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天命水浒在线阅读 - 第三百零七章:半渡而击

第三百零七章:半渡而击

    天启四年,十一月三日。

    扶桑主力大军终于在尹桑的带路下抵达汉城下。

    汉城依汉江而建,南临宽阔的汉江,扶桑大军想要攻打城池,只能像先锋部队一样,渡过汉江,在北岸扎营。

    但太宰权帅大江匡房考察一番地形之后,却没有立刻让人渡江。

    因为汉江宽阔,无法造桥,只能通过船只来回。先锋两千武士过江,所需后勤压力较小,可以劫掠汉城周边补充所需。这十万大军所需粮草过于庞大。一旦渡江之后,河面被人封锁,后勤粮草无法运送过江,他们十万大军将被迫陷入背水之战的窘境。

    正在此时,却见汉江之上有几十艘商船逆流而上,从南边划船驶入汉城军港。让大江匡房眉头紧皱。

    “尹桑,高丽水军实力如何?”

    大江匡房想要知道自己大军渡江之后的风险有多大。

    “我高丽国小民穷,并无专门的水军。但是这汉江却是华夏水军地盘,他们经常有巡逻船只巡航。”

    尹桑如实回答道。顺便把仇恨向华夏方面引一波,道:“华夏在我高丽只有兵力三万,屯驻仁川只有七千余!扶桑渡海时,华夏海军没有拦截;扶桑攻城略地,华夏没有出兵干预;以前欺负我高丽时蛮横无理,一见太君,却不吱声了,当是怕了太君。”

    “吆西。尹桑,你滴,高丽忠臣,我扶桑大大滴好朋友。”

    大江匡房拍着尹桑的肩头称赞。他扶桑地大物博,人员充沛,可以一下动员十万大军,这是何等伟力!在法皇陛下光耀之下,扶桑勇士各个勇猛无敌,区区七千华夏战兵,看来并不足为虑。尹桑的这个情报很重要。

    “多谢太宰阁下夸赞,我的荣幸。”

    尹桑姿态放的很低,他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引扶桑助阵,以清君侧的名义击败崔家,他就可以成为高丽新的摄政!

    至于华夏威胁?

    引来扶桑人不就是应对这个的么。

    封建时代国与国之间信息封闭,安东都护府的建立,更是把高丽封闭在了半岛南端,直至现在,他们甚至不知道金国已经退回黑龙江,辽国已经灭国。

    尹桑的印象中,最恐惧的还是晁盖率领十万大军兵临汉城,逼迫高丽签定附属条约。在他想来,那应该已经是华夏全部的兵力。而关胜的三万七千安东军,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放在北方边境线,防备金国和辽国。留在仁川的应该还是那些帮助高丽王镇压军阀的七千五百人。不过将领由以前的老将张开,变成了年轻将领庞万春而已。

    大江匡房对于华夏的军事情报,几乎都来自于尹桑。心中也不禁有了些轻视之意。但出于谨慎,一方面向仁川方面派出探子侦查汉军情况,一方面派出三千兵力渡江,支援对面的先锋部队。

    “太宰阁下考虑周到,高啊,实在是高!”

    尹桑尽力吹捧,让大江匡房很受用。

    数日后,探子回报,仁川方向果然如尹桑所说,兵力不过万。但是海港很大,周围有围墙阻隔,看看不分明,只看见有许多半岛船只或马车运送货物前往港口,许多商船扬帆起航,那繁荣程度数倍扶桑平港。

    这话让大江匡房眼睛一亮。他作为九州太宰府权帅,可是知道九州平港作为扶桑第一商港有多么繁荣,每年的税金有多么丰厚。想不到这个仁川港也如此繁华。

    若是抢上一把的话?

    桥豆麻袋!现在还不是招惹华夏的时候。若是能不与华夏发生战斗,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尹桑,请你前往仁川一趟,向那里的华夏将领说明我扶桑大军来意。我军只为匡扶高丽正义而来,并不愿与华夏冲突,请对方谅解。”

    大江匡房的话,吓了尹桑一跳,他还以为对方准备借刀杀人,抛弃自己呢。

    “此事我可让我的心腹金建前往......”

    “不可如此。我扶桑乃是礼仪之国,断不能让华夏认为我们不轻视此事。”

    大江匡房的态度很坚决,尹桑则心中腹诽不已,既然你们扶桑要做礼仪之邦,为什么要我去啊?不应该是你亲自去吗?

