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意三国在线阅读 - 第七章 立法论政

第七章 立法论政

    庞统被李晟派往荆州了,随之而来的是孔明要往益州而来消息。李晟的这一道命令,可谓是让益州的那些降官们原本安下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在解决了官职的问题之后,谁都晓得接下来要确定的便是国法家规之类的制度问题。究竟是保留刘璋时代的旧法呢?还是确定一套新法?这新法究竟是宽,还是松。这其中的区别无疑会影响到众人的利益。因此,早在李晟入主成都还没分派官职的时候便有许多人找上庞统,向他询问这有关的种种问题,向他打探这法规的宽严度。那时候,庞统也不知道李晟所想之度究竟在哪里,他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说,言语将隐隐透露出来的那种向往着宽松的说法,却是让众人着实的松了一口气。他们都认为李晟的法规肯定是由庞统来负责拟定,既然庞统都向往宽松了,那么这法规就算再严也严不到哪里去。他们由此而放下心来。

    但,情况似乎在一瞬间就有了变化。庞统被李晟派往荆州以替换诸葛亮。这一道命令无疑是说明了李晟打算用诸葛亮来制定法规。这诸葛亮是什么人呢?他的个性如何?他对法度的看法怎样?李晟主公突然把庞统,调走是不是知道了我们找庞统军师询问法度的消息?是不是主公并不赞成宽法呢?一连串的问号挂在众人的心间,让他们忐忑不安起来。

    “请主公迅速拟订益州的国法……”忐忑不安的感觉总是让人觉得难受,于是有几个大胆的官员便直接求见李晟,向他提出了这个意见。

    “这个嘛……”李晟犹疑了一下,却是重重摇了摇头:“对于这事情我不太熟悉。所以一时间也拿不出什么章程来,你们还想像按照益州原来的法律来办吧。至于新法,我准备等孔明过来之后再拟订。反正这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再等等吧……”

    “等……这国之大事怎么能等呢?”他们依旧不肯放松。

    “正是因为是大事,所以才要慎重啊。”李晟最后一锤定音下来:“事情就这样吧!你们好生回去,按照现有的规章来办,等到新的法规有一个基本草稿了,我自会让你们大家一起参与进来讨论的。”

    “是,主公……”众人将李晟如此固执,知道自己最终无法说服李晟,便也只好认命的散去了。当然他们并没有稍停下来,在企盼“孔明不是一个严厉的人”的心情之下,他们开始拜访李晟军的那些个大将,向他们垂询了解有关孔明的种种信息,以求能让自己在以后同孔明的交往中能做到所谓的“知己知彼”。这虽然不是战场,但这是官场,其中的勾心斗角似乎比战场来得更激烈一些。

    对于他们这些人的种种举动,不但有进一步发展了白衣将情况向李晟汇报,更有李晟手下的将军们向李晟抱怨。对于这些大将们来说,这些人不断的就一个问题去询问他们,平凡的向他们拜访求见,也实在够令人心烦的了。

    “既然这样,你们就先克服一下,住到城外的军营里去吧。等孔明来了就好办多了。”李晟并不打算制止那些益州官员的行为,只是稍稍的抚慰自己手下的那些大将一番,让他们暂时远离这是非之地。

    虽然李晟对那些官员说是一切都要等诸葛亮到来以后再说,但在实际上在这个孔明还没到来的当口,李晟对于法律规章的制定工作便已经开始拟定了。他召集了法正、黄权、刘巴等益州之中富有能力的正直官员,让他们以现有的法律进行参考,着手制定新的法律。当然,李晟是知道这新法的制定是没有那么快的事情,因此他们现在所做的不过是了解旧法,发现旧法的问题罢了。真正新法的起草,李晟还是打算等诸葛亮来了以后再说。

    时间便在众人的企盼下一点一点过去。一个月后,随着一支插着白色旗帜的船队逆江而来,众人等候已久的孔明终于带着荆州的一班大臣,护着李晟的另外两名妻子来到了成都。李晟自是大喜,在大肆cao办了一通接风宴会之后,却是二话不说的将孔明、马良、蒯越、蒯良、崔浩等荆州来得重臣们请到州牧府后的一个重兵把守的小院落里,让他们与正在整理旧法的法正、黄权、刘巴等人见了面,随之把自己写得那一份条例给拿了出来,交给他们观看。

    “先把那些个律令放在一边吧。我想我们应该先确定一下我们今后的政府组织了。”李晟微笑的说道:“尽管这东西在这一两个月内还没法派上用场,但我想也快了。曹cao很有可能会称王哦!”李晟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他最后一句是大有深意。

