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内娱传奇:从2000年激变在线阅读 - 177 章 冬子,听我一句劝

177 章 冬子,听我一句劝

    打完电话,韩三品看向眼前的青年男子。笑呵呵道:“于冬啊,等下李有信来,我介绍你们认识。你俩都是优秀的年轻影视人,以后你可以和他常来常往,多个朋友多条路。”“是是,韩总的教诲我一定记在心上。”于冬面对昔日的老上司老令导韩三品,态度十分恭敬。即便出去单干开,仍不敢有半点马虎。“说实话我很佩服李有信,年纪轻轻干出这么大一份家业,等他来,我想和他探讨一下影视宣传方面的经验心得。”最近几个月以来,李有信频频出现在娱乐报道中。特别是他的“天王过气”论,可谓平地一声雷,震惊天下人。到电影《寻q》的捐款举动,再到《风云》电视剧弃用香江演员闹的沸沸扬扬。令他成为最近娱乐圈里当之无愧的风云话题人物。于冬最近耳朵快听出茧子来了。在他眼里,李有信的连番举动,就是一种造势的手段。电视剧《风云》因为一系列的争议占据了多少报纸杂志的头条,还没开拍,便吸引足够多的关注。赚足了人们眼球。这样的炒作手法,比起中规中矩的宣传造势,不知强出多少倍。让于冬非常佩服,很希望从对方身上偷师几招。“除了提前炒热风云这部戏外,对于鸿运影视,也是一次成功的广告,让更多人知道鸿运的实力与大名。”……李有信接到韩三品的电话,笑的很开心。真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巧了。他正想去找对方,探探口风挖点人才回来。开上猎豹车,李有信风风火火闯中影。轻敲两下,得到同意后他进入办公室。“韩总,好久不见。”进门他亲热打招呼。随即意外发现里面还有人。年纪二十多三十的男人,圆脸,笑的阳光灿烂。“原来还有客人呀,那我待会再进来,你们谈。”“诶不用,都是熟人。”韩三品叫住了李有信,介绍道:“这是于冬,以前北影发行科副科长,现在出来单干成立博呐文化公司,主营电影发行业务。小于干点事不容易,咱们有能力搭把手帮点呗。”“李总你好,久仰大名了,我是于冬,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合作。”于冬没生分,上来紧握住其双手。笑的越发热情。“哦,你就是博呐于冬!”李有信不大见过年轻的于冬,难怪脸型有点相似。“李总知道我?”听对方的口气,于冬感觉似乎知道他的存在。这叫他有点荣幸。毕竟此时博呐初创,比起风头正盛的李有信,谁知道于冬是哪号人物呢。“哈哈,当然听说过。”他的记忆中,这位博呐老总可不是省油的灯。什么已婚富豪在琼省某顶奢酒店秘密约会共度十余天的小作文,在网络疯狂传播。漫画中,“富豪带着知性女星入住10天前和妻子所住同一套房”“富豪为博红颜一笑大手一挥给知性女星买了价值1000万左右的珠宝”等细节惹人遐想。惹来无数网友吃瓜。没办法,谁叫冬子风流成性,早有前科呢。当年与老婆合伙创业,还借用了老丈人在金陵等地电影发行的人脉,结果事业发展壮大后,开始和杜小月的扮演者打的火热。然后袁丽还嚣张地半夜打电话给其原配进行sao扰。最终夫妻俩在博呐上市前以分手收场。“你可是中影最年轻的副科长,韩总和我提起你的时候,都非常遗憾没能把你这位得力干将留在集团。”这句话自然是李有信瞎掰。韩三品哪里跟他提过于冬。不过不要紧,韩总老jian巨猾,不会傻乎乎说出来。“虽然我们中影失去了于冬,但国内多了个人才,你们都是人才,以后应该多来往,相互帮助。”韩总顺势给昔日下属拉生意,“你不投拍两部电影嘛,正好让于冬这位中影第一发行员代理发行。”“哈哈,有韩总出面,这事好说。”李有信爽朗大笑。他知道除了玩女人厉害,冬子业务能力也很厉害。于冬当发行员时的发片成绩是所有发行员里最好的,原因就是嘴甜、腿勤、能喝酒,26岁时成为中影最年轻的副科长,凯子歌都忍不住惊叹他喝大酒太过拼命三郎。