    但军权都在人家手里,尹桑孤家寡人的也没有办法,心里mmp,脸上笑嘻嘻的应承而去。

    “希望华夏秉持天朝上国的风度,不要将我这个使者扣留或斩杀啊。”

    尹桑忐忑而去。

    事实上,庞万春确实没有难为他,只是也没有接受扶桑的好意。而是要求扶桑尽快撤离高丽土地。

    “若是不撤,勿谓言之不预也!”

    但对于尹桑支持四皇子登上王位一事,庞万春的表现出来的态度则有些含糊,只是说:“占据汉城者,为高丽王。”

    尹桑返回扶桑营地,将这庞万春的回复讲述一遍之后,大江匡房扬天大笑道:“嗖嘎!我明白了,华夏如今定是陷入内乱无法自拔,仁川兵力不足,所以色厉内荏。想要用虚言恐吓,让我大军撤走,荒谬!”

    “那他们所说的勿谓言之不预......”

    “欺诈也!”

    大江匡房很果断的做出判断道:“他们没有足够兵力介入高丽内政,所以才说占据汉城者,为高丽王的话。如此看来,我们攻破汉城,他们定然也不会插手!好,大大滴好,传我军令,明日一早,全军渡河,尽快攻下汉城!”

    “嗨!”

    幕帐内众将齐呼。

    而此时的汉城内,崔湧和崔允仪父子正在将一千套华夏战甲装备亲军。本来崔允仪还想加量购买,却被庞万春拒绝。

    “一千战甲还是我以更换破损兵甲的名义挤出,已是我所能调动极限,再多就要被人发现弹劾。我可是冒着很大风险啊。”

    庞万春都这么说了,崔允仪只能满口感谢着,将金银交付。

    “能换来雷霆炮或神臂弩吗?我方愿加价!”

    “此等军需报损严密,实难cao作。”

    庞万春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这种高端兵器是绝对不允许外流的。而且他非常不看好高丽人的战斗力,根据斥候观察的战报,人高马大的高丽人竟然被身高不足六尺的扶桑人压着打,说明战斗意志不行,这样的军队,给他们再多好东西也难以取胜。

    给战甲,可以延长高丽战败的时间,就算被扶桑夺了,影响也不大。可要是雷霆炮或神臂弩被扶桑缴获,那问题就大了。

    为了把崔允仪手中的金银榨干,庞万春给了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把仁川港内淘汰下来的五十艘八百石商船卖给对方,又赚了五万两银子。

    有了这一千套战甲和五十艘战船,崔允仪斗志满满的回到汉城。这也正是大江匡房刚到汉江时看到的那支“商船”船队。

    高丽人打逆风仗不行,却非常善于打顺风仗。因为高丽人身高体型普遍比扶桑人高一头,他们也打心眼里不服扶桑人。之前几次战败,都是因为盔甲不利,高丽那破旧皮甲,经常被扶桑武士刀破甲砍断。现在有了这种厚实的全身甲,刀箭难伤,让他们再也不惧怕那些扶桑武士,顿时感觉自己又行了。

    所以见到扶桑开始乘船大规模运兵渡江,崔家先是利用五十艘八百石商船改造成的战船封锁江面,玩了一手半渡而击。把扶桑人从河边农户家抢来的小船一个接着一个撞翻在河里。

    许多不会水的扶桑士兵落水挣扎,不久沉底。一些会水的扑腾没多久,便被高丽战船上的弓箭手射杀。整个汉江水面如同一条赤江。

    “八嘎!尹桑,你不是说高丽没有水师么?这是怎么回事?”

    大江匡房对着尹桑破口大骂。

    “太宰大人,请我解释。”

    尹桑见太君的手把在了武士刀柄上,一个回答不好就要丧命的那种,急忙解释道:“我高丽临江只有一些渔船,临海有些商船,但绝无水军,此事稍一打听便知。”

    尹桑要先把自己涉嫌隐瞒情报的嫌疑摘除出去。但他明白,太君想要听的不是自己的辩解,而是想要发泄战术失误的怒火,所以他继续转移太君的注意力,也就是俗称的甩锅,道:“太宰大人请看,那崔家贼子带领的水军,船只形状并非我高丽特色,想来定是华夏支援的战船。想不到华夏如此出尔反尔,明着说两不相帮,却暗中协助崔氏!实在可恼。”

