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天命水浒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二章:北方防线

第三百三十二章:北方防线

    太原,古称晋阳。

    因多出帝王,又被称为“龙城”。

    大宋灭北汉,最惨烈的一战便是在晋阳城。北汉统治集团已分崩离析,官员贪生怕死,武将主张投降,有人甚至主动打开了城门。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汉皇帝和文臣武将都投降了,城内居民却依然不肯归顺宋人。或许是百姓们与宋人的世仇,或许是身处边关千年来战争的洗礼,让太原城内的百姓铁骨铮铮,城破后依旧和宋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赵光义愤恨于城内百姓的死守,又厌恶龙脉的传说。

    于是,破城之日,赵光义一声令下,“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拥有一千五百年辉煌历史的晋阳城,在熊熊烈火之中,化为满地灰烬。

    城内虽被焚为焦土废墟,但城墙尚在,城楼也依然屹立不倒。

    于是次年四月,赵光义又下令堵汾河之水,倒灌城垣,可怜古城晋阳本是夯土而建,在长时间的水淹浸泡之下,轰然崩塌倾颓。

    至此,汉文帝潜龙之邸,大唐龙兴之地,煌煌重镇晋阳城,在反复破坏之下,彻底化为了汾河平原上一缕飘散的烟尘。

    但晋阳城被废不过三年,北方辽国见此地人口内迁、军镇降格,势力薄弱,便频频由此突破,进而南侵中原。

    北宋应接不暇,只得在晋阳以北三十里、汾河东岸择址重建城郭,这便是后世的太原城。

    太原继承晋阳遗风,成为后来抵御契丹、女真南下的重要河东重镇,更是在“靖康之难”中,成为金兵南下时,最难啃的“硬骨头”,在那场耻辱的灭国战争中,为北宋王朝保留了唯一的血性和尊严。

    当时

    金兵十二万大军南下,分成东西两路进军。东路六万金兵顺利击溃大宋八十万禁军兵临开封城。

    西路六万金兵却被拦在了太原城下。太原城内,以神箭王禀率领的三千胜捷军为主力,加上七千太原百姓,牢牢挡住了完颜粘罕、完颜银术可前进的步伐。

    但开封的宋钦宗懦弱无能,为了让金人退兵,竟然下诏书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得到宋朝的割让诏书后,金军北归,粘罕让宋廷使者传达了割让诏书,但铁骨铮铮的太原城军民拒绝了这份屈辱的圣旨,仍与金军展开血战。

    在金军层层封锁下,城内艰难地坚持了八个月,马匹已经吃完,士兵们只好烹煮弓弩皮甲以充饥,百姓则只能用糠秕和干草来果腹......

    然而,太原城依旧拒绝了金人的劝降,半个多月后,苦苦支撑的太原城失陷。尽管大势已去,但王禀依旧带着疲惫不堪的士兵们与金军进行巷战。最终,王禀等人投河自尽,金人为了泄愤,将他们的尸体踏成rou泥。

    破城后,金军展开屠杀,太原城内的百姓几乎无一幸免。

    壮哉太原,勇哉边民!

    所幸,“靖康耻”不会再发生。

    不幸,太原城今日便面临破城之局。

    神武军董平、苍狼军杨志率领七万大军围堵太原城,霹雳大炮摆开,攻城器械摆足,一副大干一场的模样。

    之前面对田虎匪军,单骑冲阵,斩将夺旗的武状元徐徽言也蔫儿了。

    “大人,非我不尽力,实在是梁山贼寇不讲规矩,一群武将围殴小将一人,我双拳难敌四手啊!”

    徐徽言委屈的向太原城守陆登委屈的陈诉道。

    其实要怪就得怪百胜将韩滔,韩滔参加过武举考试,后来凭着父辈祖荫成为了一方兵马都监。而他那一届的武状元,正是徐徽言。所以韩滔经常给徐徽言扬名。

    宋朝武举三年一试,建国之初,每试取三十人授官;中期鼎盛时每试取一百人授官;到了徽宗朝因为武官满员,每试取十人授官。

    韩滔能在上千武人之中取得前十名,已经相当了得;而徐徽言十七岁能在上千武人中取得第一,被评为武艺绝伦,更是人中翘楚。

    只可惜后来只授官当了个牢头儿,消沉多年罢了。

    董平、杨志等人都是家族荫官,没参加过武举,对徐徽言非常好奇。

    于是,当徐徽言为了鼓舞城中军兵士气,高喊名号出城挑战时,董平、朱仝、徐宁、杨志、栾廷玉、李应、孙立、秦明、索超,一个个轮番的上去和他对战,试试他的斤两。

    梁山众将是过足了与武状元对战的瘾,可苦了徐徽言双臂发酸,愁眉不展。

    太原城上的军兵看到自己的大英雄被梁山众将戏耍,悲愤之中又充满无奈。

    “梁山兵马强壮如斯!我大宋为何会落得如此地步?”

