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官场调教在线阅读 - 第156章 1号与0号

第156章 1号与0号

    第4章第三卷龙争虎斗

    第156节第156章1号与0号

    黑铁胆笑笑说,牛根生正因为是苦出,这才造就了他以后的“牛”。0号啊,不瞒你说,这些天我没少琢磨牛根生的事,我对他真的是感同受。

    花莎莎说,我知道,你们俩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不过,对牛根生这个人我也很感兴趣,但他与郑俊怀之间的那些事,我却说不清。1号啊,你给我说说。

    花莎莎让黑铁胆讲牛根生的事,其实是想让黑铁胆跑跑气、分分神,另外,也能从人家牛根生的上汲取一些奋斗的精神和力量。

    黑铁胆就说,好吧,我给你简单说说。牛根生1978年继承父业,开始养牛。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回民食品总厂。同样是在1983年,郑俊怀调到回民食品厂任厂长。

    当时的厂一片凄凉,只有两间布满蜘蛛网的车间、一个狭小的门面。在一次动员大会上,郑俊怀泪流满面地向全厂职工讲起自己的母亲在贫困中如何支撑一个家,以号召职工艰苦创业,但是台下的听众无精打采,只有一个高大粗壮、说话直爽豪迈的年轻人带头鼓掌、高声叫好。

    这个人正是洗瓶车间洗瓶工人、24岁的牛根生。

    郑俊怀一眼就看出,牛根生是个一呼百应的人。

    厂筹建冷库,接近完工时意外失火。望着冷库被大火无吞噬,郑俊怀心痛至极,一头冲进火里同归于尽。

    火光中,牛根生急得大喊:“郑大哥,难道你忘了你娘吗?你娘不是对你说越艰难越要坚持吗?”

    郑俊怀这才猛然惊醒,鼻子一酸,紧紧握住牛根生的手,一句“好兄弟”后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从此以后,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弟。

    在郑俊怀与牛根生的共同努力下,伊利开始了顽强的创业之路。

    在伊利,牛根生从一个洗瓶工开始干起,当过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在这个位置兢兢业业一干就是8年。

    1987年,工厂为新出的雪糕搞调研,牛根生拿给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没有怪儿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理会,更何况消费者了。

    从那时起,牛根生发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国第一!为了做出品牌,他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划人。

    牛根生讲,“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但是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掉我。我跟策划人说,我虽然是卖冰棍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他问:你表哥是谁?我说: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卖冰棍的是卖汽水的孪生兄弟,既然可口可乐可以做品牌,卖冰棍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

    几年后,牛根生做到了:伊利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区域销售额占到伊利总销售额的80%。

    黑铁胆说,牛根生做市场有特别的狠劲,而且很会体恤人心。此人读书不多,却天生懂得“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由于他分管伊利的市场营销与广告宣传,因此在媒体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外界一度“只知老牛不识郑”。

    只知老牛不识郑,那当然就要出问题了。

    1998年上半年,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也就是集团二把手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他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除了业绩,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望,并不比郑俊怀差,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

    一个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个捐款,一下子就是1万元;有段时间,通勤车司机有事,牛根生代劳。一个新工人不认识牛根生,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因为业绩突出而奖了一笔钱可以买好车,牛根生折合成4辆面包车,分给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万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给了自己的员工。

    花莎莎说,这就是牛根生“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妙用。

    黑铁胆说,是啊,在牛根生看来,人永远比钱重要。

    花莎莎问,是不是这个牛根生的影响力太大了,就引起了一把手的不满。

    黑铁胆说,这是肯定的,不过,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如果仅仅是威望和不俗的业绩,倒也不至于让郑俊怀最终和牛根生反目成仇。郑俊怀决定和牛根生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歧。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负了。

    花莎莎又问,1号啊,那你觉得你和杜天堂的矛盾根源在哪里?是经营战略上的分歧,还是有其它原因?

    黑铁胆搂了搂花莎莎的细腰苦笑了一下说,原因比较复杂。我们俩在经营战略上当然也有很大的分歧,比如在白沙集团的现阶段,我注重品牌与文化,他注重扩张与利润。但我觉得我们俩分歧的根子更在于人格方面的差异,在这方面,又不便对别人明讲。因此,我很迷惘,也很郁闷。

    花莎莎附在黑铁胆的旁说,我理解你。

    接下来,黑铁胆又说起了牛根生的事。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

    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

    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

    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

    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

    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

    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对牛根生说,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是40岁的人了。

    牛根生的心里虽然很难受,但是他仍利用这段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他就去学。

    另外,更重要的是,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当刮目相看。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花莎莎笑笑说,也真难为老牛了。

    -----------------------------------------------------------------------------------------------

    n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