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仙侠小说 - 修真者在都市在线阅读 - 凯恩斯三大基本规律

凯恩斯三大基本规律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指出,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三条基本规律造成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

    第一条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

    这条规律是说,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凯恩斯指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本源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第二条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这条规律是说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就越低,因此对投资的兴趣降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比如吃饺子,吃30个为最大食量。吃到的最后一个、第30个饺子便是边际量。一个饥饿的人出钱买饺子吃,每多买多吃一个饺子,便给他带来更为愉悦的欲望上的满足。但超过了第30个饺子,带来的便不是愉悦的感觉了。如果第35个饺子是他吃掉的最后一个,作为边际量的第35个饺子给他带来的感觉,则是自第30个饺子以后愉悦程度递减的感觉。这便是“边际效用递减”。这是就消费领域而言的。

    在生产领域,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换言之,在财力与物力资源固定不变的前提下,连续增加的人力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新的效益,在初始阶段不断上升,但是当达到一定值之后,效益不但不会上升,反而呈现递减的规律。如盖房子,10个人盖一座房子用20天,20个人盖一座相同的房子用10天,30个人可能用7天。但若说100个人盖一座相同的房子用1天,1万个人盖一座相同的房子用1分钟,便是谬说了。

    每个经济实体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这样追求最大利润就只能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来获得,而当劳动力超过生产设备的需要时,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处于无效率的状态,这时的边际效益就不会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而是在达到一个均衡点后开始回落递减。由此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劳动力来实现,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条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货币的需求或流动偏好的含义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同其他资产比较,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因而人们都喜欢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在手边。出于投机目的,货币持有者在银行利率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就会更多地保存这些货币,造成消费不足。

    引起货币需求有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指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预防动机。也叫谨慎动机,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投机动机。指为了能够及时把握投机机会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货币的交易和预防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水平,而货币的投机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利息率。交易动机,方便日常生活开支;谨慎动机,预防意外,存留现金;投机动机,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存留现金,以备随时调用。

    凯恩斯三大基本规律的不足点

    (1)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之上的,而其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则是以其三大基本规律为前提的。凯恩斯的三大基本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样多。由于总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收入越是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凯恩斯指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增加的产量在除去个人消费增加以后,就留下了一缺口。假如没有相应的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产品就会有一部分无法销售出去,于是就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紧缩和失业。为了避免生产下降和失业增加,就必须相应增加投资。但凯恩斯认为,在生产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消费不足,投资也是不足的。而投资不足是由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引起的。

    (3)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规律表明,投资的多寡,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一般说来,投资需求与资本边际效率呈同方向变化,而与利率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如果投资成本既定,资本边际效率就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因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短期内波动不定。考虑到资本成本随投资增加而不断增加;投资的预期收益随产品供给增加而下降,资本边际效率就出现了随投资增加而趋于递减的趋势,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这种情况使投资的增加受到了严重限制。

    (4)流动偏好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偏好。该理论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流动偏好规律使人们必须得到利息才肯放弃货币,因而使利率总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也会妨碍投资的增加。这样投资和消费不足,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产生非自愿失业。要消除这一状态,政府必须干预经济,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据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这一论点被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奉为定律,因此叫凯恩斯定律。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中日渐销声匿迹。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越来越无能为力,凯恩斯定律在人们心目中日渐失去光彩,开始濒于名誉扫地了。

    中国有成语“南辕北辙”、“殊途同归”。仔细品味,却发现凯恩斯定律却原来于萨伊定律同出一源,基于时间前后,更贴切的说法是,凯恩斯定律是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但是,构成经济学的需求是有限的,交换中只承认有效的支付不承认空头支票。

    凯恩斯所谓的需求决定供给,其实是一种只盯着一种商品的弱视观点:对某商品的需求决定了对这种商品的生产。通俗地说就是:因为有人要所以有人造。所要和所造都是指同一种商品。如果就交换当中涉及的两个交换者而言,凯恩斯又恰恰和萨伊相反,凯恩斯考虑的是两个人——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厂商的供给,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厂商的生产目标,因此需求可以拉动供给;而萨伊定律只着眼于一个人——某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决定了自己的有效需求。老萨和老凯所谓的“需求”“供给”并不是一回事,供求这对及物动词后边的宾语不是同一对象物,其前的动作者也不是指同一人。以2 2的视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交换双方同时具有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身份,而固定地、认为地角色划分,必然扰乱我们的视线。在凯恩斯时代,经济学已经从关注包含两种商品的交换现象变成关注某种需求物的生产组织方式了,即从真正的经济学衰变成为不务正业的生产技术了。从政府角度来说,凯恩斯定律是目的通过提供支付能力的手段达到需求旺盛的目的,最终把居民都驱赶到一场拜物教的物质追逐当中,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拜物追逐中“充实”地终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