去年冬子脱离体质,揣着30万元创立了博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最终他从北影厂的普通发行员,到米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从只有几个人的民营小公司,到国内前几的民营电影公司。这个辉煌历程,他用了18年时间。“等我的《寻枪》电影拍完,可以和于总先谈。”李有信清楚,于冬营销策划方面很强,擅长媒体炒作。把电影交给他,不会错。“那我先谢谢李总。”于冬也高兴。尽管对方没把话说死,但他相信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绝对能拿下。而且他看李有信崛起不过一年时间,刚开始进入电影界。值得长期交好,长期合作。正适合他这种小发行公司。“我相信韩总的眼光差不了。”李有信先夸了一句韩三品,然后继续道:“如果有可能,我们可以更深度的合作。”既然知道博呐会茁壮成长,成为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他便有投资的想法。除了制作,继续完善鸿运影视的发行环节,为以后大举进军电影圈做准备。不过于冬跳出中影创业,李有信想绝对控制估计很难,占股肯定没问题。“合作当然可以,欢迎欢迎。”于冬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即使后来与保利联合,又不甘心地回购股权找来其他融资渠道。只是目前实力所限,他尚未生出后来那么大的野心。“我们双方合作的话,正好优势互补,我拍片你发行。”李有信愿意采用“我拍片,你发行”的合作模式。他目前的事业重心放在电视剧制作发行上,电影的制作发行有点分身乏术。最重要的是,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依然处于重建期。比起后世动辄几亿十几亿的惊人票房,一部电影几百万几千万的票房显然无法打动李有信。况且电影票房几家分成后,到手不过35%,投入大收益小。投资风险太大,完全不成正比。与电视剧稳赚不赔一比,简直就是渣渣。“怎么样,于总。”“好啊,我觉得很合理。”于冬看中鸿运的资金背景和制片能力,希望在随后的合作中,能不断累积制作经验。而李有信十分欣赏博呐的发行运作手段。当然,知道冬子的事业心很大,他会有做出一定取舍。如果能在博呐前期扩张需要融资时,取得优势股份最好不过。如果不行,那转手卖掉股份套利也不错。两人达成初步协议,各有收获。办公室内气氛越来越融洽。“有信啊,最近你头条上的有些多啊。”轻松的环境下,韩三品开始闲聊。“哈哈,我都没空去看什么报纸,忙的脚不沾地。”李有信的话倒不是吹牛。习惯上网搜索资讯的他,重新看报稍有不适应。“李总,我倒是好奇报纸上写的是真是假,真没有香江演员在风云剧组吗?”“目前确定了我、蒋卿卿和赵文卓三个主演,其他有合适的演员再说。”李有信并没有正面回答冬子的问题。呵,韩三品嗤笑一声。指着年轻人直摇头。“你啊,还挺记仇,就这样看不惯香江演员嘛。”“香江明星内地观众很认可的,如果不用,确实可惜。”对冬子的话,李有信不置可否。他倒差点忘记了于冬这厮最喜欢捧香江电影人的臭脚,并且博呐能发展起来,正有初期代理香江影片发行的缘故。“于总,听我一句劝,香江电影已经日暮西山,利用他们赚点快钱可以,但千万不能被他们所迷惑,替别人挣钱。”李有信的话,算是对冬子的劝戒。后世的博呐一直奉行“香江导演\\演员 内地制片人\/制片公司 商业类型化”的大片模式。在于冬看来,这一方法论的核心并不在于主旋律题材,而是如何去组织优势资源,把一部电影各个环节中最优的元素组合到一起。冬子想的很好,但影视圈这里面的水很深。自以为聪明的他,因为一己之私,纵容与助长了香江与台岛影视资本的入侵。大笔的电影投资付了香江明星高片酬和香江制作团队的报酬,结果票房惨不忍睹不说,还打压了内地电影人的发展空间。直到被《十月围城》坑的半身不遂,吃了多年的教训,才回过神逐渐掌握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