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我的内卷日记在线阅读 - 9、不穿的旧衣服就捐了吧

9、不穿的旧衣服就捐了吧

    烧烤店不小,这么早就有人开始喝酒了,人还不少。

    我环顾一圈,想看看有没有什么位置可以耳听八方的,以前武侠小说里,主角最常去的不就是客栈酒楼嘛,那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可以获取不少情报,换到现在,烧烤摊就有差不多的职能了。

    吃烧烤的什么人都有,啤酒一开,串一上,喝点酒就开始天南海北侃大山,从家长里短一直聊到国际大事,没有什么是不能聊的,有时候隔壁桌的一时兴起加入聊天行列,大家还会其乐融融地一起骂老美不当人。

    我最终还是没能找到一个中间的位置,所以在一个服务员的引导下坐在一个靠墙的双人位。

    我看着菜单点了些常见的牛rou串、羊rou串、五花rou串,还有一些蔬菜串,最后再来盘烤金针菇和烤茄子,嗯,要微辣就行。

    饮料我没拿酒,就拿了瓶冰的油切麦茶,一瓶1.25升,喝不完可以带走。

    我一边喝着饮料一边听附近桌子的人侃大山。

    今天是9月11日,大家都知道二十多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所以不少人都在聊这件事。

    有说当时怎么不去五角大楼的,有说怎么才两架的,也有说美国佬不当人活该的,说什么的都有,基本都是幸灾乐祸的态度。

    当年这事发生的时候,我14岁,印象挺深,当时我家附近有不少人都放鞭炮了,在娱乐活动还不是那么多的时候,大家还记忆犹新,不像现在,很多人竟然都忘了那件事在当年造成了多大的轰动,多少民间人士上街游行,就为了请命反击。

    我不赞同战争,但我更不赞同忘记历史,很多时候,有些人总是喜欢站在“弱者”的角度说话,浑然忘了那个所谓的“弱者”曾经是和自己有着国仇家恨的家伙。

    不过国与国之间不能只看这些,所以像我这种普通人,说两句就够了,没必要了解太深,反正都不是当领导的料,cao那个心干嘛,有那时间,多看点书补补脑吧。

    烧烤店老板动作挺快,没一会就开始上东西。

    我一边吃着,一边继续偷听。

    这时候我看见外面两个女孩正看着店里的景象犹豫,那两个女孩一人背着一个双肩包,像是来旅游的,应该是白天外出游玩回来顺路吃点东西。

    烧烤店斜对面就是个酒店,那酒店我住过一次,一晚三百多,设备什么的挺旧的,性价比一般。

    我看着那俩女孩犹犹豫豫的,就知道她们可能又想吃烧烤,又怕发生像某山一样的事,店里现在确实有一桌五大三粗的壮汉们正在喝酒。

    在那俩女孩准备转身离开另寻他地的时候,我看到烧烤店老板探头出去。

    也不知道老板跟她们说了什么,俩小姑娘很快就推门进来。

    其中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看起来比较兴奋,另一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有些恹恹的。

    服务员上前接待时,马尾姑娘比了个“耶”的手势,示意是两个人,然后就被安排到靠墙的这边,跟我隔壁桌,马尾姑娘就坐我身后。

    马尾姑娘一边坐下,一边说着。

    “我早说让你别追星了,内娱现在全是烂裤裆,从上到下都烂透了,还不如跟我一起看动漫,动漫多好看啊,只要作者不搞事,哪有动漫人物塌房的。”

    短发姑娘说话声音比较小,我听不太清,好像说的是什么二次元。

    “二次元怎么了!谁说看动漫就是死肥宅了,你看看汪东城,那身材……”

    “你看看你都追的什么鬼,啧,我愿称你为最强追星人…”

    “噗…咳咳,咳咳。”

    我刚灌进嘴的麦茶直接喷了出来,幸好我对面没有人,不然就遭殃了。

    没想到饭圈竟然有这种专找败类的神仙,我对娱乐圈关注不多,但这几个我都略有耳闻,我手机刚刚还有接到推送,我瞅了一眼无感就直接关了,没想到这会就遇到一个粉丝。

    我能感受到我背后那个马尾姑娘投来的视线,她现在一定觉得我是个喜欢偷听的变态大叔…

    我不能让她有这种想法!

    所以我一边咳着一边跟走过来看看情况的服务员说,

    “咳咳,你们这辣椒真够劲,咳咳,把我都呛住了。”

    虽然我实际上觉得这辣度一般,但反正我不常来,他们也不知道我的口味。

    服务员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面对这种点了微辣还嫌太辣的情况,她们也见怪不怪了。

    “先生,需要给您重新上一份吗?”