    陆登仰天长叹,太原雄城竟然落魄到无将可用,只能靠着担任牢头儿的武状元上场对敌,也是荒谬。

    徐徽言面有惭色,但是他真的尽力了,双拳难敌四手,自己武艺虽强,却远达不到吕布虎牢关技压群雄的地步。

    “大人,梁山兵马只给了我们半个时辰时间,逾期将大炮轰城。那火炮威力......”

    有副将提醒陆登,现在不是长吁短叹的时候,得为了自己身家性命和家中老小,想个办法啊。

    “唉,我去家中看看,你们在城头守护吧。”

    陆登看了看周围面色不定,眼神游移的将领,还有满脸恐惧的士兵,无奈长叹。

    面对动辄屠城灭门的残暴田虎,太原军兵拥有誓死保卫家乡的气概。可面对向来以“爱民”著称的梁山军马,城内军民之心就变得不确定起来。

    “我陆登世受皇恩,必不会降。但是为了我一人之清誉,而陷满城二十万百姓于水火,亦非君子之道。难,难,难!”

    陆登踉跄下城,向家中而去,自己已经尽力了,城头变幻,随他去吧。

    “大人,我来扶你。”

    徐徽言快步追上,搀扶步伐不稳的陆登,一路下城而去。

    城头众将互相对望一眼,先是疑惑,继而大喜。

    “彦猷,你为何不留在城头?”

    徐徽言的字便是彦猷,陆登乃是文人,如此称呼一个武将,显然已经将其当成了友人。

    “大人之心,小将明白。大人不愿玷污清誉,又不忍城内百姓遭受战火,只能选择避开。若是留在城头,或许还能打开城门得一个献城的功劳,但小将不屑于此,愿随大人退隐。”

    徐徽言蹉跎七八年,已经不是年轻气盛的少年郎,对这大宋也没什么念想了,干脆退隐。

    “退隐?”

    树欲静而风不止,哪儿可能安稳退隐啊。

    “难道不是吗?”

    徐徽言瞪着真诚的大眼睛问道。

    “我......”

    陆登是想以死明志,留个忠臣不事二主的好名声,但是这话该怎么说呢。

    一路踌躇,回到太原府衙,陆登见到了自己的夫人,还有刚满月的儿子,看着孩子牙牙学语的模样,陆登一时心软,差点不想死了。

    最后还是鼓足勇气,挪开目光,准备到书房去悬梁自尽。

    “彦猷,你走吧,我累了。”

    陆登想要支开徐徽言。

    结果徐徽言死皮赖脸的就是不走。

    陆登又不可能真的当着武状元的面解开腰带、甩在房梁,踩上小凳,套上脑袋,伸出舌头......

    “彦猷,你这又是何苦呢?”

    陆登也明白了,徐徽言死皮赖脸的不走,应该是看出自己寻死之意了。

    “大人,你这又是何必呢?”

    徐徽言也不装傻了,正色道:“我等已为大宋尽忠,但改朝换代又不是新鲜事,若是不愿投降那梁山,退隐便是,何必殉死呢?”

    “我当以自己之死,告知世人,何为文人气节!”

    陆登严肃道。

    “我可听闻,连衍圣公都投降去拜见那晁盖了!”

    “胡说,断不可能!”

    陆登高声打断道。

    正在此时,只听东面城门爆发出阵阵欢呼。继而是北门......

    “看来是城破了。”

    “是啊,破了,甚至都赶不及让我自缢。”

    ......

    太原城破,神武军、苍狼军坐镇雄城。

    自此,开封、洛阳、河东、壶关、燕云、直至河套边关的包头连成了一片。

    北方重兵云集,局势稳固,报捷文书纷飞京城。

    腊月九。

    天寒地冻,局势平稳,各方都偃旗息鼓,已待开春。

    各方将领留下副将镇守防区,逐渐向东京汴梁城汇集。

    各地举荐的元老群集而来,最终,天道教三十三元老中,俗家十一个名额也最终确定下来。

    分别是:代表儒家的孔衍圣、孟式心;代表世家的郑居中、王仲山;代表梁山势力的扈离、钟离汉;代表法家的赵鞅;代表商家的祝确;代表兵家的孙问;代表墨家的公输成;代表农家的许由。

    三十三元老确定后,晁盖交给他们的第一项任务,便是讨论举荐出合适的开封城隍人选。

    最后经过激烈讨论,终于在七月十四日之前确定了人选,那边是担任开封府尹一年,便升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最后官居枢密副使的包拯包龙图。

    包拯逝世于1061年,距今56年,但因为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在京城百姓中有“包青天”之名,京师还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甚至民间小庙有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阎罗转世。

    “既然人选已定,那便定于腊月十五进行封神仪式!”

    晁盖决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