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北雄在线阅读 - 第1884章赴任

第1884章赴任

    “夫人出掌宗府,头等大事就是定下天下望族的宗祖谱系,天下纷乱已久,此事关乎社稷人心,让夫人彻夜忧思,不敢轻动。

    正巧使君出镇晋南,夫人信得过使君的才能,想将山西南道之事交托于使君……”

    这才是薛德音受李秀宁所托前来送行,要跟房玄龄说的正事,一边说着,薛德音一边从袖中掏出一叠文书递给房玄龄。

    房玄龄毫不犹豫的接了过来,心里却在想着此事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楚国夫人李秀宁执掌宗府,厘定皇室宗谱是她的分内之事,只不过……外及天下宗望,那就要慎重以待了,一个不好,确实会扰乱人心。

    这个布政使不好当啊,房乔在心里暗叹一声,这还没上任呢,就已经有诸多大事找上了门……

    只是此事落在他的头上,他是不答应也得答应,不说楚国夫人的托付,只说此事本身,就容不得他说不字。

    因为想想就能明白,这显然是皇帝要办的朝廷大政,楚国夫人不过是经办之人罢了。

    让他有点忧虑的地方只在于,九品中正制罢废很多年了,可从西晋时开始,不论各朝兴替,隔上个十几二十年,总有人会重定各地宗族谱系,并借此争取世族人心。

    想了想,房玄龄张口道:“此事办起来倒也不难,只是其中分寸还得夫人自己把握好了……”

    薛德音闻弦歌而知雅意,微微颔首道:“使君大才,闻于朝野,若觉不妥,尽可书信告知夫人,夫人自会斟酌而行。

    其实以我之见,此时天下已定,明君在位,人心思安,大势如此,哪有那么多纠葛?所以使君不需顾忌太多,缚了自己手脚。”

    房玄龄抚须哈哈一笑,不再多言,心里想的却是薛德音这人书生气太重,入仕以来也一直在朝为官,在文坛上虽有着很大的名声,却失之于实务,他的话听听也就算了,不需多做争辩。

    他房某人此次出掌晋南,看似风光,实则面前摆着许多大事,尤其是晋地豪族众多,门中许多子弟都在朝中为官,更有不少开国功臣。

    其中随皇帝平定天下的骄兵悍将更是多出于晋地,之后他在晋南做的每一件事,很快就都会传回京师,稍有失措,轻则引人弹劾,重则就会入罪贬官。

    纠葛?呵呵,纠葛多着呢,哪是人心思安几个字能够概括的了的?

    只说他在吏部这几年主持削减冗官之事,就得罪了很多人,晋地等着看他房玄龄笑话的人估计也不在少数……

    房玄龄是有大志向的人,自然不会认为自己会被区区险阻绊倒在地,得知自己即将外放的这些时日里,他已经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好,并和人商讨了无数次,心中早有定计。

    只是临行之际,却又被交付了一件不大不小的要事,心里思索的可不是这事能不能办,办不办的成,而是和其他大事有没有牵扯,会不会产生什么意料之外的影响等等。

    这些自然就不会跟薛德音说了,薛德音在秘书省任职,cao弄文字之人,跟他说再多也是事不关己,没什么用处,所以说之后还是得写几封书信给楚国夫人。

    …………

    薛德音很快告辞离去,房玄龄率人一路东去,他打算走潼关,过黄河,北上晋地。

    路其实不远,布政使治所定在了绛郡郡城,治地包括晋南十二郡,也就是山西南道的所有辖地。

    有了他这个布政使,之前的督查使也就成为了布政使的佐官,只是督查使的职权通联督查寺,有着很大的独立性而已。

    房玄龄此次任职布政使,出掌山西南道,按照李破的意思,是把山西南道当做了一块试验田,看看设下布政使的效果如何。

    这需要一个有才能的官员,于是便选中了房玄龄这样的唐初名臣,自然是期望他尽快做出些成绩出来,也好在全国推行。

    如果房玄龄拉了胯,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朝中自会再选贤能出来代替他,李破决心推行的政策是轻易不会有所改变的,只是到了那时,房玄龄再是好用,也得被狠狠敲上几棒子。

    …………

    队伍快到潼关之时,路旁有人等候。

    队伍就此停了下来,封疆大吏上任,沿途有人拜访迎候乃是常事,如今路途渐渐平静,劫道的强人渐隐行迹,不用担心太多。

    比如这两年士子们到郡中,京师赶考,就少有什么伤亡的事情发生,说明大唐的治安在迅速好转,不像大业年间,便是官员上任也有很多在半路上失踪的案子。

    到了大业末年,已是政令不出东都的局面。

    …………

    不过拦路的既非断道的强人,也非当地官员。

    房玄龄见到衣袍清缓,腰悬玉佩,饰剑,一如出行游历的读书人的长孙无忌的时候,也是无奈苦笑。

    长孙无忌脸上带笑,深深一礼,“无忌在此恭候多时矣,使君缘何来的如此之迟?是送行之人太多,还是使君心恋京师之繁华,不愿远离之故?”