    当然不用!我这就是个借口!感受着背后目光已经挪开,我放松下来。

    “咳咳,不用,我就是以前吃的比较清淡,一时有些不习惯,多吃点就好,没事。”

    “那我给您上一壶开水吧,如果还是吃不惯,可以涮一下。”

    “好的,谢谢你。”

    “不客气。”

    服务员动作很快,一壶开水没一会就上来了。

    我装模作样地倒了一碗,但没有去涮,然后我就听到马尾女孩又开始说话,只不过这次声音小了一点。

    啊,她还是有种被偷听了的感觉,但我能怎么办,总不能去跟人家说我没有偷听吧,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

    好在这马尾女孩说话声音虽然压低了,但就背对背,还是能听清楚。

    “小云,你点好没有,他们这的辣椒好像很辣,你辣吃的少,我们点个微辣就行。”

    短发女孩叫小云啊,她说话声音是真的小,我和马尾女孩背对背的距离就半米不到,我直接就听不清那个小云的声音,也不知道马尾女孩是怎么听清的,可能是读唇语?

    “哎呀,我要是点了变态辣,我倒是能接受,那你不就吃不了了嘛,就微辣吧,你能吃我也能吃,大不了叫老板再给我来点辣椒粉,我蘸着吃。”

    我总觉得这马尾姑娘要是真能吃变态辣,那一会估计会很失望。

    不过我没再管她们了,我专心对付逐渐上齐的烤串。

    闽南这边的烧烤和北方的烧烤有些不一样,北方撸串习惯直接生烤,比较慢,闽南这边喜欢先在油锅里炸,炸得差不多熟了再放炉子上边烤边刷调料,所以闽南这边的烧烤其实叫炸串比较合适。

    饮食差异在调料选择上很容易就体现出来。

    北方烤串一般就那几种孜然、椒盐、辣椒面,南方就五花八门,除了基础的那几个,还多了芝麻酱、花生酱等,甚至还有白砂糖,我刚来厦门的时候,第一次吃到撒了很多白砂糖和辣椒面的烤全翅时,惊为天人。

    就跟很多北方人到南方吃火锅时,才发现原来火锅蘸料除了芝麻酱还可以有葱花、蒜末、香菜、芹菜、香油、蚝油、糖等等,不过这几年随着人口流动,南北方饮食差异也越来越小,火锅蘸料区基本都全国通用了。

    我之前有次出差,在一家老BJ铜锅涮rou里,发现他们竟然也开始搞蘸料区了,那家火锅店我之前就去过一次,当时蘸料只给一碗芝麻酱,最多再给点辣酱,当时我还问了,怎么蘸料这么单一,服务员给我的回答是——这叫一个地道。

    真是世风日下,为了赚钱,连地道都填了。

    吃着烧烤喝着茶,我没太在意旁边的人时不时对我投来的奇怪眼神,一个人出来吃烧烤怎么啦,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一起还一个人去火锅店,一个人去电影院呢,真是大惊小怪。

    ……

    晚上,当我十几年来第一次在9点前上床时,我很是不习惯,就像我吃清淡食物吃了十几年,再回老家也有点吃不惯那些红彤彤的东西。

    我感觉我已经快被闽南人同化了,除了内在不同,外在表现几乎和本地人没什么区别,不仅口味接近,我甚至还学会讲闽南语,哇嘎力共……

    躺在床上,继续思索着未来。

    经过一下午的洗礼,我发现我对内卷的理解十分浅薄,所以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内卷的本质是什么,什么程度的竞争才不算内卷……

    不过这个问题急不来,先休息两天再说,刚才吃烧烤的时候,陈江海给我来电话了,说是我工位上的那些东西会在周二开始上班的时候寄给我,到时候我只要把最小的那间空房收拾出来放就行了。

    三室两厅,我睡在主卧,还有两间次卧,大一点的那间做了客房,是我弟弟当时带着俩小侄女来看我之前专门请人装饰的,黑白哥特主题风格,小侄女们很喜欢。

    还有一间小的用来堆杂物,就是一些陈年棉被旧衣服之类的东西,叫人来收走就行,现在有很多公益组织有开展上门回收旧衣物的业务,旧衣物回收走整理翻新后可以捐给贫困地区,挺有意义的。

    这是这几年才开始有的业务,以前听人说闽南这边大部分人从小到大的旧衣服不是送给熟人家的小孩穿,就是堆在自家老宅,送不出去,不穿也不会扔,说是穿过的旧衣服有灵什么的,反正就是封建迷信那套,说白了就是以前人穷,一件衣服大的穿到穿不下,退下来给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最近几年这种现象好了很多,闽南一带轻工业越来越发达,新衣服都泛滥了,没人再穿旧衣服,所以各地都在宣传旧衣服可以捐出来,还每个小区都设置了旧衣物回收箱,不过那玩意很少人用,因为有传言说有不法分子把回收箱里的旧衣物收走拿去翻新之后卖往非洲,听说还特别受欢迎。

    没人想要自己的一番好心成为他人的牟利手段,所以那些公益组织也就顺应着群众开展了上门回收的业务。

    我旧衣服不算多,大多是一些羽绒服之类的冬装,在一个冬天平均气温都在10℃左右的城市,羽绒服这种东西是真的用不上,也就我偶尔冬天要去北方出差时可能会穿一穿,其他任何时候穿都太热。

    我夏装也不多,因为我上班基本都穿正装,冬天穿西装外套,顶多加件马甲,夏天穿白衬衫,所以我衣柜一开,不是黑色、灰色、蓝色的各色西装就是白衬衫,没有业余生活上班还要求穿正装的打工人都这样。

    最多买点T恤牛仔裤备用,只是一年到头穿不了几次。

    嗯,我想到了,不管我之后选的是什么行业,穿着自由一定要写在公司规章里!