    大江匡房仔细看那高大的船只,确实不像是高丽能够建造出来的,对尹桑的话信了一半,但仍然怒气难消,因为高丽水军半渡而击,拦住大军渡河后,竟然大军出城,向着汉江北岸的一万多扶桑军兵发起了进攻。

    当头主力乃是一千全身披甲的魁梧大汉,一手持盾,一手持横刀,杀入扶桑阵中,无可阻挡。源为义、平忠胜两位武士首领手中有一千四百武士,数日前过来支援三千,这次渡江五千,加起来不足一万人,面对城内倾城而出的四万兵力,双方展开激烈厮杀。

    高丽一方是觉得自己有人数优势,而且还有崔允仪亲自带着铁甲军这支精锐在最前方顶着,所以士气很高。

    扶桑一方是穷横穷横,即便是破衣烂衫也不要命的上前拼杀。

    看到铁甲军出现后,不顾防守,追着穿着木铠的武士们砍杀,汉江南岸的大江匡房就大惊失色,道:“这些全身铁甲之辈,定是高丽精锐无疑,怎么会有如此精良铠甲!这是何人部下?”

    扶桑缺铁,冶炼技术也不行,加上他们身材矮小,太重的铁甲穿不起来,所以铁质铠甲非常少,一般都是用桐油浸泡后的竹木制造而成,类似于三国时期的南蛮藤甲。所以猛然见到一千人规模的铁甲军,这才大惊失色。

    “我高丽也无此类铠甲。这些乃是华夏铠甲样式,定然又是华夏援助的物资。”

    尹桑连忙说道。

    “华夏!八嘎!”

    大江匡房咬碎钢牙,华夏看似两不相帮,其实介入已深。竟敢如此欺骗我大扶桑!大江匡房愤愤的说道:“华夏军兵披甲率几成?”

    “应该是十成吧。”

    尹桑回忆了一下华夏军兵两次攻入汉城的景象,似乎是全员披甲。

    “纳尼?十成?”

    大江匡房不敢置信,他们扶桑士兵的铠甲都是自备,也只有贵族公卿们才能装备起铠甲,平民们有件兵器就了不起了。所以全军的披甲率只有两成左右。

    “额,也许是九成,总之很多。”

    尹桑慌了一下,连忙改口道。

    “这样的铠甲多吗?”

    大江匡房指着汉江北岸的铁甲军问道。

    “样式稍有不同,但几乎都差不太多。”

    “都是铁甲?”

    “全是铁甲!”

    .........

    大江匡房脸色阴晴不定的盯着汉江西安的厮杀,不知在想些什么。

    “太宰大人,可要想办法报复华夏在仁川的驻军?我在仁川有一些暗线.....”

    “无路赛!给我闭嘴。”

    大江匡房对着尹桑训斥了一句。如果仁川有七千这样的铁甲军,那自己这两千武士,十万扶桑民兵,未必打得过啊。

    没见他不想再提起这个话题了么,竟然没有一点眼力见!

    尹桑被训斥的面色讪讪,再看向汉江北岸,扶桑这边战况越发不利,北面武士固然勇猛,但是那些铁甲军太克制他们,武士刀砍不透,长枪戳不穿,武士们被打的节节败退,那些扶桑民兵连个铠甲也没有,更是难以抵挡。

    高丽人打顺风仗非常勇猛,又仗着人多,三比一,追着扶桑人乱砍。

    “打旗语,让源、平带领勇士向北方山中撤退!”

    汉江已经被高丽战舰封锁,想要直接回来已不太可能了。但汉城周边多山,想要逃还是可以的。

    菊花大旗来回挥舞几下,然后向北倒伏。源为义和平忠胜见状,立刻招呼一声,带领残兵向北面山中逃去。

    “追啊!”

    “割下他们的人头!”

    “为我们兄弟报仇!”

    高丽士兵见状狂奔追赶,一些小短腿扶桑人被追上砍翻,但仍有六千余人逃脱。

    “不要追,不要追!”