    好嘛,这是心有怨气未消啊。

    房玄龄倒也能够理解,长孙无忌此人算得上是少年得志,又出身东都门阀,宦途之上的起点要比他们这些人高的多。

    当年在秦王府中,长孙无忌作为秦王李世民的舅兄算是半个主人,碰到房玄龄等下臣时就算再是以礼相待,也难免露出些颐指气使之气。

    只不过世事变幻,李氏事败,大家作鸟兽散,各奔东西。

    其他人或还有这样那样的交谊未去,可长孙无忌和他们不一样,投唐之后另有际遇,不几年就坐上了大理寺卿的位子。

    房玄龄等人私下谈起长孙辅机来,都要道上一声异数,其实大家心里都明镜也似,人家有个好妹子嘛……

    当然了,长孙氏的门户到底高峻,非是寻常人家能比。

    而现下长孙无忌又栽了个大跟头,去职大理寺卿,贬官外放,其叔长孙顺德更是被赐死,长孙家的子弟也多被牵连入狱,这和房玄龄有着莫大的关联。

    一切都起始于去年的科场舞弊案……

    这是一场波及大唐朝野内外的政治风潮,大理寺卿长孙无忌还只是受了些牵连,丢掉了大理寺卿的官位而已。

    督查寺卿王丢官罢职,门下侍郎长孙顺德,礼部侍郎杜淹,长安书院祭酒盖文达,江陵书院祭酒崔玉等人被杀,党羽则遭到了自上而下的清洗。

    可以说去年一年,从长安海事学院祭酒马周上书,夹杂着科场舞弊案,最后掀起了一场罕见的大范围政治动荡。

    也难怪有流言说皇帝在清算旧账,事实上其实就是如此,在这场政治风波当中,前隋杨广执政时期残留下来的洛阳政治势力遭到了无情的打击。

    其实无论是房玄龄,还是长孙无忌,对此都深有体会,也都感觉到了几分身不由己,甚至是有那么几分庆幸,幸亏自己没有卷入太深,才能从其中脱身而出……

    至于他们在经历了这些风波以后所持有的政治见解,却是有所不同,这自然关乎他们的出身,经历等等。

    …………

    虽然两人之间有着“恩怨”,可作为官场中人,见面三分笑的城府那是本能。

    房玄龄心里一边想着长孙无忌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一边却已经麻利的下了马,含笑拱手道:“还道辅机要晚些离京,不成想却已先行至此,若早知如此,房某怎能让辅机多候?”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心说果然是房乔,绵里藏针……而且一口一个辅机的,显然是拿起了正官的架子,真不愧是得志之人啊,哼……

    其实他轻装简从悄然离京也是无奈之举。

    一来他此次外放属于贬官,长孙无忌是个要脸面的人,外贬之际不愿在人前强颜欢笑,所以便悄悄离开,免了令人尴尬的送别场面。

    二来也是没有办法,作为出使高昌的使节,他给自己弄回来一个大麻烦。

    宇文玉波来到长安,见驾之后也不知在御前怎么答对的,反正之后好像胆子更大了许多。

    她离开中原已久,在长安人事两非之下需要一个“向导”,于是便寻到了长孙无忌门上,谁让长孙无忌跟她一路东行,算得上是熟人呢?

    这可不是说是让长孙无忌带着她在长安转转那么简单,而是想让长孙无忌陪同她拜访一下长安“旧人”,一副打定主意想在长安常住的样子。

    比如说收回一些父母的“家业”……

    长孙无忌即将外放的人,哪敢接这种烫手山芋?收回家业他帮不上忙,更不敢带着这位高昌王后,前隋遗族去胡乱结交。

    如果换在以前,他还能揣摩一下皇帝的意思再做决定,现下则完全没有必要了。

    于是趁着故事没有向最糟糕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长孙无忌一溜烟的“逃”出了长安。

    比房玄龄早了些许,却也不好赶在房玄龄前面上任,那肯定不成,所以便在半路上等候,打算与房玄龄一道赴任。