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传奇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框架形成

第三百三十四章 框架形成

    (九月到来,期盼得到读者大大更多的支持,拜谢了。W£∝頂點說,..)

    漕运如此重大的事宜,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有什么成效的,必须要有官府和百姓的配合,此次漕运任务的顺利完成,得益于郑家军的强悍,可是这样的情形只是暂时的,郑家军不可能长时间从事漕运事宜,郑家军有自身的任务,不断发展强大才是其目前该做的事情。

    早在动手之前,郑勋睿就有着深远的计划,第一步是严惩作恶多端的官吏,以及漕帮,在此基础上树立起来漕运总督府的威望,但也要维持地方官府的正常运转,应该这一步的目的基本达到了,被郑勋睿训斥的近五百官吏回到地方之后,变得格外的老实,老老实实做事情,再也不敢打漕粮的主意,对于漕运总督府下达的文书以及告示,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些官吏也维持了地方官府正常的运转,让各地慢慢平静下来。

    第二步就是官吏必须配备到位了。

    漕运总督府六房的司吏典吏以及承差,几乎都更换了,文坤成为了正八品的知事,统管六房,当然在重大的事情方面,文坤还是要及时给郑勋睿禀报的,而且在处理日常事物的时候,也是充分尊重徐望华的意见建议。

    但这仅仅是开始,地方官吏的配备,以及卫漕兵丁的调整,同样要着手进行,毕竟漕运牵涉到方方面面,而且仅仅是官府的动作,也是不行的,既然打掉了漕帮,那就应该有相应的地方组织来协调漕运的相关事宜,毕竟官府的官吏对漕运不可能特别的熟悉。俗话得好,隔行如隔山,大明的官吏,对商贾事宜都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是因为体制缘故造成的,短时间之内也不可能改变。如此的情况之下,就必须有民间组织出面来协调漕运的事宜。

    这第二步是整治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所以郑勋睿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这上面了,他的计划是很深远的。

    漕运并非最为重要的事宜,起来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的物资交流,这个任务并不是很复杂,无非是掌管此事的官吏,以及民间的某些协调组织,产生了邪念。加之这里面有东林党人插手了,让漕运变得异常的复杂,也变得黑幕重重,一旦斩断了其中的利益链条,漕运就能够变得简单了。

    郑勋睿的主要精力,还是在郑家军的建设方面。

    此次端掉了十大漕帮,顺带也清除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漕帮,郑家军缴获了三千万两白银。这些银子可以做大事情了,同时郑勋睿和郑家军都来到了南方。淮安靠近南京,郑勋睿计划的壮大郑家军实力潜心研发火器的计划,可以开始考虑和实施了。

    让郑家军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这才是郑勋睿最为要紧的事情。

    相关的奏折早就送到京城去了,不过皇上的圣旨和吏部的敕书迟迟没有下来,郑勋睿也不好催促。这期间他接到了杨廷枢的来信,杨廷枢仔细了京城里面的波动,到朝野对淮安发生的事情,还是有着很多议论的,但是皇上没有专门提及此事。早朝也没有议论这件事情,几个押解到京城的知府,关在大理寺的监牢里面,暂时也没有人理睬。

    京城里面如此平静的局面,应该是在郑勋睿的预料之中的,他早就做过前期的准备事宜,写了好几封信,稳住了某些人的情绪,要不然出现这么大的事情,京城里面岂不是炸锅了。

    圣旨和敕书迟迟不下来,郑勋睿想到了东林党人。

    淮安的动作,应该是威胁到东林党人的根基了,且不京城,就南方,东林党人引以为豪的黄道周都亲自出面了,可见东林党人是察觉到了危险的,只不过没有地方着手。

    当然郑勋睿有着绝对的信心,这一次的动作,迅雷不及掩耳,东林党人不可能做出很好的准备,也想不到其他的办法来应对,不仅仅是这样,一旦做好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所有事宜,接下来郑勋睿就要开始对准南方的那些士大夫和商贾了。

    所以郑勋睿不着急,耐心等待皇上的圣旨或者是吏部的敕书。

    十一月初一,吏部的敕书终于到了。

    史可法出任巡漕参政,马士英出任督催参政,粟建成出任押运参政,三人的品阶皆为从三品。

    梁兴力出任巡漕御史,赵单羽出任督催御史,两人的品阶皆为正七品。

    曹驰出任巡漕主事,顾梦麟出任仓场主事,文坤出任漕运总督府知事,三人的品阶皆为正八品。

    马祝葵出任淮安府知府,罗昌洛出任扬州府知府,李长顺出任庐州府知府,黄辉旭出任凤阳府知府,马代坤出任徐州知州,李攀龙出任山阴县知县。

    郑锦宏兼任卫漕都指挥使。

    史可法原为西安府知府,马士英原位延绥巡抚,粟建成原为秦王府长史司长史,其中的史可法和马士英,是郑勋睿早就想着带到淮安的,至于粟建成,那是他与秦王朱存枢之间的秘密协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郑勋睿的风格。