    “曹cao称王,那么与曹cao作对的其他几个势力,诸如刘备、孙权还有自己也都有称王的可能。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对王国之内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已经是完全可以的事情。甚至可以说这制度一旦确立下来,不但是王国会用到,就连以后称帝也会用到。大汉已经不行了,这一点谁都看得出来。一旦出现像曹cao这样的强势者称王的局面,那无论是谁都可以想象的出王而帝之局就在眼前。”对于这一点,已然被李晟把问题点破了的众人是心知肚明,他也认为眼下确实需要进一步的做绸缪未雨。毕竟如果现在不做准备的话,那到了真的称王的那个时候,再进行准备已是困难了。

    众人都是聪明人,对李晟的野心和他眼下所能做到的地步多少也有些了解,他自然知道李晟眼下所抛出的这个东西究竟和不合适是否有那个份量:就领土的含金量而言,若曹cao算是可以称王的头号人物的话,那自家主公无疑算是可以称王的第二号人物。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拥有了荆南、交州、益州三块地盘的李晟,其领土面积和人口已经完全超越了孙权和刘备,仅在曹cao之下。在拥有如此强悍实力的情况下,众人虽然还觉得曹cao有些庞大,却也不会认为他是完全不可以战胜的。

    “到时候主公真能建制称王甚至更进一步的话,那我们不是都成了开国功臣了吗?这可是留名青史的好事情啦。应当要卖力才是”众人都这样想着,即使是黄权、刘巴、崔浩等对权利比较淡然的人对此也不禁眼睛一亮而兴奋起来。他们都开始专心致志的看起李晟交给他们的东西,开始盘算着自己究竟能在其中担当什么职务来。

    说实在的李晟所交给他们的纸上书写的东西并不多,也就那么短短的几百字说明了各部分的名称和职责罢了,但他们一边看一边想,这其中的时间却是花了真正一个时辰。随着看得最慢的孔明把手中的纸放下,这讨论才算是开始了。李晟那凌厉的目光从众人的脸上扫过,很是敏锐的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种种莫名复杂的表形,这其中,有钦佩、有敬服、有怀疑、也有迷茫。在场的众人都是当了近十年官的老官员了,对于李晟所说的这些,他们都看得出来这是对本朝的三公九卿六曹制的一个发展,但……

    “这制度会不会太繁杂了一点?尤其政事堂尚书省下设立的八部会不会太多了呢?”首先提出疑问的不是孔明而是曾在刘表帐下为臣多年,直到赤壁之后才被李晟要过来老臣蒯越。他的年纪明显有些大了,虽然在李晟帐下也待了五年之久,但他的思维似乎还是旧世的那一套。李晟之所以让他也参与到这事情的讨论中,所看重的也就是他的“老”——老大臣虽然保守了一些,但他们较为沉稳,富有经验,在一些事情上是不容易出错的。

    当然,看重归看重,李晟自己也是有决断的,在某些他认为不必听所谓“沉稳”意见的时候,他也是会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八部太多?我还觉得太少了些?事实上尚书省门下,负责的都是具体的政务。眼下的八部不过是对某些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事业进行一个笼统的归纳罢了。当那些事情深入细致花了,你们就会发现这所谓的八部管的事情还是太多了。”

    “啊?”听李晟这么一说众人都不禁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觉:“八部还太少?以后还要再分?这也太……”

    汉初的立国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后来到了武帝变成儒家的那一套“有为而治”,但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还是汉武之后有为,或是汉以后千百年来的治国纲领,都讲究的是一个粗字。也就是说政府对国家的管理是很粗狂的,大多只负责一些大概的东西,却没有真正做到具体的事情上。难怪后来会有人说:“如果一个人连官也不会当的话,那这个人可谓是连废物也不如的了。”——因为当官根本就没多少事情可做嘛!

    见众人如此惊讶的模样,李晟轻轻的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治理国家并不是一箭粗糙的只需要略略的做一些征税、劝农、断案之类的活便可以的。百姓生活于世间,可谓世上最苦之人,我们这些上位者,既然呆在这个上位之上,我们就必须利用自己所赋予的权利去为百姓去苦。简单的说,这是一个相互承担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国家有接受百姓上缴之税收的权利,有必须为百姓提高生活,让百姓过得更好的并保护百姓生命财产不受威胁破坏的义务;而百姓在拥有接受国家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的权利的同时,而拥有缴纳税贡,承担兵民之役,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这义务和权利是相对的,你享受什么,就必须付出什么。在这么一个大前提之下,你们这些官员所做的事情就必须十分细致了,你们必须替百姓着想,以收拢百姓的民心。从古至今,我没有听说过不得民心而得到天下的事情。”