    像那些房产中介,保险经纪,大多都是穿正装,表面上说是要统一公司形象,实际上不就是为了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好忽悠嘛,我好几次在中午午饭时间看见路边那些穿着长袖白衬衫走来走去的房产中介,都觉得他们这钱赚的真辛苦,一个个汗流浃背的,质量差点的都直接边透视装了。

    这种需要经常外出就业的工种,要求什么正装,热都热死了还得穿着不透气的衬衫,又不是走到哪都有空调的办公室白领。

    我倒不是为他们说话,主要是我好几次被小区其他年纪较大的大爷大妈当成中介拦住问房价,挺烦的,这也不算什么,最烦人的是,我经常收到来自对门业主的问候,隔三差五就问我房子是不是要卖,因为他租客说看到中介进我屋子……

    那特么是我本人,不是中介!就很烦。

    我对门那个业主是个拆迁大款,家里独子,拆迁时赔了五套房,再加上他爹闲着没事就喜欢买房,整个城市加起来有十几套房子和一栋还没拆迁的七层民居在收租,商品房全是大户型,民居全是单身公寓,他跟我透露过他一个月能收到的总租金接近二十万,然后他现在在当外卖骑手。

    我问过他为什么明明每个月收上来的钱都花不完还要去当骑手,他说不能闲下来,人一闲就废了,人一废,每个月二十万就不够花了。

    我说他可以像网上传说中的那个31套房的学习,每天收一套的钱,然后上午收租下午花钱,第二天继续收租花钱,也不闲,结果他跟我那跟废了没什么区别,而且他家算上商品房和民居,上百个租户,哪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去催,直接弄个小程序,时间到了自动提醒租户交房租,租户钱直接打到银行卡,省时省力,再说了,当骑手也有工资拿,比一点其他进项都没有的强多了。

    我对这个云邻居还挺佩服的,虽然学历不高,但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人家有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处事方法,不像有些跟他差不多的拆二代,闲着没事被人一忽悠就喜欢创业,最后赔得底掉,连房子都赔进去也是正常。

    不过他有一点不好,就是老想要把我这套买下来,然后连着我对面那套打通弄成一个大平层,所以他老是跟我说他租客看见有中介进我房子可能也是个借口,不然再眼拙的人,知道我不是中介后怎么也不会再认错了。

    从我入住到现在,差不多十年时间,对面换了好几波租客,我都不熟,因为我这作息时间基本碰不到面,这也是在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最大的不同,邻里关系相对冷漠,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城市里真不一定适用。

    要都是业主自住还好说,大部分小区都会有业主群,再不喜欢社交的人也多少会在群里说几句,也算有点交情,没有业主群的小区,那就真的近邻不如远亲了。

    说来也很有意思,网上很多人都在批判学区房涨得太离谱,但其实这就是个正常的市场该有的发展规律,好学区本来就代表这教育资源更好,大家都想要,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持续上涨,这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有人仔细去观察跳的最欢的那些领头的,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批人大部分是卡在自己所在地最好的学区房门槛只差一两步就能迈过去的,不想退而求其次的结果就是只能裹挟大众想办法价格打下来,让自己垫下脚尖就能跨过,然后真等他们跨过去后,鼓吹房价的还是他们。

    房地产的价格从来都跟配套资源挂着钩,只要资源分配没办法做到完全相等,那房价泡沫就会越来越大,不是搞个限购限价就能解决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学区房?这还不单单是配套资源的事,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教育资源差异首先导致学区房价格上涨,门槛提高的同时意味着门槛内的人口袋越来越厚,剔除一部分用不上学区名额的人,剩下的基本都能在家长会见面,这是什么?这是人脉资源!

    甲老板和乙老板的孩子是同班同学,那甲老板和乙老板是不是会在家长会见面?见面了是不是会互相交流?有交流是不是就有机会合作?即使没合作机会,但有什么内部消息是不是能互通有无?

    义务教育一共九年,再加上幼儿园三年,一共十二年,再社恐的家长都能认识不少人,更别说都是人精的老板了,竞争对手都有可能合力坑掉其他同行。

    所以只要合力把门槛提高,老板们相遇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大,都不用说通过别人介绍了,大家家长会见,所以据我了解,有的学校搞家长会,搞的其实是特么家长联谊会!跟某些商会有异曲同工之妙,还不需要遵守商会规矩!

    高级学区房的家长会那是家长会吗?那是一个个小型商会!

    要不是我的小侄女们已经五岁了,我都在考虑要不要把她们接过来用我这房子的学区了,这学区门槛最低都是资产上百万,多好的机会啊。

    也就我因为工作性质,本来就认识各种不同行业的老板,不然说什么也得把两个小侄女抢过来挂我户口本上,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学校老师哪有自家爷爷奶奶一对一教的尽心尽力,都不需要找外面的培训班,小侄女的未来还是比钱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