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秦开局成祖龙亲哥在线阅读 - 第146章 还望考虑清楚!

第146章 还望考虑清楚!

    此话怎讲?

    就连荀子一时间都没明白赵奇的意思。

    “老先生为齐国效力?”

    见二人不太明白,赵奇继续道,而荀子摇了摇头。

    “不曾。”

    “老先生不曾为齐国效力,为何要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传道授业解惑也。”

    荀子说到此处已经大概明白赵奇的意思了,可赵奇却继续道。

    “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先生为何不愿意来学院?齐国的祭酒跟秦国的老师并无冲突,都是为天下读书之人,又有何不同?”

    “我不知道老先生为什么读书,但今后秦国学院里的学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轰!!!

    猛然间,赵奇的话如同一块巨石,不仅仅是荀子甚至在韩非的心间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天地立民,为...

    这一句话一直萦绕在荀子的心头。

    “老先生若是真为了天下人传道授业解惑...”

    “还望考虑清楚。”

    谁知赵奇的话刚刚说完,荀子便立马开口道。

    “赵公子,不知学院几日开学?”

    “若是可以的话我想带着我两名学生一同前往。”

    听到这话,赵奇知道成了,心头一喜。

    “这是自然。”

    这一天跟韩非一起来拜访荀子,拜来了三个老师,这可一点都不亏。

    哪里还有这样的好事?赵奇倒还想多拜访几次。

    可惜,这样的好事不多,赵奇认识的人也不多,无奈只能作罢。

    好在是找老师这种事不全部都是由赵奇一个人去做,秦国如此多的郎官预选官员,让他们来做老师绰绰有余。

    秦王一声命下,这些人自然是摇身一变成了秦国皇家学院的老师。

    有了这些人,老师的事倒也不用着急,如今不像往后主要遵从儒家思想,全都是儒士。

    现如今的这些人各有所学各有所长,甚至有各家学派之人,种类之多倒也不单一。

    几日之后,赵奇家中。

    赵奇简单编撰了一本小学的数学教材,首次用上了阿拉伯数字,现在的文字来写数字实在是太麻烦,赵奇觉得学院干脆就从阿拉伯数字开始。

    “明白了没有?”

    一边编撰教材的时候,赵奇同时将教材之中的数学知识交给了韩非。

    韩非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韩非不愧是韩非,教材编撰完,他明白得也差不多了。之所以花时间交给他,那是赵奇想着以后就由他去交给其他老师或者学生。

    “加减乘除都明白了就行,记住乘法口诀表一定要熟背。”

    赵奇着重强调道,没直接把太难的内容拿出来。

    “接下来就是物理。”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简单的物理常识,同时赵奇不断在给韩非实验,只要不是太傻的人就能够听明白,更何况还是韩非。

    而韩非看着眼前眉飞色舞的赵奇,脸上虽然平静如水,可实则内心波涛汹涌。

    仿佛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的世界,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整整一天的时间过去,赵奇总算明白为什么那些人都喜欢天资聪慧的学生。

    省事,不麻烦。什么事情说一遍就能懂,压根就不需要自己重复第二遍。

    舒坦。

    “韩非,记住了,世界很大,也很奇妙。我们所看到的,学习的,理解的不过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结束时,赵奇缓缓道,而韩非如同内心世界被震颤到了一般,一言不发。

    “就连你所学,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能只是简单遵从一种学派,而是取百家所长。”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了,学院招生的情况怎么样了?”

    透过玻璃看着窗外的天色,赵奇问道。

    这几天他都在忙着教材的事,学院招生的情况一直都在进行当中,只不过他不知道情况。

    被问起,韩非这才回过神来,有些担忧地看着赵奇。

    “蒙学一共六十三人,其中四十七名男孩,十六名女孩。中学一种十三人,而大学暂时还无一人。”

    这眼看就快要到了开学的季节,招生的情况就此时看来明显不太乐观。

    “几乎都是咸阳城或周边的人。”

    蒙学六十三人,很明显。别说五栋蒙学的教学楼,就连一栋都没能装满。这和赵奇心中所想差得太多,韩非有些担心地看着他。

    不过他倒是没什么表情,虽然有些意外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咸阳城的人数本就有限,愿意让孩子来咱们学院的人恐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至于其他的地方的人估计还在赶来的路上,虽然可能不多,但怎么也还有一部分。”

    “报名不是还有几天吗?总归到最后人数会多少一些。”

    赵奇心里安慰自己道。

    报名的人数为什么会这么少?总有一个原因,赵奇觉得自己想岔了一个问题,不是人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读书,相反还十分愿意。

    虽然费用全免,但在大部分人心中读书还是昂贵的,就算包吃包住,也不愿意家中少了一个劳动力,特别是十多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承担起家务。

    “明天,就把已经报名的孩子们安排住校,食堂明天开门。”

    赵奇想了想道。

    他觉得这个时代的人们认为的包吃不过是填饱肚子,现在他要让人们看看,包吃意味着什么。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第二天,刚刚帮我明回到家中,等待着开学的孩子们接收到通知今天就需要前往学院适应生活。

    反正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咸阳城中的人,离得也不远,随便走两脚路就到了。

    这些孩子之中大部分都是家境还算不错的妇人,他们不缺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却的是一个机会。

    有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学院是朝廷开办的,这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机会。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家长或者家中的仆人送来,赵奇准许他们在学院停留参观不需要马上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