    指挥铁甲军的崔允仪大声呼喊,他的铁甲军因为穿着五十六斤铁甲,行动不便。而那些轻装的高丽士兵则跑的飞快。

    结果追出几里地,失去了铁甲军的保护,高丽轻步兵又变得不堪一击了。源为义和平忠胜率领北面武士打了一次反击,斩杀一千多跑的最快的高丽轻兵,这才施施然退向北面山中。

    这次半渡而击,虽然结尾不太完美,但仍是一场弥足珍贵的大胜,全城热烈欢呼。崔允仪下令将扶桑人的头颅斩下,在河边堆了一个京观。

    大江匡房气的脸色铁青。

    “太宰大人勿忧,我有一计,可平安渡江!”

    尹桑献计道。

    “何计?”

    “汉江每到十二月初便会冰封。我们只需再等半月,待江面冰封,便可如履平地!”

    “此事还用你说!”

    大江匡房怒气勃发。他当然知道进入腊月之后河面会冰封。但这半个月难道我们要在这里空耗吗?要知道他们许多军需都需要从扶桑国内运来,如此远的距离,劳师远征。根本无法坚持太久。

    但是发怒之后,大江匡房也没有其他方法突破汉江防线。明白速胜无望,只能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为了减轻国内转运物资的压力,他必须要将已经占领的高丽领土利用起来。

    于是,汉江南岸留下了四万军兵安营扎寨。其他五万大军开始执行三光政策,掠夺他们能见到的一切物资,为了自己发财,也为了减轻扶桑国内压力。

    不堪忍受压迫的高丽百姓再次纷纷起义,与扶桑人厮杀不休。

    而此时的中原,则在晁盖的主持下,新开了一个技术专利局,由工业部的一位侍郎陈规担任局长。专门鼓励、收录、保护专利。

    专利可以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发明、改进型的发明、个人著作、制造方法、医药配方等等。

    为了推广技术专利这个概念,晁盖连续在梁山召开了一届厨艺大赛、茶艺大赛、工艺大赛等等,并将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及其改进技术列为首批保护名录。

    专利评定级别为一到九级。一级最高,九级最低。评定成功后,可一次性获得一笔补偿,从九级的十贯,到一级的一千贯不等。

    除了一次性补偿,还有三十年专利保护期。在这三十年内,任何其他人使用该专利,需向发明人一次性支付相应等级的专利费。

    若是未经授权使用该专利,所有盈利没收,归专利人所有。

    封建时代为什么工匠都喜欢敝帚自珍?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为什么新的发明创造很少,且都是由官员署名?

    为什么某些贪官入狱后才被人发现,竟然是身负几十上百项发明创造的科学家?

    原因就在于古代对专利缺乏保护,如果一个古代某个工匠发现了制造玻璃镜的方法,他会发财吗?不,他很可能会死,或者被达官贵人圈禁起来到死,一辈子只给达官贵人造镜子。

    达官贵人想要剥夺普通百姓的发明创造太容易,太轻松,就会导致百姓没有创造积极性。而达官贵人读读儒家经典就能做官发财,更是没有去发明创造的动力。

    而失去创新的民族,不去总结的民族,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最终都会在腐朽中没落。

    新任的技术专利局局长陈规听完晁盖的讲述,这才明白,自己的专利局竟然事关国家兴衰荣辱,顿时感觉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工作更加认真起来。

    而晁盖也把目光投向商业金融,自从建国之初开始实行金银铜币和粮票并行的制度以来,先后在各大省会城市建立了帝国银行,以兑换金银铜币和粮票。

    所以公职人员的工资发放都已经使用金银铜币,1金币=10银币=10000铜币。合金的材质、精美的花纹,让金银铜币一经发行就获得了大家认可,而且仿造成本极大。

    在各大省会城市实现兑换后,商贾们也喜欢上了这种面额标准,方便携带的货币。

    晁盖决定进一步进行金融改革。

    一是继续将银行扩张到每个州城建立一座帝国银行。

    二是取消粮票发行,但粮票仍可继续兑换相应粮食。

    三是发行帝国纸币。印制防伪程度更高的1金币、5金币、10金币、1银币、5银币、100铜币、500铜币面额的帝国纸币。帝国纸币可以在任意帝国银行兑换相应面额的金银铜币。

    四是取消对储户收取的保管费。免费为储户保管财物。

    随着帝国疆域扩大,越来越多的金、银、铜矿被开采,贵重金属储量越来越多,为纸币发行奠定了基础。

    什么时候帝国的纸币可以在世界购买任意商品,而其他国家来华夏采购需要拉着满车、满船的金银,那才是建立霸权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