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32章 复国梦灰飞烟灭,二十年长孙五策

第32章 复国梦灰飞烟灭,二十年长孙五策

    既可佳人在抱,又得财富盈筐,再加上二国修好,可以掌握外交上的主动权,这是三全齐美的好事。

    北周优厚的条件,让佗钵可汗无法拒绝。

    二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不存在永远的敌人,当时代需要你抛弃,那些你所珍视的人或事物时,你只能默默地躺平接受。

    但是,对着这个有着盟约之义,又是自己一手扶植的高绍义,佗钵可汗并没有展现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决断,他内心之中,还存有草原之上,英雄同生共死的义气。

    这种感觉让佗钵可汗感到不安。

    他内心有愧,觉得有卖友求荣之嫌。

    实在下不了手的佗钵,不忍心直接出手抓捕高绍义,但这件事情,已经无法回头。

    他采取了一个折衷的方案,也想给高绍义最后一个希望渺茫,或者可以说不是机会的机会。

    佗钵可汗假借和高绍义打猎为名,将他护送到和北周约定的地点。

    当高绍义远远看到北周的骑兵漫山遍野飞奔而来时,他向佗钵投出了怨恨的目光,他知道自己被出卖了。

    但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感叹人情淡薄,世事无常。

    他立即策马反方向逃跑,高绍义希望能出现奇迹,自己可以逃脱北周骑兵的追剿。

    佗钵可汗勒马,目送高绍义消失在地平线的远处,一直消失到视线之外。

    有备而来的北周军队,并没有让奇迹发生,他们在马邑追擒高绍义,并将他带回长安,然后流放到巴蜀之地。

    北齐宗室最后一支力量,从此消逝在岁月长河之中。

    在高绍义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是没有原谅突厥的背信弃义,在生命最无聊的那些日子里,他在写给自己王妃的一封信中,依然愤愤不平地说道:“夷狄无信,送吾于此。”

    巴蜀之地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也走不了的地方。

    高绍义最后客死蜀中。

    杨坚在和突厥的这次交易中,敏锐地察觉到突厥并非是铁板一块,也并非不可摧毁,他们一样存在弱点,可以利用并征服。

    杨坚在等待一个了解突厥,也能制服突厥的人。

    那个人很快就出现了。

    他就是长孙晟,一个被上天选定的人,一个神一样的男人。

    杨坚篡周立隋之后,千金公主伤其宗祀覆灭,日日夜夜在枕头边向沙钵略可汗哭诉,要他替自己复仇。

    千金公主引诱沙钵略说,中原王朝的富庶,是他无法想象的处处黄金,遍地流油。

    千金公主虽为一介女流,但她却有着并不输于男人的志向和意志,她除了想向杨坚的隋朝复仇,她还立志要为宇文氏复国。

    沙钵略仔细算账。

    杨坚隋朝初立以后,就已经不再像北周和北齐一样,向自己朝贡,每年损失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可是每年数十万匹的绢帛,那是突厥进行战争和奢侈型享受的保证。

    他似乎没得选择,即使千金公主不请求他出兵,他也必须和杨坚一战。

    草原上的规矩就是想要的东西,就自己凭本事去拿。

    但沙钵略还是保持了一种比较克制的进攻。

    杨坚登基的第一年,沙钵略就做出了试探性的进攻。

    但做即使强盗,也要有理由,他对外明确宣布:“我周家亲也,今隋公(杨坚)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北周千金公主)!”

    沙钵略选择了杨坚鞭长莫及的东北地区进攻。

    他联合营州的割据势力高宝宁,从河北东北部攻陷重镇临渝(今山海关)。

    这次进攻让沙钵略信心大振,汉人的中央政权,没有任何力量去制衡反击他们在边疆的胡作非为。

    沙钵略决定联合各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入侵,杨坚即将面临他登基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但杨坚并没有意识到危险。

    新朝初立,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他当时最大的任务是坐稳皇帝的位置,而对于突厥的威胁,他并没有力量和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正面对抗。

    但是,突厥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他对于采取哪种应对方式心存疑虑,因为传统的方式,不外乎修长城备边,屯重兵备守,效果当然有,但也有限。

    但即使知道效果有限,杨坚依然必须作出反应,他派出了几万精兵,分道防守突厥的进袭,但这种守株待兔式的被动防御,从来就不会取得真正的战果。

    只是聊胜于无而已。

    杨坚想彻底解决突厥问题。

    直到他见到了长孙晟,他才知道,这就是他一直等待的那个人。

    长孙晟等待这一刻已经很长时间了。

    他提出了在心中酝酿很久的八字长策,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孙五策”的首策。

    杨坚一朝坚定执行了长孙五策,而突厥最终也完全臣服于杨坚。

    当然,任何的策略,背后都必须有强大的实力做支撑。

    杨坚一朝承袭北周的军国政体,本身就是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具备和突厥硬扛的资本,有此军事力量和财政支持,再加上长孙晟的的谋略,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长孙五策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也才能让隋朝成为世界性帝国的中心。

    长孙晟对着杨坚的面,坚定而缓慢地说出了八个字“远交近攻,离强合弱。”

    杨坚侧耳倾听。

    长孙晟是真正的突厥问题专家,他认为突厥在目前阶段,控弦之士四十万,军力鼎盛,但内怀猜忌,外示和同,难以力征,易可离间。

    他在杨坚面前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了如指掌。

    杨坚茅塞顿开,深深被长孙晟的见识和谋略所折服。

    长孙晟更进一步阐述了具体的离间之计,这是针对突厥大可汗沙钵略,离间四可汗的组合策略。

    “今宜远交近攻,离强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沙钵略)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契丹,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

    长孙晟非常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判断,“(突厥)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杨坚完全赞同这个歼灭突厥的“一举空其国”的政策,并将其作为处理突厥关系的国策。

    此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巧妙利用突厥各可汗之间互争雄长,互不服气的心态,进一步离间其关系,挑起其内斗。

    针对大可汗沙钵略,形成包围圈,以左右夹击之势,从而达到四虎相争,四败俱伤,让突厥形成互不统属,四分五裂之局面,隋朝得渔人之利之目的。

    此策略排名长孙五策之首,实乃天下一等一的阳谋。

    此一策略对于战略,战术,时间,结果,无不做了精准的预测。

    历史也证实了长孙晟的高超预判。

    杨坚将很快将见证长孙五策的巨大威力,隋朝和突厥的战争也进入另一种层面的竞争。

    二个大国,终于要正面对抗了。

    在塞外长城上的烽火台,巨型的狼烟,已经冲天而起。

    突厥在经过了初期的试探性进攻后,举全国之力,率领四十万骑兵,厉兵秣马,磨刀霍霍,汹涌而来了。

    杨坚,将要和突厥在战场上见真章。

    长孙晟,也将在战场上亲自见证自己所提“长孙五策”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