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朝:为天地立心在线阅读 - 第一三一章 第三次出山

第一三一章 第三次出山

    虽然副将军常遇春「追之不及」,让扩廓帖木儿给跑了,但总是大胜一场,还收编了四万多蒙古兵、四万多匹马,收获颇大,也算是「战绩辉煌」。

    所以朱元璋除了松了一口气,其实也是蛮高兴地。

    只是此次战事,没擒获扩廓、没歼灭大军,以扩廓军如此骁勇善战,未来将是大患;若是前往上都,与大元朝廷会合?

    朱元璋放下战报,看着征进阵图,左思右想,东走西晃的,烦恼啊!

    唉!终是难办啊!

    嗯!这征进阵图…,刘基?对了,找刘基商量。

    诶!三个多月前(八月初九)才让他告老还乡呢?这就找他回来,好像有些太急了吧?

    可其他这些人,办事还可,谋事可不行;谋事?都只会谋自己利益之事,不如刘基的靠谱,至少刘基谋的「利」,是他「为天地立心」的大志,正是谋朕大明朝的基业,还是召刘基回来吧!

    唉!当时借口妻丧,让他走得冷冷清清地!就这样召他回来,实在有些对不住!

    嗯!找他的好友宋濂,帮我写一篇情文并茂的诏书,叫他回来吧!

    ………

    除了「手书」诏书,要刘基赶快回来外,自从去(吴元)年群臣劝进登基以来,从最早的「登基即位」礼仪开始,这阵子只要在京师里,便是要儒臣们「制礼作乐」。

    据刘基等「正统」儒家所言,儒术为治世之术,为帝王统治之术,最崇尚「礼乐」的周朝,绵延传世八百多年(春秋战国时期也算),所以「制礼作乐」非常非常地重要。

    不过,作乐后来暂停了,因为最懂「雅乐」的协律郎冷谦;刘基申请「致仕」时,便一起告老还乡去了。

    倒是「制礼」这方面,在这么多儒臣们的「努力不懈」,从古代、周朝、汉朝、唐朝、宋朝,中国曾经文明昌盛的年代,查古籍、追史料,「锲而不舍」搜集整理后,终于制作出大明朝各式的「礼仪」,无数的繁文缛节。

    ………

    从册立皇后、皇太子《册、宝制度》,以及册《皇后皇太子礼仪》开始

    《皇太子朝谢中宫仪》《诸王贺东宫仪》《诸王贺中宫仪》《内外命妇贺中宫仪》…

    《百官进表笺贺皇帝皇后仪》《进贺中宫受册表笺仪》《百官进笺贺东宫仪》《开读诏赦仪》…

    《祀圆丘仪》、《祀方丘仪》、《祭宗庙仪》、《祀社稷仪》《宗庙月朔荐新礼》…

    《释奠先师仪》《祭所过山川仪》…

    《军礼》《皇帝亲征告祭天地庙社仪》《祃祭仪》《遣将告祭庙社仪》《遣将出师受节钺礼仪》《出师祭告仪》《祃祭军牙、六纛仪》《大将奏凯仪》《祭武成王庙仪》《凯还告祭庙社仪》《论功行赏仪》…

    《正旦朝会仪》《皇后正旦冬至朝会仪》《锡宴之仪》《皇妃以下及内外命妇行仪》《宴会命妇仪》《东宫朝贺仪》《三师朝贺东宫仪》…

    仪繁不及备载………………

    这还不打紧,为了摆脱蒙古「蛮族」不成体统的服饰装扮,连朝廷各阶官员的穿著,连后宫皇后、嫔妃、太子诸王等穿着,甚至内使服制,都要详细规范、定制。

    ………

    洪武二年,春正月初一、丙申日

    朱元璋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宴毕,上见诸功臣进退有礼,召前谕之:

    「朝廷之间,以礼为主,人之有礼如衣之有章。」…

    今观卿等虽出身行阵,而进退周旋不失礼度,朕为之喜!

    卿等能始终如此,何患后世无称道之者?

    这些礼仪制度,让君为君、臣为臣,后宫有规矩,儒术果然是传世之术啊!

    不只如此,为了改变大元朝统治时期,民间习俗的崇蒙媚夷,支持提倡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大明朝时期,也就有大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的诏命。

    朱元璋对中书省及礼部官员道:「明有礼乐,幽有鬼神,若城隍神者历代所祀,宜新封爵。」过去朱元璋曾经常驻的城池所在,都有所封。

    ………

    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礼部撰《京都城隍制》文;

    北京开封府者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撰《开封城隍制》文;

    临濠府为「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撰《临濠城隍(制)》文;

    太平府为「承天鉴国司民延烈王」,撰《太平城隍(制)》文;

    和州为「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撰《和州城隍(制)》文;

    滁州为「承天鉴国司民灵佑王」,撰《滁州城隍(制)》文;五府州皆正一品。

    余在各府州县者,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也订《各府城隍(制)》、《各州城隍(制)》《各县城隍(制)》等文。

    ………

    当然,朱元璋登基后,突然变得这么地「崇礼」,最初是受刘基为了进行他的「大志」,要改革百年来的陋俗,就要从礼仪开始,所以随时以孔孟之说「导之」朱元璋。

    而从登基以来,朱元璋倒是在「制礼」制上瘾头了,制得不亦乐乎!

    ………

    朱元璋急着召回刘基,除了写一篇情文并茂的诏书外,为了给刘基面子,正月初十,特别诏令中书省,立功臣庙于鸡笼山,其中七人还配享太庙,这些已亡故功臣有谁呢?

    金华之变的胡大海、耿再成,龙湾大战的水师大将张德胜,攻打陈汉的桑世杰、赵德胜,以及死在「东吴」的廖永安、俞通海。

    相对于后五人,胡、耿两人,尤其是胡大海,更是刘基熟悉之人,也是当年与朱元璋一起去青田,请刘基「出山」之人。

    且订礼乐、改习俗,改变大元朝代的礼俗,也是革除「崇蒙媚夷」方式之一,是刘基最为在意之事。

    朱元璋虽未明说,但都做到如此地步了,不论是于公于私,刘基当然收到诏书,便赶紧回京效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