    梁兴力和赵单羽,两人以前分别是溧水县主薄和句容县主薄,正八品,这次调整为巡漕御史和督催御史,成为正七品的官员,连升两级。

    曹驰和顾梦麟,以前就是陕西巡抚衙门的知事,此次跟随到淮安来,出任巡漕主事和仓场主事,表面上看还是正八品,但职责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顾梦麟,要知道漕运的仓储事宜,都是仓场主事直接管辖的,官虽然不大,权力不。

    马祝葵罗昌洛李长顺黄辉旭马代坤和李攀龙等人,都是郑勋睿担任延绥巡抚时候的得力干将,此次全部抽调到淮安来,帮助郑勋睿掌控四府三州。

    如此的做法,让郑勋睿有些愧对文震亨,毕竟这一次的抽调,让文震亨失去了不少得力的干将,不过早在这之前,郑勋睿就给文震亨写信明情况了,相比较来,淮北的地位远远要比陕西重要。

    如此调整之后,郑勋睿牢牢掌控了漕运的所有事宜,漕运最为关键的几个环节,分别是巡漕督催押运和仓储,这些位置上面,悉数都是郑勋睿的心腹,再四府三州,最为关键的四府,新任知府全部都是郑勋睿信任的官员,三州之中,徐州的位置最为重要。

    至于山阴县,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乃是漕运总督府衙所在地,也是漕运码头所在地,这里的知县,必须是郑勋睿的心腹。

    此外大调整的就是郑家军。

    郑锦宏以郑家军总兵的身份,兼任卫漕都指挥使,管控卫漕兵丁,杨贺刘泽清洪欣涛洪欣贵洪欣瑜王允成出任郑家军副总兵,其中杨贺主管郑家军日常训练,协助郑锦宏做好军士招募事宜,侧重于管理斥候营,刘泽清主管郑家军后勤供给,侧重于管辖骑兵营,洪欣涛驻扎在陕西,负责与草原部落互市的事宜,洪欣贵主管骑兵营,洪欣瑜主管亲兵营,王允成主管步卒。

    苏从军苏蛮子和王二等人,皆升任郑家军参将。

    郑凯涛出任郑家军游击将军。

    可以,此次吏部和兵部的敕书,让郑勋睿获得了完胜,他充分把握住了一切的机会,已经牢牢掌控了整个的淮北以及漕运事宜,而且通过这次的机会,加强了郑家军的建设。

    可不要看这样的调整,他为郑勋睿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发的基础。

    播得秋风,才有夜雨,这是郑勋睿辛苦运作的结局。

    张凤翼能够出任内阁次辅,杨一鹏能够成为内阁辅臣,这里面都有郑勋睿的功劳,与内阁首辅温体仁之间,郑勋睿也是很注意关系的,更加重要的是,郑勋睿与秉笔太监高起潜的关系很是融洽,这是不容觑的关系,让郑勋睿能够在皇上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

    郑勋睿很明白,距离他羽翼丰满还有一段时间,但架子已经搭起来了,接下来就看下一步该如何的努力了,淮北乃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郑家军在这里立足,能够得到充足的补给,有了银子,才能够大规模的发展和建设郑家军,一旦郑家军具有了不俗的规模,那么他就可以彻底决定自身的命运了。

    当然,后面的路还很是艰辛,从北方传来的消息,以及文震亨的来信,郑勋睿得知了,逃离四川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再次开始在山西河南以及湖广一带活动了,而且规模还不,至于后金鞑子,遭遇上次的败绩之后,绝不会善罢甘休的,短时间的休整之后,肯定会有大动作,毕竟皇太极掏出了一千多万两白银,这不是数目,对于后金会有着很大的影响,皇太极急切期盼得到弥补。

    敕书宣布之后,郑勋睿有了一直豪迈的心思,他感觉到面前的道路突然变得宽阔了,今后的选择也更多了,是继续维持大明王朝的统治,忠于皇上,还是另立炉灶,重头再来,让大明王朝兴旺发达,屹立世界之巅,变成了比较现实的问题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