    “这……我持保留意见。”被李晟的这一通话语说得有些头昏脑胀不已的蒯越在肖想了好半天之后,最终才迫出了这么一句。尽管他也清楚李晟所说的那些是很有道理的,但他还是觉得这和自己以前所接受的道理很是不同:国家、官员就是要接受百姓的税收,从百姓身上获得自己的利益,这是古来就如此的,虽有所谓民重君轻的话,但谁都知道这话也就是表面上所说而已的事情,在实际上没有人会真把这件事当真。是以,主公眼下竟然把民和君摆在了相等的位置上,并打算彻底的贯彻这个理论,自然将他们吓得有些不清了。

    “主公……莫忘了君臣纲常啊。”蒯越最后也只好小声的这样提醒李晟。

    “君臣纲常?我可没有忘记。只是我觉得这国家的利益、官员的利益、世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未必就不能有一定的统一。就像是大家一起分饼一般,若你的饼做得小了,哪怕你一个人独吞也没什么意思,但若是你把饼做得极大,那么你即使和他人一通分享,所得的只怕也比自己拿小饼要来得多。节俭固然重要,但比节俭更重要的是开源。什么‘民之利有定,余者不得与民争夺’的话全给我放到一边去,现在你们的任务便是给我增加民利,让民利变得足够大了,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民利之上给你们分得更多。”李晟继续解释了一阵,微微一笑,觉得话说到这里似乎有些足够了,便将话题撇开转到另外一点上头:“暂且不要议论这君民孰贵孰轻之事了,我只想问你们由此而看这其中的君臣之事,究竟如何?”

    “不论君民只论君臣?”听李晟突然转移了话题,蒯越微微的一愣,随即明白李晟的意思,因笑答道:“若自己君臣而论,此策乃是大善尔。军权独立,军政与军令分属,以文官统领军政,以武将把持军令,则武将可专心作战,而文臣也可在牵制某些武将野心的同时,不干涉武将征战之事,可防止异日之后,在发生如此诸侯征战之事。而政事堂下三省,分管顶策,审查,执行三则则可令政事以规矩而定,减少因主而误事。至于禁中司法之独立,则可避免官员官官相护之害;御史台下三部分管,除白衣以外没有执行的权利,则可以上可以监察百官,下可以风闻民生。但就其君臣之论而言,此真乃千古未有之绝策尔。”

    “那此策可行?”李晟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可行!”众人回答的得都很坚决。

    “真的可行?就没有什么还需要补充的吗?”李晟又问。

    “这个……主公,臣对此倒有些疑问。”听李晟再此发问崔浩却是小声的提点道:“为何八部之中独独没有掌管礼仪的客部呢?”

    “哦?这个问题嘛!”李晟微笑起来,向崔浩解释道:“其实很简单的,因为我觉得礼仪着事情没什么大用,根本就不需要独立设置一个部门啊。”

    “这怎么会?”崔浩轻声低呼。

    “怎么不会?”李晟扬了扬眉毛,和声询问崔浩:“州平认为客部如果设立掌管的是什么事情”

    “当是教化百姓,处理亲番关系之事。”崔浩答道。

    “教化百姓,我将它直接交给教部负责。处理亲番关系,我则成立的外事部。有了这两个部门进行专职专责,我还需要设立客部吗?”李晟微笑着又问。

    “原来如此,是我想偏了。”崔浩听说,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笑道。

    眼见崔浩这个都三十好几的人居然还会露出如此纯真的模样,李晟淡淡的笑了,他摆摆手道:“无妨,无妨,只要那疑惑说出来就好。有什么问题,我们大家一起研究考虑嘛。你说是不是啊?孔明!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呢?我可不敢保证,我这个是绝对正确的哦。”

    “不是绝对正确的?”诸葛亮笑着白了李晟一眼,说道:“我以前还不相信有什么天才的存在,不过今天看了主公你的这份文书,我却发现我似乎是错了。虽然这其中还遗漏了一个部门,但大体上对于朝廷划分已是十分成熟了。君主平衡制约的观点深入其中,不但能让臣下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能让君主用臣而不疑臣。因为有御史台下巡风的存在,臣下的一举一动是瞒不过君主,而对臣下职权的细分又让臣下互相制约。可以说在这个制度上,君主完全可以做到拱垂而治,只要他不是太过昏庸的话。”

    “这么说,孔明你也认为这个办法好啦?”李晟满意的眯起了眼睛,脸上尽是高兴的笑容,就像是一个自己功课得到了先生认可的学生一般欢喜无限。不过,他这个学生并不是只记得高兴的东西。虽然刚刚孔明在话中之稍稍的提了一点,但李晟还是一直将之惦记在了心上。“孔明所言遗漏了一个部门究竟是说我遗漏了什么部门呢?”

