商贸的快速发展,让朝廷的赋税成倍的增加,域外的日本和朝鲜等国,都完全臣服朝廷了,海外的欧洲等国,也遵从朝廷制定的海外贸易的规矩,而大明皇家银行,已经开设到海外去了。

    如此情况之下,大清国横亘在北方,朝中的文武大臣,包括诸多的士大夫和读书人,内心都是不舒服的。

    皇上终于做出了剿灭大清国的决定,或许这是朝廷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伐了。

    “此次朝廷要从根子上拔掉大清国,彻底剿灭大清国的满人权贵集团,朕要求的是彻底剿灭,当年努尔哈赤从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皇太极继承其遗志,创建了大清国,正是这个大清国,差一点就灭掉了我大明王朝。”

    “所以不能够小看大清国,如今的大清国,内外交困,满人权贵陷入到矛盾之中,如此情况之下,正是最好的机会,若是错过这个时机,满人权贵再次凝聚到一起,则剿灭其的难度明显增加。”

    “辽东之战,以及丰镇之战,已经显露出来八旗军的强悍,郑锦宏是有着深切体会的,现如今朝廷要灭掉大清国,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其强烈的斗志,故而此番的战斗是不简单的。”

    “朕决定再次的御驾亲征,此番战斗非同一般,恐怕是朝廷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斗厮杀了,剿灭大清国之后,草原部落就好对付了,除非是那些不愿意归顺的部落,朝廷才会出兵围剿。”

    “剿灭大清国,则朝廷的精力将转移到民生建设方面,朕可以说,一旦彻底剿灭大清国,则一个富庶的大明王朝将屹立起来。”

    剿灭大清国的战斗,皇上决定御驾亲征,徐望华和郑锦宏不会有意见,毕竟这场战斗厮杀太过于重要了,而且太子已经十六岁,马上就要结束在外面的游历,回到京城了,有太子坐镇京城,一样能够稳定局面。

    彻底剿灭大清国,是大明朝廷不可推卸的责任,大清国占据的所有地方,都曾经是大明的国土,收回这些国土,也是朝中文武大臣义不容辞的责任。

    皇上说完之后,徐望华开口了。

    “皇上做出出兵剿灭大清国的决定,一定是举朝拥护的,朝中的诸位大人早就盼着这一天了,臣建议此事都督府和兵部拿出来条陈,内阁首先商议,最后由皇上定夺。”

    徐望华的建议中规中矩,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皇上已经就剿灭大清国提出了最终的要求,都督府和兵部按照皇上的要求,拟出具体作战的部署,内阁商议之后奏报皇上做出决定,到时候大军就可以出击了。

    郑锦宏也开口了。

    “陈赞同徐大人的建议,臣期盼能够跟随皇上身边,杀到沈阳去,彻底剿灭大清国。”

    都督府和兵部的行动非常迅速,马上就开始商议剿灭大清国的事宜,时间已经到了瑞元四年的十月份,冬季出兵存在不少的困难,但时机不等人,不能够耽误时间,而且皇上已经给在北直隶游历的太子殿下旨意,要求太子殿下迅速回到京城来,这就说明皇上已经做好了一些的准备,马上就要率领朝廷大军出征了。

    内阁商议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确定下来了出兵的时间,兵力的多少等等事宜。

    朝廷将要出征大清国的事宜,不可避免的在朝中传开了,这让满朝文武很是振奋,当然这也是皇上允许,消息才有可能传开的,不过也仅限于在朝中官吏之间传播。

    军队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也知道了此事,他们纷纷请战,希望能够出征,谁都清楚,这恐怕是朝廷大军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伐了,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身为军人,没有谁愿意错过这等的机会。

    都督府和兵部在决定哪些人跟随出征的时候,还有些危难,几乎所有的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都要求跟随出诊,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终那些长期跟随出征,多次与八旗军厮杀的军官,还是会被选中的,而出征的朝廷大军的将士,大部分都是老兵,那些后来招募的军士,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跟随出征。

    可以说,整个大明王朝都做好了准备,不管是人力物力方面,还是将士的斗志方面,大家就是一个目的,跟随皇上彻底剿灭大清国。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