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李岩的担忧
当众人兴高采烈的时候,只有李岩强颜欢笑,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 即便如今早已经成了建制,可是整支队伍从上至下流贼的习性丝毫没有改变。 大家称呼明军依旧是官军,这不就是变相承认自己是流贼了吗,自己都如此了,那就更不用说别人了。 再者就是关于流民了,他是打心底里反对将流民扔给官军的,虽然这看上去确实是一步稳赚不赔的棋。 可是别忘了,既然已经成立建制打算开国立业了,这时候难道不应该笼络民心吗。 更何况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就更应该在百姓的心中树立起己方光辉的形象,把自己打造成新的正统。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百姓扔给明军,更何况此次还是那大明皇帝御驾亲征,这,唉……。 哪怕这些官军还是和以往一般,这不就是把十几万人扔进了火坑吗? 但是当他得到消息后着实是让他出乎意料,虽然他知道此次崇祯帝御驾亲征,官军必不会如从前那般。 但他原本以为,此次虽有不同,但最多就是发放些粮食煮些稀粥,并且不会烧杀抢掠。 最多也就如此了,可万万没想到竟然会这般,而且崇祯作为皇帝居然会给流民行礼道歉,这…… 尤其是那崇祯帝还放出话,但凡被迫加入义军,或是在官军发起进攻之前脱离义军的皆既往不咎。 这让李若非常担忧,尤其是再加上崇祯帝的那些许诺,如若是孙传庭那些官军所说。 百姓也许根本不会相信,但是由皇帝亲口所说的就不一样了。 李岩和李自成他们这些积年老贼不一样,他的父亲曾是朝廷命官,他自己曾经也是举人。 他太明白皇帝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了,哪怕是如今这个情况。 只不过对于李自成等人来说,他们早就已经不在乎了,在刘宗敏、李过等人的眼中,闯王就是未来的皇帝。 至于现在的大明皇帝,呵呵,以如今义军的家底,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过去式了。 至于说崇祯帝和明军的行为会不会动摇他们义军的军心,或是叛逃,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 要知道,闯王能够在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就发展的如此强大,就是因为流民是和他们一条心的。 包括之前义军能够轻松而快速的拿下洛阳甚至整个河南,就是因为这些人的理应外合。 可以说几乎是每一个人都相信了闯王是天命所归的,是未来的皇帝,如此又怎么可能会有人叛逃闯王呢? 对于这些李岩则是看的更清楚,首先对于义军的家底他心中是再清楚不过了。 如今的义军除了老营之外,其中一大半都是被裹挟的青壮,而且大部分都是河南人。 而这些人的家眷又全部都在洛阳城内,在官军的手上,如此一来这些人又怎么可能有心打仗? 至于说他们都愿意跟着闯王,相信闯王的天命所归,首先他们愿意跟着闯王则是为了能有口吃的,为了给家人谋条活路。 至于说天命所归,那些流民百姓有几个人会真的在乎这东西?他们歌颂你愿意相信你。 是因为你能让他们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除非你现在真的坐了天下,当了皇帝,就像是大明一样传承了百来年。 否则就算你编的再真实,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没用,就像当皇帝和义军的首领同时说话的时候。 人们更愿意去相信皇帝,义军在人们的眼中依然是流贼,官军在人们的眼中依然是官军。 那怕他们做的事和流贼一样,有一天官军开始好事儿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他们开始变好了。 当有一天义军做了坏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说,看,这就是他们的本来面目。 就像现在这般,他们可以为了口吃的,为了活下去而跟着闯王反明,自然也能跟着大明剿‘贼’。 人,永远都是善变的。 而事情的发展确实如李岩所担心的一般,没有多久,叛逃便发生了。 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些刚加入义军没有多久人出现了叛逃,但是人数并没有多少。 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再加上在以前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更没有让人放在心上了。
不过李自成这边儿没有重视,并不代表洛阳那边也是如此,杨永明在得知有人从流贼那边逃回来后,立刻让人将其带了过来。 很快那几个逃回来的青年便被颤颤巍巍的带到了杨永明的面前。 说是青壮年,但仍就是骨瘦如柴眼窝凹陷,一看就是长期难以吃饱饭,整个人也是精神萎靡畏畏缩缩的。 几个人再见到杨永明后,不等其开口当即跪了下来,磕头求饶:“求大老爷饶命啊,我们知道错了。 不该跟着那帮义军,不对,什么狗屁义军,根本就是群贼人,我不该跟着那群人瞎胡闹的,求大老爷开恩饶了我们吧……” 杨永明有些无语,但还是开口问询问道:“你们可都是因为家眷在洛阳城中以及听到了消息才回来的?” 几人连忙点头,杨永明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不必担心,咱们皇帝说了,只要迷途知返者,过往之事既往不咎。 你们到时候去衙门登记一下,日后给你们家分田什么的,都是要以此为凭证的。” 真的和他们所听到的一样,不追究他们而且还分地,几人互相看对方了一眼,神情中的喜悦怎么也藏不住。 几人纷纷道谢不已,就要给杨永明跪下磕头,但被杨永明阻止了:“不必如此,本官还有一些事情要询问你们,你们要如实回答。” 杨永明想要问的自然是李自成那一边的情况,当得知那边的人马,其实也就是炮灰。 只要不打仗或者是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每日只吃一顿饭,而且吃的都是一些秕糠杂粮之类的。 杨永明心中顿时对于李自成那边的粮食情况有了些了解,看来那李自成的的手上也没有多少粮食。 这对于官军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杨永明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正准备给他们每人发点儿粮食让其退下的时候。 却见崇祯带着王承恩走了进来,杨永明连忙上前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