    “宗人府啊。”孔明微笑的说道。他脸上尽管笑着,但说话的口气却是十分严肃,“以主公如今的实力和天下大势的对比,主公割据一方登王为帝已是肯定的事情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的话,那重新统一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一旦王朝建立,子孙开支散叶下去,这也确实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啊。难道主公就打算只管生不管养吗?”诸葛亮说到这最后玩味的一笑,口气难得的轻佻起来,他打趣李晟道。

    “哈,这个啊!确实是我忘记了。”李晟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你也知道的,我家现在就那么一点人口。怎么也不会想到要专门建立一个衙门来管理它的。”

    “那是主公你自己还没有身为王者的自觉啊。”诸葛亮如是说道:“主公你太平和了。说严格一点,你还缺少一些不怒自威的架势。”

    “啊?是这样吗?兴许我得经常把脸板起来啦。”李晟笑着,摸了摸自己脸,却又说道:“不过我还是认为老板着脸很无趣耶。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笑一笑,十年少’这似乎是说笑可以延缓衰老呢。我还想多活几年,所以……板着脸的事情就不需要找我啦。”屋里没有太多的人,大家都是他手下重臣,虽然有些是刚刚加入他手下不久的,但李晟认为他们可以信任,便允许他们加入其中,对于这些人,李晟认为自己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个性,故而便当着他们的面与诸葛亮言行无忌起来——他认为自己的个性大家迟早都是需要接受适应的。

    “无趣?但有的时候无趣也是需要忍着。为君主者就是需要拥有那君主的威严,不可轻佻啊。”孔明沉着脸严肃的说道。他当然晓得李晟刚刚那样的笑是为了什么,但他却不愿意配合李晟。因为他觉得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慢慢的培养李晟身为王者、皇者的气度了。

    “唉……真的要那样啊?”李晟小声嘀咕着,脸垮了下来。对于孔明的不配合,他没有任何办法。无可奈何之下,他也只好转换话题,眼前的尴尬撇开:“好了,朝廷的构架就这样确定下来,至于下面的事情,各个官职的品级,就由你们商量着定。现在我们讨论一下这法……”李晟说着稍稍抬高了一些话音。

    “哦?请主公试言之……”诸葛亮抬眼看了李晟一下,脸上似笑非笑的颜色一闪而过,重新恢复了原本当然,轻声开口问道。

    “嗯,我在你们还没开始拟定法律的同时先确定几点。”说到这里,李晟脸上的颜色也变得肃穆起来,他竖起自己左手的食指说道:“首先,必须确定‘王在法下’的原则。天命虚无不住畏惧,故而要约束主君有可能出现的胡作非为,就必须将法置于主君之上,让‘帝王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信条落在实处。民不畏法严,但畏法不公,若能让君与民在法之面前平等,那么法的威严将得到保证,让所有平民去遵守法律自然也有肯定性——连王都需要遵守法,那么你们平民还能违法吗?违法必究啊!”

    “这……会不会没有君臣纲常呢?”提出这一个问题的依旧是蒯越,作为老臣他可是非常坚定的纲常维护者。

    “也许吧,但这一点必须确立,没有任何人可以违反!”李晟坚决的说道,随即竖起了第二根手指头:“其次,必须确定财产保护原则。除了法律必须保证个人合法和国家财产不得受到侵犯。”

    “这……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法律啊?君主富有天下,全天下的财产不都是君主一人的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蒯越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反对意见。

    “那么蒯先生,我如果一纸令下,让你蒯家所有的家产都赠送与我,如何……”李晟淡淡的反问了一句。

    “这个嘛……主公英明断然不会做这样残暴的行为吧。”蒯越一听额头上的冷汗留了下来,他迅速的明白李晟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什么,“若没有这条法律,他们君主谋夺世家的财产就成了合法的事情……尽管世家也可以反抗,但那样的反抗无疑是叛乱,是会让国家分裂的举动。与其到最后弄得大家都不愉快,还不如现在就把规则确定下来,让大家都同意遵守呢。……”

    蒯越这边在迅速的转换着念头,那边李晟反驳他话语却接二连三的落下:“我虽不会如此?但难保我之后的主君们不会如此啊。昔日高祖,文帝,景帝是如何的英明,可如今呢……?灵、桓二帝的荒唐,我想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主君的权利是很大的,因此给他加一些枷锁却是必要的。权利会让人疯狂,而疯狂则会让人灭亡。”

    “这个……”蒯越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他不得不承认李晟所说的是十分正确。虽然不和经典,但确实有其道理存在。

    “第三……”李晟伸出了第三根手指:“必须确定以土地数目征税的原则。我不希望看到有田的人和无田的人缴纳一样的税款,不希望见到田多的人和田少的人缴纳一样的税款。农是国家稳定的根本,因此我不希望这个根本遭受损害。土地兼并是无法抑制,那我不希望这个无法抑制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这一点和第四点,主君、贵戚、官绅都必须一体纳税是一致的。”

    “……”众人听着,连蒯越、蒯良这两位老臣都没有那个心情去反驳李晟话语了。他们看到李晟又竖起了他的第五根手指头。

    “必须明确法律的条款。我希望法律条款变得细致明确,必须用白话来说明法律的条款,必须明确断句。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法律是制定给大家遵守的,所以必须让大家都读懂法律,所以要用白话来写。另外断句的明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歧义,一点可以避免法律被某些jian猾之人所利用。”李晟严肃的告诫他们:“另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法律要定得严。我说得严不是所要制定重法,非得在刑罚上加重,是要制定的严密,要反复的推敲,让人难以从中找到破绽。因为我是打算规定‘凡是法律没有写明’的都是合法的这么一个准则,是以要是你们将法律写得宽松了,只怕是会让人钻空子的,这一点和让你们明确断句是一码事。你们要尽可能的从将可能出现的犯罪情况尽可能的考虑进去,以明确法律的条款。”

    “这……”众人微微一迟疑互相的对看了一眼,却由那孔明询问李晟:“主公如果这样定法的话,只怕我们些撰写的东西是很多的。不知主公同意给我们多少时间?也好让我们心里有一个底。”

    “一年,我就给你们一年的时间,让你们确立一部法律。这部法律是整个国家的根本**,至于这部法律之后所规定的其他法律都不能与这部法律相冲突。这一点你们明白吗?”李晟严肃的问他们。

    “明白。”众人皆进点头,脸上多首有些迫切的神色。或许在他们看来在这样短短的一年时间你,完成这么一部令法还实在是有些困难了。

    李晟也知道这令法是有些麻烦,便又说道:“你们多想点实际的东西,至于刑法,倒不需要弄那么多花样,死刑保留:凌迟、斩首两个就够了,除军法之外废除杖刑和rou刑,一律改为监禁劳作,即是将他们关押在一个地方,用高强度的劳务来代替他们的监禁。哼,犯了罪,成了犯人,还想白吃白喝,这可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李晟冷冷的一笑,随即又说出了,这完全可以作为他所交代的第七点的原则。

    “知道了。这也是主公的仁慈啊。”众人齐声说道。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不晓得李晟这以强制劳作的手段来代替rou刑对刑罚究竟是加重了刑罚还是减少了刑罚,但他们都觉得当就完全废除rou刑这一项而言确实担待的上一个“仁”字,几乎可以和汉文帝相媲美了。

    “哈哈!”李晟笑得也十分得意。对于众人的齐声称赞,他不是完全的受用,也确实有几分自得的模样。他知道自己所确定的这些原则,是比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要领先许多,并在后世被视为正确的。至于这些原则,究竟会不会使自己今后征战的脚步收到束缚,李晟却是没有什么怀疑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眼下虽然确定了以法为尊的原则,但在自己活着得这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却是能够盖过这法的,甚至在自己死后,若是自己子孙有能力的话,这套系统中的大臣也只有配合皇帝的份,只有在很久之后,自己的子孙没有当政的能力了,那这套系统中的大臣才有制约皇帝的能力——这其实是和整个天下那些士子们所接受的教育很有关系,在大多数将皇帝视为尊长的观念没有改变过来之前,无论皇帝明白的说要给自己上多少枷锁,但在实际的运用上,这枷锁的作用也十分的有限。

    “这确实算是良法啊。”李晟正自高兴着,却猛然听闻外边一阵杂吵的声音。

    “怎么回事?”诸葛亮替李晟发问道。

    “启禀主公、军师和各位大人,汉中方面有紧急军报来临。”外面的人高声报道。

    “什么?”无论是李晟还是孔明、抑或是屋内的其他人对此都错愕不已:“汉中的军报?莫非是……曹cao来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